分享

玄奘的身世

 wangyong670 2015-11-30
玄奘的身世

    他人补写的推导我随后再说,先来谈谈这个附录的产生根源。其实,删去这篇附录,并不影响《西游记》小说的故事发展脉络,唐玄奘的身世在百回本中已经有了足够的描写,见如下四段文字:

    【原文一】灵通本讳号金蝉,只为无心听佛讲,转托尘凡苦受磨,降生世俗遭罗网。

              胎落地就逢凶,未出之前临恶党。父是海州陈状元,外公总管当朝长。 

              出身命犯落江星,顺水随波逐浪泱。海岛金山有大缘,迁安和尚将他养。  

              年方十八认亲娘,特赴京都求外长。总管开山调大军,洪州剿寇诛凶党。

              状元光蕊脱天罗,子父相逢堪贺奖。复谒当今受主恩,凌烟阁上贤名响。

              恩官不受愿为僧,洪福沙门将道访。小字江流古佛儿,法名唤做陈玄奘。

    当日对众举出玄奘法师。这个人自幼为僧,出娘胎,就持斋受戒。他外公见是当朝一路总管殷开山,他父亲陈光蕊,中状元,官拜文渊殿大学士。一心不爱荣华,只喜修持寂灭。查得他根源又好,德行又高。千经万典,无所不通;佛号仙音,无般不会。

   【原文二】却说南海普陀山观世音菩萨,自领了如来佛旨,在长安城访察取经的善人,日久未逢真实有德行者。忽闻得太宗宣扬善果,选举高僧,开建大会,又见得法师坛主,乃是江流儿和尚,正是极乐中降来的佛子,又是他原引送投胎的长老,菩萨十分欢喜

   【原文三】三藏道:“你的灾屯,想应天付,却与我相类。当时我父曾被水贼伤生,我母被水贼欺占,经三个月,分娩了我。我在水中逃了性命,幸金山寺恩师救养成人。记得我幼年无父母,此间那太子失双亲,惭惶不已!”

   【原文四】三藏立于道旁对行者道:“他这里人物衣冠,宫室器用,言语谈吐,也与我大唐一般。我想着我俗家先母也是抛打绣球遇旧姻缘,结了夫妇。此处亦有此等风俗。”

    首先看原文一,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到如下信息:陈玄奘本是如来佛的徒弟金蝉子,听佛事的时候不认真,被贬下凡间受苦,最后一次投胎到了殷开山的家,父亲是海州状元,一出生就遇恶人,顺水漂流逃出性命,在海岛金山被和尚收养。十八岁认了亲娘,到京都求外公,外公调来大军剿灭歹徒,救出他父亲陈状元,家人团聚,封官受赏。陈玄奘不愿做官,一心修佛,德行甚高,在唐太宗举办“水陆法会”的时候,一举被推选为大会主持。

    以上是对原文一的一个粗浅翻译,这里有几个信息我提出来:1、整个作者以第三人称旁白描写的客观叙述中,没有具体提到陈玄奘的母亲,只说了他18岁才和亲娘相认;2、没有具体提到玄奘出生后遇到坏人具体有什么遭遇,只说了陈光蕊后来“脱天罗”;3、从“总管开山调大军,洪州剿寇诛凶党”诗句来看,祸害陈状元一家的凶徒势力巨大,独霸一方,且把罪行瞒了18年;4、整个事件解决后没有提到陈状元是“重生”,只是说皇上封赏了这个命运坎坷的状元郎;5、陈玄奘是“自幼为僧”,出娘胎就持斋受戒,没有沾过荤腥。这几点信息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我们必须承认,《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发生在一百回的记载中,这里面的文字肯定是我们判断故事的主要依据,加上这些诗句是作者精心构思并以第三者的记述口吻记载于小说中,没有人物对白的夸张和隐喻,所以这些信息就应该是事实。

    从原文二中我们可以得到:1、观音开始并没有直接去找金蝉子,她在长安城里“寻访”,并没有觉得此行非是金蝉子不可;2、她得到唐太宗开办法会的消息之后,才看到选出的坛主本是佛门中人,而且大有来头;3、金蝉子的投胎转世有佛门高人一手引渡,至少观音负责了他第十世的引送投胎,所以一看是熟人,她很高兴,心中的人选就这么定下来了。

    从原文三中我们可以分析:1、“我父曾被水贼伤生,我母被水贼欺占”说明陈状元被杀,玄奘的母亲被水贼抢占是唐僧认定的事实;2、“经三个月,分娩了我”,说明唐僧母亲被欺占的时候怀孕至少4至6个月了,是个大肚子孕妇;3、“幸金山寺恩师救养成人”与原文一中“自幼为僧”相扣,玄奘从小不知道父母是谁。

    原文四中:抛绣球定姻缘是一种普遍的风俗,在大唐和一些国家都比较流行,大家也不以为怪,由天命来定姻缘也是特定时期古人的一种世界观。连一国公主都可以抛绣球招亲,何况只是一个宰相的女儿?

    由以上四段摘录的信息,我们几乎能够得到陈玄奘身世的全部内容,不管附录当中描述了这段身世是怎样发展的,都不应该与百回本正文中的信息发生矛盾,如果两者的记载不一致,我们只能以百回本内的记叙为准,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再来看附录中的几个矛盾。

二、附录与百回本的矛盾

   【附录原文】彼时是大唐太宗皇帝登基,改元贞观,已登极十三年

   【百回本原文】今却是大唐太宗文皇帝登基,改元龙集贞观。此时已登极十三年

    附录中故事发生的时间在大唐贞观十三年,唐太宗决定招贤开考,陈玄奘的老爸才在这一年荣登榜首高中状元,那么等到玄奘出世,长到十八岁报仇认亲,再到声名远播被选举为法会坛主,至少是二十年的时光,那么接下来《西游记》第九回发生的故事时间就应该是大唐贞观三十三年!结果呢?百回本第九回开篇的时间记叙,还是在大唐贞观十三年,这二十年的时间被谁偷了呢?

   【附录原文】取个乳名,叫做江流,托人抚养。血书紧紧收藏。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觉江流年长一十八岁。长老就叫他削发修行,取法名为玄奘,摩顶受戒,坚心修道。

   【百回本原文一】这个人自幼为僧,出娘胎,就持斋受戒

   【百回本原文二】幸金山寺恩师救养成人。记得我幼年无父母

    在附录的记载中,老和尚救出陈玄奘后给他取了名字,托人抚养,等到他十八岁才消法为僧,受戒修行。而在百回本中,无论是作者的旁白还是唐僧的自述,都明白地写着玄奘是出娘胎就做了和尚,被金山寺的老和尚抚养,从小就没有父母的概念。如果他是被人代为抚养到十八岁的话,很难想象一家人会在收养的小孩刚懂事就告诉他“你没父母!我们不是你亲生的爹娘!”,因此,附录中的故事和百回本原文有不可回避的矛盾。

三、强解附录

    我们首先假定附录就是原作者所写,然后来强行推理,看看最后能得到什么结论。

    首先,绝对不可避免的就是时间的矛盾,附录的记载绝对是在大唐贞观十三年,因为“彼时是大唐太宗皇帝登基,改元贞观,已登极十三年”的文字赫然在目,且有唐太宗、魏征、殷开山等人名字为证,一定是大唐定国号之后发生的事。那么,就如前文所说,等到唐僧出世,长大成人最后被选举为法会坛主,时间至少已经到了贞观三十三年,按小说《西游记》的时间记载,这个时候西游都完结了,给唐太宗补的阳寿也尽,该驾崩了。那么唯一能解释的方法是什么?唯一的方法是利用在附录中的记载:

   【附录原文】一日,刘洪公事远出,小姐在衙思念婆婆、丈夫,在花亭上感叹,忽然身体困倦,腹内疼痛,晕闷在地,不觉生下一子。耳边有人嘱曰:“满堂娇,听吾叮嘱。吾乃南极星君,奉观音菩萨法旨,特送此子与你。异日声名远大,非比等闲。刘贼若回,必害此子,汝可用心保护。汝夫已得龙王相救,日后夫妻相会,子母团圆,雪冤报仇有日也。谨记吾言。快醒,快醒!”言讫而去。小姐醒来,句句记得,将子抱定,无计可施。

    从这段记载,我们可以把一切都推给观音菩萨,她托南极星君来包办陈玄奘的投胎转世,我们先强行认为菩萨能有通天彻地之能,扭转时空,让玄奘的出生、成长、复仇都在一个虚构的时空中完成,然后这二十年的时间都发生在贞观十三年,那么这样可以理解时间上的矛盾,但是首先,菩萨有改变时空的能力?那如何解释金顶大仙“圣僧今年才到,我被观音菩萨哄了。他十年前领佛金旨,向东土寻取经人,原说二三年就到我处。我年年等候,渺无消息,不意今年才相逢也”的抱怨呢?菩萨如果能强改变时空,让整个长安城的皇帝、大臣、子民还有金山、洪州等地的所有人都迷失在时间漩涡中接受凭空多出来的二十年,那还有什么是做不到的?怎么连个西游完成的时间都估不出来?落了个哄骗的名声?那我再退一步,姑且承认观音设计了这一切,她守在长安城,动员了一批神仙来制造了二十年时光得到陈玄奘这样一个身世、根源符合她想要的取经人选,那么她就应该是一直在围绕陈玄奘下功夫,陈玄奘就是她铁定的取经不二人选。可我在上面引用的百回本中原文二带出的矛盾就无解了:

   【原文二】却说南海普陀山观世音菩萨,自领了如来佛旨,在长安城访察取经的善人,日久未逢真实有德行者。忽闻得太宗宣扬善果,选举高僧,开建大会,又见得法师坛主,乃是江流儿和尚,正是极乐中降来的佛子,又是他原引送投胎的长老,菩萨十分欢喜

    日久未逢真实有德行者”,你能说观音在长安城的日子一直在制造陈玄奘?没有!附录中的推断和百回本中的旁白,我们取信哪一个?因此,如果说玄奘的身世发生在蹊跷的贞观十三年,这个责任绝对不应该是观音来负,如果我们非要认定观音是神,是无所不能的,那么《西游记》就没有解读和推理的必要了:神话嘛,天马行空而已。那么,不是观音的责任,就只能是作者的疏忽!是原作者的疏忽?绝对不是!我稍后给大家证明是怎么回事。

    绕开时间的矛盾,再来看看附录中说玄奘长到18岁剃度和百回本原文中自幼出家的矛盾,这两个记载之间的矛盾同样无解,没有什么隐情好推论的,强行要推导,只能归于作者的笔误。但是大家回顾一下我的博文《百年谜案(下)》中关于作者前后行文照应的论述和举例,这个附录在第八回后结束,而玄奘自幼出家的诗句就在第九回,这么快作者就忘了?《西游记》中的确有作者考虑不周全前后有矛盾的地方,但绝不会是这种失误。

    说起附录中故事的漏洞,更是举不甚举,我就不逐一列举并反证了,有疑问的读友可在评论中提问,我会对你们有疑问的情节一一分析,总之,这里面不但有情节上的矛盾,甚至犯了常识性的错误,例如:

   【附录原文】玄奘听罢,即时问到南门头破瓦窑,寻着婆婆。婆婆道:“你声音好似我儿陈光蕊。”玄奘道:“我不是陈光蕊,我是陈光蕊的儿子。温娇小姐是我的娘。”

    在洪州金山长大的陈玄奘居然和海州的状元郎口音声音相似。

   【附录原文】先将李彪钉在木驴上,推去市曹,剐了千刀,枭首示众讫。

    木驴是个极为特殊的刑具,它一定是给女人设计的,无论是在唐朝还是明朝,绝对没有男人能上这个刑法,有兴趣的读者不妨查一查木驴刑法的典故。如果你要在这里强推李彪是女人,那就乖乖隆滴东!推导出来的结论吓人一跳!一对雌雄大盗在船上打劫,杀了人,好色男抢了别人怀孕的夫人去官场混了个如鱼得水,18年不升不降还不纳妾;女的也安稳在船上继续过了18年不搬不离的摆渡生涯,那这木驴之罪何来?难道刘洪掌权后不纳妾就为了继续和李彪幽会?那该上木驴的是玄奘的母亲吧?要不刘洪利用职权给李彪送男人过来?这样就有点道理了,不过对付一对奸夫淫妇要发6万御林军?那我们就不得不考虑李彪的姓氏了,“李”是唐朝的皇家姓氏,那玄奘迷离的身世还牵扯唐朝李世民的宫廷政变秘史?……暂不深究了,看完我的下一个部分,这样的深究其实并没有意义。

四、好事者补之

    如何证明这些失误与漏洞不是《西游记》原作者的疏忽?其实很简单,先问一个问题,大家写过作文没有?从小到大被迫描写的东西不少吧?你会在同一篇文章的两段把自己的描写文字抄一遍不?我想有两种人会做这个事情,一个是古龙:他会写“风,冷。剑,如冰。”然后在下一篇翻页又写“风,很冷。剑,更他娘的冰”(罪过罪过,古大侠不要半夜来砍我);另一个是我:在大学里考试的时候,做不出来的题目我会在答题处把题目原封不动抄写两遍,把答题的空白处塞满,通常能得到一个极具后现代风格的鸭蛋。

    好了,言归正传,其一,《西游记》的作者绝对不是我或者古龙,他的笔锋流畅,行文严谨,布局缓缓有致,因此才留给我们一部能咀嚼玩味的传世巨著,那么我给大家摘录附录的开篇以及百回本第九回的开篇,你们能够看出什么?

    【附录原文】话表陕西大国长安城,乃历代帝王建都之地。自周、秦、汉以来,三州花似锦,八水绕城流,真个是名胜之邦。彼时是大唐太宗皇帝登基,改元贞观,已登极十三年,岁在己巳。

    【第九回原文】此单表陕西大国长安城,乃历代帝王建都之地。自周、秦、汉以来,三州花似锦,八水绕城流。三十六条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楼。华夷图上看,天下最为头,真是奇胜之方。今却是大唐太宗文皇帝登基,改元龙集贞观。此时已登极十三年,岁在己巳。

    大家有什么结论?附录的开篇和百回本第九回的开篇几乎如出一辙!如果写附录在前,那么在紧接着写第九回的时候相隔这么近,作者怎么会把自己的文字抄一遍?如果是写完了《西游记》,然后补写的附录,作者难道写满一百回后就才思枯竭了,没有语言去描述长安城了,不得不抄写自己从前的文章吗?更说不通!如果《西游记》的作者只有这点墨水,他布不了这么大的迷局让三百多年后的我们逐字地推敲他的作品。解释只有一个,有人读《西游记》后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借壳生蛋,在作者第九回的文字基础上创作补写了西游篇外篇,是个套用情节、人物的陈玄奘外传!正是由于他抄写下了第九回的第一段并由此展开故事,附录的时间就被定格在了大唐贞观十三年,留给了大家一个想破脑袋的谜题。

    其二,另一个强大的证据是诗词。《西游记》百回本千余首诗词,行文优美,精彩纷呈。前面我提到过,光是描写孙悟空身世的诗词就有各不相同的十余首,基本不重复,因此,这样一个才思如泉的作者要说他没有别的语言来写长安城的繁华,我绝不相信。而反观附录。里面没有一首诗词!这绝不符合作者的用文习惯和特征!如果非要认定附录中“殷小姐面如满月,眼似秋波,樱桃小口,绿柳蛮腰,真个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也算是作者唯一的诗句的话,那再随便对比一下百回本里作者写老妇人的诗句“穿一件织金官绿纻丝袄,上罩着浅红比甲;系一条结彩鹅黄锦绣裙,下映着高底花鞋。时样幹髻皂纱漫,相衬着二色盘龙发;宫样牙梳朱翠晃,斜簪着两股赤金钗。云鬓半苍飞凤翅,耳环双坠宝珠排。脂粉不施犹自美,风流还似少年才”,大家觉得,这是一个级别的行文?

    其三,综合素养相去甚远。这个观点不是我摘录几段文字能够说明的,建议大家细读附录与西游百回本,百回本中,作者的叙述稳重,不急不缓,线条错综复杂却又丝丝入扣,语言精彩纷呈同时幽默有趣,但是反观附录,只有一种记叙的语调,平铺直叙,犹如小学生在记流水账,目的只在于把故事说完,完全没有语言意境和伏笔线条,因此附录里面的用字遣句都太显随意,反正大多数情节结尾都能和百回本中的四处引用原文能对接得上,所以大家也就默默接受了这个附录,最最重要的是,以前没有人来细细解读西游里面的迷局,《西游记》本身就被看做是前后矛盾、漏洞百出的神话小说,因此附录里的漏洞也不嫌多,它就一直扎根在了第八回和第九回之间。

    其四,按西游百回本里我的四段引用,陈玄奘的身世已经一目了然,我们可以通过他妈被水贼占了三个月就分娩来推断水贼抢占的是一个大肚子妇人,可是谁又能说他母亲就没有夺人心魄的姿色,让水贼宁愿等到她把孩子生下来也要强占呢?由于整个附录都未必是《西游记》原作者的手笔,所以我不同意用附录里玄奘走了一个月左右搬来救兵就推断出他妈被强占的时候才结婚15天,附录里面的叙述都靠不住。反之,从我引用的原文四中可以看到,抛绣球招亲就是一种风俗,天定姻缘在古人来说很正常,这里面不存在要掩饰怀孕的隐情,陈状元完全可以是在京城与妻子结婚半年多才等到官职,和老婆赴任上路后遇害的,之所以这个遇害事件被拖了18年才浮出水面,完全可以是李世民登基前唐朝政局混乱,天下未稳,没人去过问一个赴任出事的状元郎,这和百回本中的四段描述都不矛盾。退一万步来说,如果作者真的觉得陈玄奘的身世十分重要,里面埋藏了重大的隐情,那么,细细看看作者在百回本里面的笔法,一个故事通常缓缓分3至8回展开,有些线条更是埋到数十回以后才用另一个故事照应浮现,用笔从容不迫;那唐僧的身世里面的秘密就绝对不是一个章节就能赶完的,这篇附录里留下情节诟病真是不甚枚举。我在前面的博文中也一再强调,一个故事下面,作者如果有很深的构思或者庞大的内情,是不会只在文章中留下只言片语而全文中无其他情节文字可以照应的,所以再次通观《西游记》全书,关于唐僧的身世,百回本中与之照应的只有我引用的四处,你就算能从附录中推导出唐僧是唐太宗的同父异母亲兄弟,除了能证明如来的高徒血统高贵以外,对于《西游记》后文92回的篇幅故事,又有什么影响呢?唐僧的出生应该在唐太宗登基之前7、8年,那时候的科举肯定不是魏征提议的,殷开山也不为李世民效忠,玄武门之变的一切都还未发生。所以答案是,无论唐僧什么身世,都不影响后文的发展,重点只在于他是如来的二徒弟转世。既然如此,作者花费力气在一篇附录中埋下那么多漏洞和所谓的线索,意义何在?

五、BT的结论

    以下推断由BT作出,与《西游记》的具体导读无关,仅代表个人言论。

    明朝中期,《西游记》的创作经历了相当长的时期,在一定范围内的传播应当还是小有名气。但是在那个年代,原作者是不会把自己写这个神怪小说的创作意图告诉每个人的,于是在传抄和校订过程中,编订者都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搜集、整理,甚至是修改词句。某日,有个二不吊五的文人(如胡适之流)读西游传抄本,突发灵感,抄下第九回第一段,然后开始顺着我引用的原文一的信息思路开始编写补充陈玄奘的故事,由于西游记的杂剧在元代就已经很流行,他所有的信息就来自元代传下来的杂剧剧本及《西游记》手抄本的原文一、原文二,大体上编得也算圆满。加之当时没有人细细去读《西游记》故事下隐藏的秘密。所以他的附录被作为西游故事的一个补充为大家所接受。久而久之,在数次编订《西游记》的时候,附录也被收录了进来,按故事发展,只能把它放在第八回和第九回之间,同时,甚至有人根据附录的内容去整理百回本后面的字词,反正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修订,传到后来,作为一个天马行空的神怪小说,附录成了《西游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们接受了它,无论这里面的人物言行有多么的愚蠢、多么的不合符常理,反正都是神怪小说嘛,于是,这个好事者的补漏之作,混入了西游的队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