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俞叶文章:翻转后的课堂如烹小鲜

 高占国 2015-12-26

  俞叶老师开始实验翻转课堂已有两年,深得微课程教学法要领,如今,在本学科形成自己的创新体系,可喜可贺。在此上传她的文章,分享她的成果,对尝试翻转课堂实验者有益。 

翻转后的课堂如烹小鲜

——高一化学翻转后的课堂教学实践

苏州新草桥中学  俞叶

一、问题提出

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Inverted Classroom”,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其本质是教学结构发生了翻转。具体来说,就是课堂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能力自定进度,自主学习,整理收获,提出问题;课堂内则是通过展示交流,协作探究,科学实验,完成作业,教师巡视,并展开一对一的辅导完成对知识的内化过程。

中国传统课堂经过几千年的变化,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模式。它按照学生的年龄或知识程度固定编班,按照规定课程标准,固定每个年段的学习科目,在固定的时间上课,这样的模式相对教学成本低,也利于师生情感交流。

翻转课堂把微型教学视频引入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学习知识的场所从课堂前移到课前。但是,微视频的引入替代不了真实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深度学习过程,如果没有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不足以让教和学的关系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更不会对目前的传统课堂造成颠覆。

如何在现有教学组织的框架下开展本土化的翻转课堂实验呢?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较多研究,如可汗学院模式是一种视频支持下的在线学习模式;沈书生等构建了以课外、课内为时间分段,以学生为中心,以电子书包为核心技术手段的翻转课堂模式等。目前国内流行的主要课堂教学模式有:杜郎口中学的“10+35”课时时间分配规定、兖州一中的“35+10 ”课时时间分配要求、昌乐二中的“271”教学时间分配方案等,金陵则提出了以自主学习任务单为驱动的三大模块,导学一体的微课程教学法教学模型,倡导“四步法”课堂教学方式创新。

笔者在翻转课堂实践中发现,三大模块,导学一体(尤其是第三模块课堂教学创新“四步法”)对中小学老师来说是最接地气、最低成本的翻转课堂本土化教学法,值得一线教师实践和探索。

那么,如何实践“翻转”后的课堂教学方式创新?

二、理论支撑

(一)“三大模块,导学一体”的教学模型

俞叶文章:翻转后的课堂如烹小鲜
图1.微课程教学法教学模型示意图

三大模块,导学一体教学模型的简单解读可以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表示处于学习活动前台的主体行为,与中层相结合,表示学生视域的单位课时学习活动。中层:自主学习任务单、配套学习资源和课堂教学方式创新三大模块构成微课程教学法的基本框架。下层:表示处于学习活动后台的主体行为,与中层相结合,表示教师视域的单位课时教学活动,显示出教师后台支持的重要作用。贯穿三大模块始终的导学一体是微课程教学法最根本的特征。

在这一教学模型中,最难突破的是第三模块课堂教学方式创新。教师如何在学生自主学习基本达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引导学习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呢?这就是第三模块“课堂教学方式创新”要回答的课题。

(二)知识内化

有效自主学习之后,需要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内化知识、拓展能力。翻转课堂的基本要义是教学结构变革所带来的知识传授的提前和知识内化的优化。因此,翻转课堂背后隐藏的是知识内化的基本原理。

通过教学结构翻转,翻转课堂分解知识内化的难度,增加知识内化的次数,促进学习者获得知识。在目前科学认识的水平上,知识内化的途径至少有三条:同化式的知识内化、顺应式的知识内化和渐进式的知识内化。需要说明的是,渐进式的知识内化和皮亚杰的发生认知论中平衡的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平衡是指同化和顺应两种状态的相互交替而达到的一种状态。严格说,它并不属于认知发生的范畴,自然也不是知识内化的一种途径。而这里的渐进是指学生并没有重构他们的知识体系却建立了正确的概念,属于认知发生的范畴,是知识内化的途径。

翻转课堂后的课堂教学设计,要根据渐进式知识内化的特质和三大模块,导学一体的模式去创新。

三、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方式创新

(一)课堂教学方式创新的基本方法——四步法

在翻转课堂的具体操作中,金陵创建的微课程教学法,强调课堂教学方式创新要善于提炼主要矛盾,抓住两个关键词,四个操作步骤。

两个关键词是:内化与拓展。

四个操作步骤是:检测、作业、协作,展示,简称四步法

检测的主要功能不是查漏补缺,而是进一步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成就感。

作业是相对于检测而言的进阶作业,是内化知识的重要环节。没有作业就没有翻转,没有进阶,就达不到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顺应的高度。

协作的主题尽可能来自真实情境,也可以来自进阶作业中遇到的困难。协作探究可以采用工作坊和微型项目学习方式,培养发现知识的能力、团队意识、协作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展示要求把协作探究取得的成果及其方法、困惑等梳理出来,接受同侪质疑,并作出阐释。因此,展示不是作秀”,而是高效学习策略。

(二)课堂教学方式创新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规定,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AB两类。其中,A类包括两个必修模块(A1A2)。高一化学主要学习A类必修模块,具体内容为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学习重要的化学概念,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认识化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学习主题包括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等。

这些内容从课型角度来分,主要分为元素化合物的实验探究课,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论学习课,这两类都属于新授课。此外,还包括习题课、试卷评讲课和复习课等类型。不同类型的课在翻转后可以采取不同的组合模式。

课型

内容

翻转后课堂教学设计

新授课

元素化合物的实验探究

四步法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三步法

复习课

元素化合物及其应用复习

四步法

化学实验基础复习

有机化学复习

三步法

物质结构与性质复习

基本概念和原理复习

习题课

习题讲解

二步法

试卷分析课

试卷分析

 

 

 

 

 

 

 

 

 

 

 

 

表1.课型分类与翻转课堂配套组合模式示意图

1.全四步:适用于元素化合物的实验探究授新课和实验探究复习课以及化学实验基础复习课。

第一步,检测。检测指检测学生在家自主学习成效。检测的主要目的不是查漏补缺,而是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就感。检测同时,也是学生发现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保证内化取得实效。作为高一化学,检测方式也是多样的,一般使用的主要包括题目法,题型可以是选择、填空这类相对简单的客观题;默写法,主要是针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点进行方程式的默写,一般控制在5个左右;集体背诵。

    第二步,作业。作业是检测基础上进行的进阶学习,是内化知识的重要环节。翻转课堂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学生到课堂里完成作业。作业的进阶性,是老师在课堂设计时第一要考虑的问题,因为一切活动都是围绕作业展开的。对于高一化学课堂作业,教师在设计的时候首先要与“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配套,根据学生需求,设计出学生感兴趣,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的作业。其次,设计时要从学生的真实问题出发,关键之处在于把握学生固有认识与新现象、新事实的矛盾,和把握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或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发现这一矛盾,这样才会引发真正有效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学有所思,所学知识得到充分的内化和拓展。
        例如,在学习氮元素及化合物时,很多学生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因此,学习中,不但要让学生领会氮、磷这些单质及其化合物以元素族为线索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还要让学生领会以周期为线索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以此为出发点,通过同类物质(如都是非金属单质,都是气态氢化物等)做进一步对比研究,把所得结论整理成为规律贮存在记忆中,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深化。这样得到的知识不再是分散的,凌乱的,而是网络化、结构化的。学生在自身知识网络化的过程中发展了各个方面的能力,并为记忆、复述、再现和辨认建立了较为牢固的基础。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优化作业设计,可以拓展减负空间,丰富课堂学习生活,发展独特个性……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准绳,多方位、多角度地设计化学作业,让化学作业既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又优化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既重视学生化学素养的提高,又突出学生化学实践的能力。这样做,不仅有利于认知结构的同化,而且有利于达到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顺应的高度。

第三步,协作。元素化合物的实验探究新授课、复习课以及化学实验基础复习课经常是围绕问题进行实验探究。其课堂组织方式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模式。这在整个高一A1A2模块学习中占到二分之一。一般根据班级学生数组建五至六个学习小组,每组6人左右,由学生创意本小组名称。小组设组长、发言人各1名,联络员2名,执行员2~3名。组长负责协调小组活动;发言人负责在展示环节代表小组发言;联络员负责收发本小组任务单、课堂检测单、课堂作业,同时和其它小组进行互批;执行员主要负责协作探究中的实验操作,所有成员在合作中都需要进行必要的记录和笔记。组员分工实行轮换制。每隔一周进行分工轮换,目的是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发展综合能力(包括表达能力,动手能力,沟通和协调能力等)的机会。

积极的团队合作,可以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使小组中每个人既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又有条件倾听他人的意见,可以在比较中形成认识倾向,这有利于使学生产生学习成就感和学习愉悦感,满足心理需要,促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使课堂学习达到爱学、会学、乐学的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当然,小组合作模式的建立和完善,需要教师进行多方位的关注和引导。假如教师不善于管理讨论中可能产生的多种话题走向,课堂讨论也有可能会成为闲聊,教学的本意将难以体现。因此,这一环节中的自主学习环境创设与自觉进行教学控制同样重要。

第四步,展示和评价。翻转课堂中的展示与评价是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一项具体的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具体体现。展示是合作交流的产物,是个性张扬和思维火花的绽放与碰撞,是对通过协作探究获得的认知成果进行理性梳理并表达出来的过程,从而成为较之于协作探究更为深刻的知识内化过程。因此,这个环节对于知识的认定,思维的发展,能力的培养,教学效益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高效学习的策略,而不是“作秀”。

在目前高一化学的翻转课堂上,本人对学生展示的定位是:“培养-锻炼-认同-兴趣-习惯”,从最初小组合作中的发言腼腆,到经常性发言锻炼,让学生认同展示的重要性——看到:自己表达出所学内容后对知识的认识更为深刻。

而且,不仅要让学生善于表达自己所知道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善于向其他同学提出质疑、善于向其他同学阐述自己的想法的能力,从而在互相问答中发展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对展示的兴趣。

教师除了自己在展示中实时鼓励学生外,还要鼓励学生之间能做到相互欣赏和鼓励,从而培养学生人人能展示,人人爱展示的习惯。笔者从事“翻转”实践表明,对于高一新生来说,只要坚持1个月左右的培养,学生基本能在课堂上从容地展示与评价。

2.三步法:适用于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论学习授新课和复习课。与四步法相比较,三步法主要是把作业与协作探究融合为一体。

    《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指出:高一化学的理论和原理学习,主要包括计算“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原理“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律、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中的能量”等内容。而复习是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概括性地整理和加深,形成新的认识结构,使之获得系统提高的一种学习过程,它是从部分到整体的学习阶段。复习内容一般是把有关联的部分知识进行整理,从”“角度将已学过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加以分类、合并,使之形成知识网络。

    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复习,这些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和学生生活认知有一定的脱节,让学生提炼也有一定的难度,学习起来比较枯燥,而且,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往往是学生非常头痛的部分。如何让这样的课型也变得生动有趣呢?

一般通过“自主学习任务单”和微课的引导,学生可以通过概念图归纳总结出一个课时或复习一个章节的主要内容。那么在课上,作业的设计便成了核心,作业需要教师对概念和知识点有深刻的把握,然后通过层层剥离的方式,将知识点设计为层层递进的问题和题目,这些题目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组成小组,边做题目边讨论问题。俗语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学生在互相讨论过程中,形成思维的碰撞,发散出不同的想法,最后归纳总结出正确的答案。

此时,教师可以对每个小组进行巡视和指导。完成作业后,再由小组发言人进行发言,发言中,其他小组也可以进行质疑、提问,这就又形成了以班级为单位的更大组的讨论。教师要注意控制好展示的时间,而后再进行总体性的评价。着力于让每个学生对概念、原理的理解达到一定的要求,切不可闹哄哄讨论展示后就不了了之。一定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在完成讨论和评价后,独立完成作业的书写。

3.二步法:适用于习题课和试卷评讲课。二步法与三步法相比较主要是课堂组织形式有所不同,其组织形式是采用传统的独立自主学习模式。

将课堂还原为学生原来的独立学习模式,不再组合为小组学习,还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以高一化学试卷分析课为例,课前,教师将试卷上错误率达到50%以上的题目录制成微课,让学生在家纠错和订正,做好错题集,要求在错题后简单注明错误原因。

课堂上,学生先用5分钟左右时间,完成所有错误题目的订正(会出现有些题目学生独立订正困难,在课堂上可以和同伴交流,质疑,或向老师单独提问的情况)。这个5分钟,学生异常珍惜,有时在课间,学生已经互相交流或探讨。

然后老师布置15分钟的“错题练习”,所谓“错题练习”是将全班错误率超过50%的题目稍作数字或文字的调整后进行改编,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这对学生来说是非常珍贵的一次重复知识内化,拓展延伸的过程,对学生掌握并应用知识的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之后,留20分钟时间由学生当小老师到讲台上分析试卷。讲解的同学是按照名单随机抽取的方法,很多时候,有些同学也会举手上讲台讲解,刚开始当小老师,学生往往会表现拘谨,但由于平时课堂展示训练经验的积累,教师完全可以不用担心冷场,长时间的培养,学生蠢蠢欲动的表现力,会让老师感到欣慰。与此同时,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得以提升,枯燥的试卷分析课变得有趣。

最后,必须留5分钟,要求学生再独立检查一遍自己的作业和错题集。有时笔者也经常把这种方法称为翻转课堂中的“催眠”。“催眠”旨在可以更好地推动学生潜在的能力,纠正学生学习中的一些思维惯式,引导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

习题课则更加惬意。很多时候,笔者经常会准备一些安静的音乐,让学生在低低的优美的音乐声中完成作业……完成作业后,由学生当老师到讲台上讲解题目。

有时候教师讲解题目学生会听不明白,或者嫌老师讲得太慢或太快。笔者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原因在于学生的认知和教师的认知有很大的差异,只有让他们自己讲,讲解清楚,学生才会真正弄懂学了什么。内化知识从陌生到熟练,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向新的认知结构跃迁,“顺应”新认识结构的产生。因此,千万不能以教师的讲取代学生的学。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创新的基本方法——“四步法”的变形方式多种多样,对其进行个性化特质的改造与重组,可以实现翻转课堂真正意义上的务实性和灵动性的统一。

四、展望

笔者从最初实验翻转课堂,至今已有两年,高一课堂教学100%采用翻转课堂模式。笔者发现,在翻转课堂学习中,学生情感体验非常丰富,从最初在课堂上表现出的兴奋、期待以及对这种全新体验的担心与压力,到逐渐适应之后的愉悦与自信,再到最后的满足与不舍。

在翻转课堂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给予的指导与鼓励,对激励他们完成各种学习活动非常重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开拓学习者的眼界,启发他们的思维。四步法中的课堂协作讨论、同伴评价作业分享交流、小组合作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同伴交流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身原有认知、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等进行了自我反思和评价。点点滴滴的积累和进步,最终导致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在学习中得到提升。

除了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方面的提升外,更重要的是,高一化学翻转课堂实践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学习资源,促进了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

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菜系品种口味多种多样。但细细想来,蔬菜、荤菜的品种也属固定,为什么相同的食材可以做出不同的菜肴呢?关键在于组合和搭配。

翻转后的课堂如烹小鲜,检测、作业、协作、展示是基本步骤。在实践中,这四个教学步骤或环节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排列组合,甚至可以在四步上作加法和减法。

只要合理搭配,就有可能做出美味的菜肴。如果用心添加“油、盐、酱、醋”等佐料,更能将原料的美味发挥到淋漓尽致。

实践证明,在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下,翻转课堂的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顺利开展,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有了好的食材、佐料,何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合理搭配,用心烹饪,何愁不鲜?

 

参考文献:金陵.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