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年IDSA念珠菌病临床实践指南(念珠菌血症)

 Yudaxia 2016-01-11

2016年IDSA发布了新的念珠菌病临床实践指南,包括念珠菌血症、ICU念珠菌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内容,推荐意见140条,重症之声对相关内容进行介绍,此次介绍非中性粒细胞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念珠菌血症的治疗。



I非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念珠菌血症治疗

1. 任意一种棘白菌素类药物(卡泊芬净:首剂70mg,维持剂量50mg/d;米卡芬净:100mg/d;阿尼芬净:首剂负荷200mg,维持量100mg /d)被推荐用于初始治疗(强推荐;高级别证据)。


2. 静脉注射或者口服氟康唑[负荷剂量800mg12mg/kg),维持剂量400mg/d6mg/kg]是可以接受的、替代棘白菌素类药物进行初始治疗的方案,但限于非危重症患者和考虑不可能为氟康唑耐药的念珠菌菌株感染患者(强推荐;高级别证据)。[欢迎关注重症之声]


3. 推荐对所有血源性和其他临床相关的念珠菌分离菌株进行唑类敏感性检测。对于前期使用一种棘白霉素类药物治疗的患者、感染光滑念珠菌或近平滑念珠菌的患者,应该进行棘白菌素类药敏检测(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4. 对于临床症状稳定,分离出对氟康唑敏感的念珠菌(如白色念珠菌)感染,初始抗真菌治疗后重复血培养结果阴性的患者,推荐将棘白霉素类更换为氟康唑(通常在5-7天内)(强推荐;中级别证据)。


5. 光滑念珠菌感染的患者,只有当分离株对于氟康唑或伏立康唑敏感时,应考虑将药物更换为更高剂量的氟康唑800mg/d12mg/kg)或伏立康唑200-300mg(3-4mg/kg) 每日两次(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6. 如果不能耐受、无法获得其他抗真菌药物或耐药,两性霉素B脂质体(AmB)(3-5mg/kg/d)是一个合理的选择(强推荐;高级别证据)。


7. 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5-7天后,对氟康唑敏感的念珠菌感染患者,临床症状稳定,且在抗真菌治疗后重复血培养均为阴性时,推荐更换为氟康唑继续治疗强推荐;高级别证据)。


8. 对于可疑唑类和棘白霉素类药物耐药的念珠菌感染患者,推荐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3-5mg/kg/d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9.给予伏立康唑400mg6mg/kgq12h两次,然后200mg3mg/kgq12h维持可有效治疗念珠菌血症,但作为初始治疗较氟康唑没有明显优势(强推荐;中级别证据)。伏立康唑口服制剂被推荐为由于克柔念珠菌感染的菌血症降阶梯治疗方案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10. 所有非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念珠菌血症患者在诊断后的一周内都应该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最好由一名眼科医师来执行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11. 血培养应该每天进行或隔日进行,以确定念珠菌血症被终止的时间点(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12. 推荐无明显的转移性并发症念珠菌血症治疗时间为2周,应从记录念珠菌从血液中被清除和由于念珠菌所致症状经治疗缓解后开始计算(强推荐;中级别证据)。

II非中性粒细胞减少念珠菌血症患者是否该拔除中心静脉导管?

13. 念珠菌菌血症患者考虑感染为中心静脉导管来源及导管可以被安全拔除时,中心静脉导管应该尽早拔除;但这一做法需依据患者个体差异而定强推荐;中级别证据)。

III中性粒细胞减少念珠菌血症患者的治疗

14. 任意一种棘白菌素类药物被推荐用于初始治疗(卡泊芬净:首剂70mg,维持剂量50mg/d;米卡芬净:100mg/d;阿尼芬净:首剂负荷200mg,维持量100mg /d强推荐;中级别证据)。


15. 两性霉素B脂质体(3-5mg/kg/d)是一个有效的方案,但由于其潜在毒性并不被青睐(强推荐;中级别证据)。


16. 氟康唑,负荷剂量800mg12mg/kg),维持剂量400mg/d6mg/kg,可用作非危重症患者和未使用唑类药物治疗患者的替代治疗方案(弱推荐;低级别证据)。


17. 氟康唑400mg/d6mg/kg),能够作为持续中性粒细胞减少且病情稳定患者降阶梯治疗的选择,这些患者均为敏感菌株感染且血流的病原菌已被清除(弱推荐;低级别证据)。


18. 伏立康唑第一个24h给予400mg6mg/kg)两次,然后200mg3mg/kgq12h维持可用于需要覆盖曲霉的情况(弱推荐;低级别证据[欢迎关注重症之声]。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念珠菌血症患者,病情稳定、念珠菌已经在血液中被清除,并且分离的念珠菌对伏立康唑敏感,伏立康唑被推荐作为降阶梯治疗方案(弱推荐;低级别证据)。


19. 对于克柔念珠菌感染的念珠菌血症患者,棘白霉素类药物,两性霉素B脂质体,或伏立康唑均被推荐(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20. 推荐无明显的转移性并发症的念珠菌血症治疗最短时间为2周,应从记录念珠菌从血液中被清除、念珠菌所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症状经治疗缓解后开始计算(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21. 当中性粒细胞减少恢复,眼科检查能发现的脉络膜和玻璃体感染是微小的;因此,在中性粒细胞减少恢复以后的一周内应散瞳行眼底镜检查(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22. 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念珠菌血症患者的感染源并非主要来自中心静脉导管(如:胃肠道来源)。中心静脉导管是否拔除需依据患者个体差异而定(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23. 对于持续性念珠菌血症患者,当估计会发生长期中性粒细胞减少可考虑输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弱推荐;低级别证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