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终极教育目标岂能渐行渐远

 江山携手 2016-01-25

终极教育目标岂能渐行渐远

终极教育目标岂能渐行渐远

南通市教育局金海清副局长在小学语文教学会议上大声疾呼,教育应最大限度地接近教育本质规律,不能满足家长直接功利性的要求,唯分数论的教育是违背良知的,教师当为教育的终极目标——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生存质量、生活质量而努力;应该坚决摒弃灌输式课堂,把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调到最佳状态才是精彩的课堂。

我觉得这段话是对教育本质的一种返璞归真的反思,对于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当下的教育,许多学校为了迎合社会的需求,无限制地挤压学生的课外时间,缺乏自主发展的独立性,导致师生关系紧张,真正地学习兴趣正从孩子的童年、少年、青年消失,这是教育的悲哀,也是人类社会的悲哀。人自从进入学校,就开始扭曲灵魂,这是非常危险的,也是没有必要的。试想想,我们的学校就像一个没有人情味的加工厂,一批批富有个性的孩子从加工厂走出,变成千篇一律的模子,社会又怎么会进步,说不定还会走向倒退。

社会之所以出现灾难,十之八九都是一个群体,绝大多数人没有脑子造成的,他们麻木地生活,过于迷信权威,过于崇拜偶像,无意中给民主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地损失,这不是历史发展所具备的。

我认为教育想要真正的从世俗的藩篱中突围,保持独立性非常重要,如果没有独立性,教育的终极目标免谈。事实上,当下的教育不可能超越世俗的束缚,走向真正的独立。教育的硬件建设,教师的工资等等都需要政府给以支持,否则,寸步难行。然而政府为了谋求最大的利益,自然不会让学校变成鹤立独行的部门,一般情况下,都会成为拉动一方房地产的重要角色存在的。

你只要看看一些房地产开发商打出的广告,绝大多数都会说旁边有什么样的学校非常有名,升学率有多高,尤其是考取重点学校的人怎么怎么样。本来学校之间没有什么不均衡的现象,就是因为地方政府有意识地扶持某些学校,拉出一流的设备,集中一流的师资,造就了航母型的学校,这自然也带动了小城市的发展,许多家庭为了孩子有好的条件接受教育,不惜勒紧裤带,吃尽千辛万苦,也要削着脑袋往里挤。如此下去,房地产商只能一次次地涨房价,最苦地莫过于老百姓了。如果一所学校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地方政府还会在另一个地方在建一所新的学校,久而久之,城镇之间的教育差距愈来愈大,也进一步激化了矛盾,实实在在地是教育的现状,没有谁可以否认。

学校在权威的压迫下只能无限制地迎合社会的不合理要求,曾几何时,不是有学校规定孩子考试成绩达不到九十分就是不及格吗?一些孩子的作业堆积如山,乃至极少数孩子选择结束生命,这些怪像的存在说到底都是扭曲地教育带来的问题。任其发展下去,孩子将愈来愈讨厌学习,教师将愈来愈不愿意工作,自然了,学校将成为雷区,随时都有可能成为社会的焦点,这种战战兢兢,违背人性的教育,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来说,无疑是灾难性的。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减轻孩子的学习痛苦,可是又不敢过于放手,毕竟社会的焦点就在这儿,谁也不敢有丝毫的疏忽,试想想,一个地区,为了搞什么教学质量,把整个地区所有学校的班级都拉出来排名,也不管班级之间有没有什么差距,来个人手一份,这样的没有人性的抓分数,又怎么可能不把教师往变态的道路上逼,师生紧张也就顺理成章了。我们都明白,教育主管部门与教师是斧子与凿子的关系,当然了,师生之间,那就是凿子与大树的关系,斧子愈用劲,凿子的力度愈大,那么对大树的伤害也就可想而知了,可以肯定地说,没有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一味地追求分数,谋求什么社会效应,这是对教育规律的违背,迟早会给教育本身带来不可估量的毁灭,到那时候,教育又会有什么作用呢?

人们回忆起民国时候的教育,殊不知,民国时候的教育,政府绝大多数情况下,只管投资,从来不管教育怎么走,如今变了,政府什么都管,而且管的目的还是为了地方利益的最大化。

事实上,教育的终极目标就应该打破唯分数论,就应该为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生存质量、生活质量这一目标做出更大的努力,这需要教育这个团队从整体认识上觉醒,而不是抿着良心跟在世俗的后面助纣为虐。什么是办人民满意教育,不是说人民满意了,这样的教育就成功了,而是对于人民的未来发展有价值,这才是人民真正需要的。孔子认为一个地方要想走向文明,那就需要教化,所谓教化就是以教育的力量改变不良的民俗习气,从而更好地实现文明的进步。我们的教育应该为人民的生命觉醒、生存发展、生活美满做出贡献,而不是让置身学校的孩子学着痛苦,看轻生命的意义,没有了生存的力量,放弃美好生活的追求,那么这样的教育又怎么会为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呢。

教师的力量是什么,那就是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让这些人都拥有理想,都具备顽强的意志,面对社会的挑战敢于冲刺,勇于经受挫折地洗礼,如此,一个强大的民族才会屹立于世界。

当下的学校,教师能够静下心来读书的人,那就少得可怜,甚至有些人就是不读书,宁可在那儿闲扯,也不愿意提高自己的修养,一旦孩子不听话,马上来个谩骂,似乎老子天下第一,很少关注孩子的身心,当然也就谈不上以人为本,关注孩子的生命,一切教育教学行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忽略了孩子的身心承受能力,这样的教育又怎么可能让孩子获得幸福的人生。

生命是什么,那就是一个个独特的个体,我们有必要去尊重,不能够为了至高无上的分数,忘记了个性的存在,只有做到尊重生命的个体,真正做到学生为主体,才能够打造一个个精彩的课堂,这是每个教师具备的基本常识,也是教学的底线,假如突破了,教育的悲哀自然诞生了。

什么是生存,也就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所必须的素养。我们把考试作为一个孩子的终极目标,自然会在考试技巧,考试训练上下功夫,很少去关注孩子如何生存这样的话题。人要想在社会上生存,我认为获取知识的本领不可少,也就是所谓的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必备的人际交往很重要,自主、合作、探究的行为方式不可缺,这一些都需要老师在前面指引,千万不要成为知识的终结者,应该成为开启知识的引领者,如果教师能从这方面多下功夫,说不定,你教学的一切会成为孩子终身受益的东西。

孩子只有尊重生命的价值,学会了终身学习的本领,拥有坚韧的意志,懂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必要性,他们的生活才会走向幸福。

幸福是什么,那就是在一次次成功中激发自己的潜能,铸就新的明天,在给予中获得温馨的环境,在奋斗中铸就前进的航向,在团结中开启新的世界,这样的幸福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更是对美丽生活的最美的诠释。共产主义的最终理想是什么,那就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教育也就是要为这个社会最终目标铺设道路,没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健康人生,又何谈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文明、民主、富强?

看来教育之路漫漫,没有谁可以懈怠?(钱永华  图片摘自百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