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莫让“问题孩子”问题扩大化

 江山携手 2016-01-25

莫让“问题孩子”问题扩大化

莫让“问题孩子”问题扩大化

每个班主任似乎都会主观上认为自己班上有几个问题学生,也可能是一个群体多多少少会存在一些特别的孩子的缘故,许多老师把这些孩子的行为无意中归为问题的行列。有意思的是,许多所谓的“问题孩子”一旦走进了社会,又不怎么问题突出,反而正常起来。

老师们都有这样一种现象,一个班级,记忆最最深刻的就是那些特别的孩子,要么成绩优秀,要么调皮捣蛋,一点儿也不省心,问题是,如果一个班级孩子们都是中间力量,老师又会觉得这些孩子死气沉沉,没有一点朝气,走进去,会觉得寡然无味。

师生之间就是在这种相互评价中度过漫长的岁月,直到毕业了,一切关系成了记忆,那些不好的现象也渐渐淡忘,等到多少年后相聚,又会有说不出的激动,那时候,就是一些不怎么入眼的行为也会变得正常起来,说不定还会成为彼此双方增加感情的纽带,人与人之间有时候就是这么奇怪,着实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一届一届的学生毕业出去,新的一届又会自然而然地到来,成为美好的回忆那是休闲时的一种品味,等到面对现实,我们又会为眼前的孩子而苦恼,毕竟这些孩子的问题多多少少会给老师带来一定的压力,说不定那些好面子的老师还会想,怎么出现这么多问题的孩子,同事会怎么看我,领导会怎么看呢,是不是自己无能呢?这些正常的想法会给师生间带来不可忽略的裂痕,一点点小事也会吵得热火朝天,紧接着就是写检讨书,做惩罚性的作业,当然了,这时候,老师是强势的,甚至有些得理不让人,孩子,乃至于孩子的家长也会低三下四地反复打招呼,不为什么,就是希望老师能够忘记刚刚的不愉快,记住自己的好来。

我们一再说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人,事实上,每个老师,无论你的素养有多高,都会不由自主地形成偏见,否则,连孔夫子这样的大圣人也不会经常反省自己呢?老师为什么会带有色眼镜,我觉得一方面是来自自身的性格,另一方面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压力,稍有不慎,就会爆发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其实,“问题孩子”往往是在一定程度上产生的,绝大多数是家庭的突然变故,孩子没有这方面的承受能力,自然会觉得这个世界怎么会这样,再加上没有大人在旁边引导帮助,这方面会影响孩子本人的成绩。在此情况下,老师如果不了解情况,也会在不经意间对这个孩子的行为给以伤害,可能这样的孩子,刚刚遭受了打击,对外界的一切行为都非常敏感,形成错误的认识也就在所难免了。

我们对于家庭变故的孩子,常常显得非常迟钝,总是等到孩子发生问题之后再想着去了解情况,但是一切似乎完全在做补救工作,但是伤痕已经有了,想改变困难不是一般的大,就像一棵树,你给它留下了伤疤,想去除掉几乎是不可能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最好的办法是进行预防,而不是被动地去了解孩子,那种事情发生之后,再去处理往往只能在一定范围内缓解,很难从根本上进行解决。

我们的孩子,往往出现问题,就会带来内心的不安,人的心一旦不得安宁,做事情恍恍惚惚,想不丢三落四都难,这也是许多老师非常苦恼的地方,这不,几乎每天老师都会为某些孩子作业不能全面、认真地完成而大动肝火,说不定还会影响一天的心情,这对于教育教学本身而言无疑是不利的。

我每天都喜欢问自己一个问题,你的学生最近有没有精神恍惚,如果发现某个孩子目光呆滞,说话口不应心,可以肯定,这个孩子有必要找其谈话,而不是等到孩子成绩下降或者出了事故再去了解、解决。问题是,不是所有老师都愿意高度关注孩子的精神动态,常常会因为各种杂事忽略了孩子内心的变化,说不定一段时间后,会忽然不怎么认识这个孩子,毕竟孩子经受变故之后,总会把自己的内心闭塞起来,这样下去,产生生活上、学习上的痛苦是自然而然地事儿了。

一旦孩子成为所谓的“问题学生”,一个老师是很难在一定的时间内加以处理,有时候甚至一批批老师也处理不了,这就会给老师们形成错觉,说什么某个孩子无可救药,当然了,一个孩子内心积压愈加厉害,破坏力也不会少到哪里去,这又会加重教师的错误判断,这就是问题孩子之所以难以解决的原因所在。

我们都知道孩子出现了问题,没有得到全面地、及时地处理,显然是我们的家长、教育工作者没有认真观察所致,这方面也不可否认一些孩子性格的差异性造成的。一些孩子本身性格内向,为人孤僻,许多问题不愿意说出来,只愿意闷在肚里子,这时候需要家长与学校及时联系,而且还要讲究方法,否则,事情只能愈处理愈糟糕。真的,在班级里,就算老师发现了问题,如果稍微处理不合理、不科学,也会出现问题愈来愈复杂,孩子会不由自主地对大人产生怀疑。我认为一个成年人,无论是家长还是教育工作者,你讲的话一定要言行一致,不能够三心二意,失去孩子的信任,这无疑不利于帮助问题孩子。

当然了,并不是所有孩子出现问题都是家庭的变故,也可能是遇到一件自己无法理解的事情。当下社会,孩子接触世界的平台愈来愈多,有些是大人在交流中被孩子偶尔听到的,也有的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了解,再加上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正处于形成时期,这无形中又会让孩子陷入对周围环境变化不理解当中,一个孩子发生的事儿说不定会在一群孩子中间产生影响,那种团伙式的犯罪行为常常是在不经意间产生的,说不定事情发生了,一些孩子还不以为然,认为这事儿非常平常,没有什么大不了呀!这不,不是有孩子看了《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后,模仿灰太狼的行为对身边的伙伴采取了同样的方式,导致无辜地同伴儿被烧伤吗?说到底,孩子还是处于成人世界,面对来自成人世界出现的各种问题,自己不可避免地出现不理解,甚至麻木地进行模仿,这往往又增加了教育的难度。

我认为一个孩子,他就像一面镜子,随时可以反映出成人世界各种复杂多变的东西,有些来自媒体,有些来自家庭,有些来自大街上行走的人群,还有我们的老师的一言一行,不要老是把孩子出现问题归结为单一方面,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他是由综合性的原因产生的。如果一位老师想真正意义上地处理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我觉得不能简单地从一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更不能非常急躁地下结论,这些都是不利于正确地分析和处理孩子身上发生的问题。

人的成长过程中,我觉得有一个精神导师是这个孩子的幸运之神,无论这个人多么的平常,只要在内心深处能够起到帮助作用,这样的人就应该值得这个孩子去尊敬。这就需要每个成年人都要有精神导师意识,无论你是父母亲,还是老师和长辈,甚至周围的邻居。每个人都有教育和引导孩子快乐成长的义务和责任。我觉得为什么问题孩子没有得到及时、客观的帮助,在很大方面是由于与孩子相联系的大人之间存在相互扯皮的现象,家庭把孩子的教育任务交给学校,学校又把责任推卸给家庭、社会,乃至于相互指责,如此下去,孩子就会对自己身上的问题不能客观地认识,甚至在迷途中愈陷愈深,难怪许多老师要感叹,这个世界怎么会有教育孩子的万能钥匙呢?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们可能会觉得这句话过于夸大教师的作用,殊不知,这句话应该改过来,把老师改成大人,这样就显得科学多了。不好的孩子是大人之间造成的,当然需要大人正视并认真地处理,这不是踢皮球所能解决的,而是需要每个有联系的人走到一起,心平气和地探讨,从而找到正确的处理之道。

让每个问题孩子找到回家的路,这需要大人在教育方面取得一致,否则,问题孩子放任自流,这无疑是对造物主的一大亵渎,是对生命本身的一种不负责任。(钱永华  图片摘自百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