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恩师张朝曦教授佳作:《温热经纬》论温病挟痰症治浅析

 中医程桂生 2016-01-26
        《温热经纬》为清·王孟英所著。王氏长于治痰,尤长于治温病挟痰之症。在《温热经纬》中,王氏关于温病挟痰辨证施治的论述多达30余处,其中多数见于《余师愚疫病篇》的按语中。可见越是急症、重症和危症,王氏越是重视治痰以提高疗效。下面试从几个方面归纳王氏在《温热经纬》中对温病痰症的论述。
        一、病因病机
        王氏认为温病痰症的病因病机,主要有两方面。
        (一)素有痰症宿疾  
        王氏指出:“邪火上炎,固能郁遏肺气而为膈满,第平素有停痰伏饮者”,胸中痞满是痰症之一。平时饮食不节,痰浊内生,或脾阳不振,津液停聚为痰。多痰之体感受温邪,痰热互结,必然见温病痰症。
        (二)热邪灼液成痰  
        温病病邪之性燔灼,易煎炼津液而产生痰症。所以古人有痰即有形之火,火即无形之痰之语。王氏指出:“盖痰本作淡,会意,二水搏水成痰也”,这阐明了痰的产生与火邪有密切关系。王氏又说:“温暑湿热之证,每有痰涎滞气凝结上焦”。暑温挟湿、湿温病等湿热性质的温病,湿热胶结,热蒸湿为痰,凝结于上焦,气机不畅,临床常可有头重、胸闷、咳喘或呕逆等症状。
        二、辨证
        对于温病痰症,王氏着重从口渴是否欲饮以及舌、脉等为主作为辨温病痰症的关键。王氏指出,温病“虽渴而不能饮,是为湿痰……渴欲饮水,可知是为热痰”。温病挟湿痰见口渴而不欲饮,是因“津液为痰所阻,故口燥烦。而痰饮乃水之凝结,故虽渴而不能饮也”。至于热痰口渴欲饮,是因津液不仅为痰所阻,而且为热所伤,故渴而欲饮,但一般不多饮。
        叶天士《外感温热篇》指出温病舌象见“纯绛鲜泽者,包络受病也”,是用清宫汤之类的指征。叶论完全正确,但嫌不够全面。至于何报之“纯绛鲜泽者,言无苔色……其热在心包也。若平素有痰,必有舌苔”的断言也嫌片面。王氏发前人之所未发,指出:“绛而泽者,虽为营热之征,实因有痰,故不甚干燥也。间若胸闷者,尤为痰据,不必定有苔也,菖蒲、郁金亦为此而设。若竟无痰,必不甚泽”。王氏这一观点是较深刻和全面的,它充实了温病学理论。验之于临床,营热挟痰症确不鲜见。清营凉血药多较滋腻,如单用此类药治营热挟痰症,易助痰为虐。若忽略配伍治痰药,势必耽误病情。难怪乎王氏反复告诫:“此证挟痰者多,最宜谛审”。
        三、治疗
        王氏认为治温病挟痰症,舒展气机是化痰降热的关键措施。他指出:“凡视温证,必察胸脘,如拒按者,必先开泄。若苔白不渴,多挟痰湿,轻者橘、蔻、菖、薤,重者枳实、连、夏,皆可用之。虽舌绛神昏,但胸下拒按,即不可率投凉润,必参以辛开之品,始有效也。”舌绛神昏,是热邪深入营血之象,但若兼胸下痞满拒按,则为挟痰之征。故不可单纯投犀角地黄汤等凉润之品,以免痰热更胶结难解,而应参以菖蒲、半夏、橘皮等辛开化痰之品。疏畅气机,既能除痰,又有助于热痰透解。
        余师愚认为,温病“瘥后惊悸属血虚,宜养血镇惊”,用“茯神镇惊汤”。王氏则注意到此症“亦有因痰热未清者,不可不知也”,他多主张用竹茹、黄连、石菖蒲、半夏、胆星、橘红等药。
        舌苔干燥,一般为胃津已伤,治宜甘润调补。叶氏“舌苔白厚而干燥者,此胃燥气伤也,滋润药中加甘草,令甘守津还之意”即是此意。王氏认为对此要参以脉证,仔细审察,方不误治, 因为温病“有初起舌干而脉滑脘闷者,乃痰阻于中而液不上潮,未可率投补益也。”痰浊中阻误补阴液,不仅无济于病,且使痰浊更盛,不可不慎。
        四、方药
        王氏治疗温病痰症的药物有两大特色:
        ()善用轻清流动之品  
        他解释说:“轻药竟可以愈重病,所谓轻可去实也……盖气贵流通,而邪气挠之,则周行窒滞,失其清虚灵动之机,反觉实矣。惟剂以轻清,则正气宣布,邪气潜消,而窒滞者自通。设投重药,不但已过病所,病不能去,而无病之地,反先遭其克伐。”所谓“轻”,即灵敏轻捷和轻清宜泄之意。
        王氏常用治温病挟痰的方剂如温胆汤、六神汤等。他认为温胆汤“去姜枣,加黄连,治湿热挟痰而化疟者甚妙,古人所未知也”“渴喜热饮者,邪虽化热,而痰饮内盛也,宜温胆汤加黄连。”又认为“二陈汤去甘草,加旋覆花、石菖蒲、胆南星,亦名六神汤,治颠狂昏厥诸痰证,极效。”其他如栝蒌薤白汤、苇茎汤、小陷胸汤等方剂,王氏也常用于温病痰症。例如,王氏喜用小陷胸汤合温胆汤、雪羹汤治较危重之温病,通过豁痰化浊,宣通气机,常能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王氏治温病痰症的常用药有:石菖蒲、半夏、胆星、竹沥、竹茹、天竺黄、紫菀、杏仁、花粉、栝蒌、旋覆花、橘皮、贝母等。这些药物均为轻清、流通、宣泄之品,例如他认为:“石菖蒲主痰痞,贝母主郁结”。有人把半夏、陈皮之类视为治温病的禁药,这是不够全面的。清热药大多沉寒柔滞,又易损伤脾胃,适当配用陈、夏之类,就能避免这些弊端,起到“相使”的中药配伍作用。况且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早就指出:“世俗皆以南星、半夏为性燥,误矣,湿去则土燥,痰涎不生,非二物之性燥也。”
        ()善于食物疗法
        王氏常用于温病挟痰症的食物如:莱服汁,王氏极崇其功,认为“芦菔汁既清燥火之闭郁,亦开痰食之停留,用得其宜,取效甚捷。”“余每与海蜇同用,其功益懋”。海蜇,王氏认为其能“清热消痰”。王氏常以本品与马蹄同用,称为“雪羹汤”,以清肃肺胃而祛痰。王氏既用二品煮汁代汤煎药,也单用之作汤饮,随证灵活运用。如王氏治温病灼液成痰时,即常用海蜇、莱菔二味煮汁代水煎竹茹、菖蒲、大黄,取药汁冲服芒硝、竹沥等以涤痰,疗效良好。
        其他食物如:茶叶可“涤热消痰”,青蔗汁为“天生复脉汤”,具有“清热、和胃、润肠……化痰”的作用。其他如丝瓜、梨、橄榄、西瓜等食物,王氏认为均有清热化痰浊的作用。
        结语
        王氏对温病与痰的密切关系有较深刻的认识,灵活地运用祛痰法治疗温热病,疗效彰著,深得后世医家的好评。如张山雷赞誉“孟英之临证轻奇,处方熨贴,亘古几无敌手。”任应秋教授称赞王氏治温病挟痰是“切中症结,不愧为治温热的老手。”认真总结王氏治温病挟痰的经验,对于中医治急症有启发作用。祛痰法将会成为温病治疗学上的重要研究课题。(十三行国医馆  中医学硕士  程桂生中医师  摘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