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传中医基础理论系列】《伤寒论类编补遗》厥阴病篇173

 天堂鹤 2016-01-31



大家好,我们来学习伤寒类编补遗厥阴篇173-182条。

173、伤寒先厥后发热,而利者必自止;见厥复利。(宋331

厥者厥冷也,伤寒病阳气不足,四肢逆冷,而下利,这个伤寒多是少阴伤寒,或者是太阴病合并少阴伤寒,胃气津液亏虚,必厥冷畏寒而下利,厥后发热,说明患者体质好,阳气津液来复了,抗邪而发热,下利也会暂时停止,这个情况有几种转归可能,一个是阳气继续恢复占上风,把寒邪驱除,病得到痊愈,一种就是寒邪抗拒纠缠和阳气不相上下,津液消耗到一定程度,寒邪占上风了,就又要厥冷下利,等阳气积聚充分了,又抗邪发热,这个就是厥阴病厥热往复的情况。还有一种情况是寒多(病邪)热少(正气),疾病往深一步发展。这一条为的是说明厥阴病,寒热往复的症状特点,下面几条就是讲述这个寒热的多少影响厥阴症状的变化及传变情况的。


174、伤寒,先厥后发热,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为痹。发热无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脓血。便脓血者,其喉不痹。(宋334

这条是接上一条说的,厥后发热,阳气来复,下利自止,但是出现了汗出,为啥汗出呢?阳气过亢了,有余了,变为邪热,上攻咽喉,喉咙就痛了,上焦本来就有寒邪(伤寒嘛),再受这上攻之邪热,寒热交争于咽喉部位,就痹住了,这叫“喉痹”,也是喉咙痛的原因。阳气过亢还可以出现另外一种情况,就是邪热它不上攻,它下越了,灼伤肠道,引起便脓血了,还下利,但是这个下利不是纯少阴或太阴下利,这个下利属阳明的湿热利或者厥阴利,这种情况因为邪热不上攻,就不会出汗,也不会产生喉痹,邪热随着脓血便下利了。


175、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食以索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也。后三日脉之,其热续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所以然者,本发热六日,厥反九日,复发热三日,并前六日,亦为九日,与厥相应,故期之旦日夜半愈。后三日脉之,而脉数,其热不摆者,此为热气有余,必发痈脓也。(宋332

这条依然接着上面的意思进行进一步解说厥热机理,开始发热六天,接着厥利九天,这是个什么情况?是阴比阳盛了,阴盛病要入里,胃气要虚弱的,会纳差,但是这病人反而能吃,这就要注意了,害怕是除中,胃气的回光反照,刘师说过,这个也叫绝禄。到底是不是呢,吃个米饼就知道了,吃了米饼,没有发暴热(脱阳),而是正常的发热利止,那么胃气还在,经过治疗肯定会愈。

后三日脉之,其热续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所以然者,本发热六日,厥反九日,复发热三日,并前六日,亦为九日,与厥相应,故期之旦日夜半愈。如果厥利九日后,又发热利止三天,脉之,其热续在者,是说切脉胃气还在,还发热。这和前面发热六天加起来九天,刚好和厥利相当,如果胃气不衰,到了欲解时,就可能会痊愈,也就是第二天的丑时到卯时。如果三天过后,过了欲解时还不痊愈,也不转入厥利,继续发热,这是阳气报复太过了,脉数,其热不摆,变成邪热了,这邪热就会伤及血脉肌肉,而发生痈肿。这条也是接着上条解说厥阴病阴阳盛衰的变化情况。


176、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宋366

这条的情况是说的中下焦虚寒,下利清谷,阳气被寒阻隔不能下潜而浮越,戴阳,所以身微热,面赤,这个不是严重的阴阳离决,就是阴阳不和,寒热不调而已,只要营卫和调,就会郁冒汗出而解,郁冒是指人昏沉,不舒服,这个汗出也不是表证汗出,是阴阳协调沟通的舒畅,就像天热口渴后喝水出汗那种畅快流利感。身有微热,郁冒出汗后,会有轻微的厥冷,然后才会彻底痊愈,这个是厥阴自我调节阴阳平衡的一个反应过程。


177、病者手足厥冷,言我不结胸,小腹满,按之痛者,此冷结在膀胱关元也。(宋340

病人四肢厥冷,属于四逆了,患者说不“结胸|”,也就是上焦胸部没问题,只说是小腹满,腹诊拒按,按压会痛,他后面说是冷结在膀胱关元,说膀胱不是指结在膀胱里面,而是指下焦部位。判断是否寒结,除了上面说的腹满按压痛,四肢逆冷这个主症,还必须要有其它虚寒症状,比如畏寒怕冷,舌淡或胖嫩有齿痕,苔白或厚腻,纳差,拉稀等。这个寒结四逆,多属于太阴系阳明病,需要温下攻逐,参考金匮的腹满寒疝篇。


178、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厥应下之,而反发汗者,必口伤烂赤。(宋335

上面这条讲的是寒厥(寒结),这一条讲的就是热厥了,都是有由于极度的寒或热引起的人体阴阳不相顺接而出现四逆症状。伤寒病发病一到两天乃至四五天,出现四逆,这是什么情况呢?这个是不是转入三阴呢?如果是转入三阴,肯定会下利的,条文没说。而且不误治的话也不会传变那么快,因此可以理解成是传入阳明,出现柴胡枳实甘草汤的这种四逆情况,这样的话,后面就好理解了。传入阳明,肯定会发热,临床上看高热的情况下多数都会引起手脚冰冷(四逆)的情况,这是因为热邪导致气机闭阻,阴阳不调和了。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由热引起的厥冷,热越重厥冷也会越重,热轻厥冷也会轻。能引起厥冷的阳明热很厉害会烧灼津液,引起热结,都会变成阳明结实证,这个证是要用承气汤类攻下的。如果判断不清,以为这个发热厥逆是纯表证,给发汗治疗,就会更伤津液,火上浇油,火热上炎,灼伤口舌,引起生疮,红肿糜烂。


179、伤寒发热四日,厥反三日,复热四日,厥少热多者,其病当愈;四日至七日热不除者,必便脓血。(宋341

这一条比较好理解,说的是厥阴寒热多少的问题,发热四天,而厥冷三天,接着又发烧四天,这说明阳进阴退,这病会痊愈,如果发热四天以上到七天,还不退,这说明阳气过亢了,阳亢是会伤阴的,伤及营血了,就会便脓血,这条和174175两条参合理解。


180、伤寒热少微厥,指头寒,嘿嘿不欲食,烦躁,数日,小便利,色白者,此热除,欲得食,其病为愈;若厥而呕,胸胁烦满者,其后必便血。(宋339

这条接着上一条说,厥深热也深、厥微热也微,患者热少厥也微,只是指头凉而已,热也只是有点烦躁,不欲饮食,如此几天,小便变清利,颜色白,这个情况是没有热了,饮食恢复了,病就好了。如果厥热变重了,不仅不欲饮食,还呕了,烦躁也重了,变得胸胁烦满,要热结了,邪热亢盛了,会便血的,都是说的厥热轻重的症状变化。


181、伤寒病,厥五日,热亦五日,设六日当复厥;不厥者自愈。厥终不过五日,以热五日,故知自愈。(宋336

厥冷发热都是五天,如果没有出现下一轮的厥热往复,说明身体阴阳和谐了,病就会好,后面又重复说了一下,古人真啰嗦,反复的说,为的是让你记忆深一点,这条好理解。


182、伤寒厥四日,热反三日,复厥五日,其病为进。寒多热少,阳气退,故为进也。(送342

这条跟上面179条的情况相反,厥冷的时间比发热的时间长,而且每一往复周期都比之前厥冷时间加长,这个情况是虚寒重了,阳气越来越弱了,疾病向里恶化。

纵观这十个条文,都在述说厥阴病寒热的此消彼长及所引发的症状转归,以说明厥阴病厥热的机理及预后,还有两条说的不是真正的厥阴病厥热往复,是说的极度寒热所引发的阴阳气不相顺接导致的类似厥阴症状,类似真热假寒及真寒假热,大家回去多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