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三讲】小结 课后交流(2016-02-06 05:59)

 书院蓝田 2016-02-06
【第三讲】小结 课后交流(2016-02-06 05:59)

咱们学习卷一《天人解》,主要就是学习《四圣心源》一气周流的这个精髓,这个结构体系。它是一个什么样的体系?主要就是中土斡旋、升降流通、一气周流。这一个体系,在人体任何一个层面都存在,以五脏为基础,任何一个层面都存在,是这么一个结构体系。整个这一卷,全都讲了这一个问题,不同的层面反复讲,我们只要把这个理解透了,后面的所有问题都好理解,都好学了。所以卷一《天人解》是《四圣心源》这个精华中的精华,精髓、灵魂。


卷二是《六气解》,你《六气解》看不懂都没有关系,甚至你不看也不影响你对整本书的学习,但是这个《天人解》一定要理解透彻。《天人解》要是理解好了,后面如果你要是悟性好,后面的你不学都没有问题,你读这本书你就算是学会了。所以我们今天呢,把这个卷一《天人解》就算简单地学完了。大家看一下,如果有什么问题,咱再提出来再互相交流一下,我稍微歇一下,过几分钟咱们再接着讨论。

课后交流

主持人:大家好!老师先休息一会儿!大家如果对第一章第一节有什么问题,可以先提出来,当然可以抢麦,也可以打字问。对了,大家现在尽量问第一章的各小节的问题。毕竟好多人都是从头开始学的。所以说如果讲第一章以外的问题,有好多同学可能都听不明白。 

问题一:说是为什么是己土左旋而不是戊土?
 “大道至简”老师问了这么一个问题,说是为什么是己土左旋而不是戊土?我们知道己土左旋而升,戊土右转而降,为什么不是相反?
这个问题怎么讲呢?实际上,己土、戊土,就是脾胃这股气呀,它本身、本质上也是一股气。就跟咱们刚开始讲到太极的时候,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这股气最开始的时候圆融不动,一旦为人,升华为人这一股气,它就已经是后天了,就已经有动静了,一动就有阴阳,就有升降。所以升起来的这股气,我们就给起了个名字叫己土,就是脾土;降的这股气,他往下降的时候,我们给起了个名字就叫戊土。所以为什么己土左旋而戊土右转,这个就是最开始的时候就是这么命名的。就像你生下来时你爸妈给你取了个名字,你就叫这个名字。至于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就给你取了个这么个名,你可不就叫这个名字。为什么己土左旋而戊土右转这个样子,我们可以理解成人为约定成俗这么一个称呼。

但它的本质是来源于一气,从中土,一气混蒙、未分阴阳的状态而来的,本质上它并不是截然分为两股气,它本质上也是一股气,只不过它从最原始的那个,相当于太极的那个状态,一旦动起来的时候,它自然的就会变成升降两种情况,自然就产生脾胃这两个不同的升降方向,并且我们人为地给它赋予不同的名字,是这么一个道理。叫什么名不重要,假设最开始我们讲了就是戊土左旋,己土右转,那我们今天就可以反过来讲,这个名字不重要。我们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它是一气混蒙未分、未分阴阳的时候,演化而来的,一动就产生阴阳,产生升降,它的来源是一样的。来源是一股气,是一个状态,这一点搞清楚就可以了。

问题二:木郁从火化还是从寒化?这个程度有限定吗?
然后还有一位老师问这个,是“雨夜独行”老师,说木郁从火化还是从寒化?这个程度有限定吗?
这个木郁,黄元御讲,说凡病则郁,只要是疾病,必然是气郁,这一气可以分成木火土金水,可以分成五种气,可以分成五种情况。木气、木郁大部分是从火化的,木郁从寒化的比较少,但是如果肾水之气它郁的话,有从寒化的,有从热化的。就是每一个气它都有寒化,都有热化。为什么呢?这取决于你本身正气的盛衰。正气盛,郁而化火;正气虚,阳虚,可能郁而化寒。气虚、阳虚可能就化寒。实际上也不是化寒,打个比方说吧,什么叫化火啊?你这一股气,你这个人很有劲儿,你郁在这个地方走不动了,火冒三丈啊!周围打个稀巴烂,一股火象!假设一个人是老弱病残,一点儿力气都没有了,它也郁在这了,这就是化寒,所以化寒化火只不过是一气郁滞、虚实的不同,也没有一个完全严格的一个界限,它也是渐渐变化的。所以我们学习一气周流啊,既要通过四象、五行对一气的状态有一个阶段性的定位,同时也要有一个整体的、圆融的概念,一气它是圆融一体的,逐渐变化流通的。这样我们在临床上分析疾病,治病用药的时候就会更灵活,就不会那么机械,顺便多说几句。

问题三:肝郁是肝血不足还是肾阳不足?
然后悠闲老师问,肝郁是肝血不足还是肾阳不足?
这个也是要看虚实,从象的角度,因为这个一气周流,我们是从气的角度来讲的,他外在的表现在不同的层面会有不同的症状,黄元御讲了很多层面,很多不同的角度来讲,就是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从外在表象的这些东西,都能够从外面的表象看到里面的实质,里面的实质就是一气的周流。所以我们看这个肝郁的时候,肝郁在不同的层面会有不同的表现,他是肝血不足还是肾阳不足,你就看他在不同的层面表现出啥来,如果他表现出来是脉虚涩,爪甲枯燥,那就是肝血不足;相反如果他表现的是脉沉软无力,四末冰凉,这可能就是肾阳不足,根据他外在不同的象,察象以辨气。

黄元御给我们讲了这么多层面,罗嗦了这么多,不就是让我们从不同的外在表现,从象的角度去理解它里面真正的一气状态,所以我为什么出版的那本书叫《临证辨象》呢,就是从象的角度,从临床症状,从我们可以比较直观的看到感觉到的这种象,不管是病象也好啊,脉象也好啊,去感知人体一气的变化,象是外在的表现,一气的周流是内在的实质,辨象的本质是为了辩气,如果大家对脉诊望诊熟练的话,望而知之谓之神,一看就知道这个气是怎么回事,强弱瘀滞流畅,哪个地方出了问题一望而知,不需要转化,如果不熟的话,可以先慢慢来,从外在的病象,我们可以知道,他里面这个一气是什么状态,这个问题就说到这里。

问题四:中土之气从中土出发,流到四象,与后天之气有什么关系什么作用?
还有一位老师,问中土之气从中土出发,流到四象,与后天之气有什么关系什么作用?是这么个意思吧,可能问了这么个问题。这个后天之气,咱们讲先天肾,后天脾胃,后天之气,就是咱们讲的中土之气,就是这股中气,叫法不一样,意思是一样的,咱们讲的后天之气,就是我们讲的中土脾胃之气,就是这股中土之气,所以咱们讲的一气周流,就是从这个后天来讲的,就是讲的中土脾胃之气,流通到外周四脏形成一气周流,就讲的这么一个结构体系,他是一回事,你也可以讲,后天之气,输布全身,形成一气周流,这么讲也可以,意思是一样的。

问题五:老师啊,你讲几句第一节《阴阳变化》的这最后一段吧,最后一段:土无专位,寄旺于四季之月,各十八日,而其司令之时,则在六月之间。
咱们讲这个一气周流的时候,他这个模式是,中土之气,斡旋升降,流通外出,输送到,外周四象,形成一气周流,黄元御他从一年四季变化上来讲,讲这个规律,为什么叫土无专位,寄旺于四季之月,各十八日,这个说法,我个人理解啊,四季每一季,就是土气,就是木气了,一年夏秋之交。他讲六月之间啊,桑拿天的时候,寒热交蒸,湿气最闷热最多的时候,这个时候是土气最盛的时候,这是从一年当中来讲,中土于中央,他在四季的中间,这个土气表现的最明显,实际上,一年四季的变化,都是中土之气的变化,并不是说只在每个季度的十八天是土气,这个说法,可能是为了便于表述,土气在四个季节里面都存在,可能是为了表述这么个意思。这么一个说法,我个人理解,要是真这么理解,有点机械了,实际上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季,都是中土之气在变化,当然最典型的变化,他是在六月桑拿天湿气最重的这个时候,那是最典型的,其他时候,可能就显得各有各的特点,土性中庸,不升不降,所以他就闷热,不动乎了。

咱们主要从土无专位来理解,至于各十八日,你理解他的意思就行了,我觉得,至少我目前理解不是这么机械的,土气是无处不在的,并不仅仅在这十八天,既然讲了土无专位,哪来的十八天,这不就矛盾了吗,所以我们理解的时候,从整体上去理解,这么讲可能只是为了便于描述,这样的话,从一年的角度来讲,这个,中土之气,他每个季节都有,他实际上是中土之气的变现表现,这样理解就好理解了,各十八日这个问题就不存在,只是这么一个方便的说法而已,这么理解就可以了。大家可以说说自己的一些意见,这是我个人的理解。

问题六:怎么设计出三阴三阳来了?
这个问题让小胡给大家说一下,我对易学没有什么研究,这句话,你整体上理解,咱们自己校对的《四圣心源》,封底上有一个图,我给他写了一句话,左边从下往上念是阴升为阳,右边呢,从上边往下念是,阳降为阴,什么叫三阴左升,三阳右降呢,这个降则为阴,升则为阳,运动的趋势,只要是往上升的就是阳,往下降的就是阴,讲的是这个过程,实际上,凡是往上升的,阴升阳降嘛。只有阴性的气才有升的可能,只有阳性的气才有降得可能,阳性不在上,怎么可能往下降呢?先上去才能下来啊,只有降下来,他才有机会升上去,所以这方面阴阳都是相对的,大家不要理解的太死板了,这个等讲第二卷六、七节的时候,我想咱们可以更具体的讨论这个问题,小胡也可以给大家讲一讲这方面的基础课,易经这方面我理解的比较肤浅了,大家哪方面理解的比较好,都可以出来给大家讲,不要我一个人讲,一个人的知识层面毕竟有限,理解的可能有些片面,我们这肯定也有很多老师理解得比我好,希望只要理解的好,都可以来讲一讲,讲一讲大家的见解,互相学习,不是我一个人独角戏,希望我也能从大家这里学到一点东西,我也是来学习的,这个问题留到后面以后来讨论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