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经笔记之“生命的运动变化观”》

 野之老 2016-02-15

万物皆在运动,有运动才显变化,有变化方可发展,人体也不例外。《内经》理论体系认为:从产生至终结,生命就是一个永恒运动变化的个体。


生命的运动变化观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一步阐述:





第一,变化发展观念的萌芽。


事物的变化发展观念,最早在《易经》中就有所反映。


首先从《易经》的“易”字来看,孔颖达《周易正义》指出:“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说明“易”含有变化发展的意义。


其次,《易经》中的一些卦辞,也包含着由低向高变化发展的思维。如“乾卦”的爻辞说:“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这里所说的龙,可能是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物。从文中的初九潜龙,九二见龙,九四龙跃,九五飞龙等可以看出爻辞借龙所处的地位不同,说明由低向高的变化,象征着事物的发展过程。这种以变异思想来观察事物发展的方法实则是一种朴素的辩证法发展观。





第二,天地的运动变化是永恒的。


运动变化的观念,反映在《内经》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


首先,《内经》认为天体在不停地运动,星球在不停地旋转。《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太空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揔(zong)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yao)周旋,曰阴曰阳,曰刚曰柔,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指出广阔无边的天空是物质生化本元的基础。五运之气运行于天道,终而复始;九星悬照天空,七曜(日月五星)按周天度旋转,于是万物才有阴阳刚柔的不断变化;幽暗与显明按一定的位次出现、寒冷与酷热按一定的季节往来,这些生生不息之机、变化无穷之道,于宇宙万物之中都尽皆表现了出来。


《内经》还认识到日月五星的运行有其一定的规律,如《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行有分纪,周有道理”。


正因为日月运行有一定的分野纪度和规律,因而才促使了天地气的升降运动,形成了自然气候的季节性变化。故《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升,升者为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升降,是天地阴阳之气的运动形;降与升,则又是相互为因,互为影响的。所以,天地之气的升降不止促使了宇宙万物的生化,故而《素问-天元纪大论》又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





第三,生命本身就是变化发展的过程。


事物内部阴阳两方面不断地运动变化,既是生命的现象,同时也是生命的发展过程。如《素问-六微旨大论》说:“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升降出入,是运动形式的概括;生长壮老已是指人体生命的变化发展过程,而生长化收藏则是对生物发展变化阶段的概括。故此,无论是人还是物,它的运动变化都是永恒的;如果运动变化停止了,则生命活动也就不存在了。所以《素问-六微旨大论》说:“成败倚伏生乎动,动而不已,则变作矣。有期乎?曰不生不化,静之期也”。运动变化是无期限的,唯有无期限的运动变化也才能生化不息;如果是静止不动,则不生不化,生命也便就随之消亡。





第四,疾病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运动变化,不仅是生理的常态,就是疾病,也是一个正邪斗争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以伤寒为例,《素问-热论》说:“伤寒一日,巨阳受之------二日阳明受之------三日少阳受之------四日太阴受之------五日少阴受之------六日厥阴受之”。寒邪商人而为热病,根据病邪的发展,由太阳而阳明而少阳,由太阴而少阴而厥阴,这是寒邪循经络传变由表到里的变化发展过程。又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邪风由皮毛而肌肤、而筋脉、而六腑、而五脏,这就是外感伤人致病由浅入深、由轻变重的外感病变化发展的过程。


任何疾病,都不会静止不变,只是随着病邪性质的不同、人体体质的差异以及护理、治疗等条件的不同而变化发展有快慢不同而已。事实上,疾病发展不同阶段的不同症候就是疾病变化发展的外在征象。所以,“辨证论治”也就是疾病变化发展观点在中医诊治法则中的具体体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