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仁柳先生著《吴式太极拳基础》(六)

 狼子村村民 2016-02-16

肢体动作的基本法式

 

(一)步法
1、平行步:两脚并立,间距略与两肩的宽的相等,约合一横脚。两脚尖都向前,不要站成倒“八”字形。这个步型,是以后开展的“川”字步的基础。两脚自然伸直,不要用力向后挺,也不要屈膝弓背,造成不自然,务使有助于虚领顶劲,神舒体静。
2、虚步:坐身于一腿,这一腿屈膝承担体重,另一腿向前基本伸直,脚跟着地,脚尖向前上翘,左脚在前即为左虚步,右脚在前则为右虚步。凡虚步,以不摇动重心而能随意起落为度。坐身时,后脑、臀部、后脚跟三点垂直对齐,称“后三齐”。前伸一腿步子的大小,视坐身高低而定,坐身低步子大些,坐身高步子小些,以不影响置体重于弯曲一腿为准。
3、弓步:一腿前弓承担体重,后退自然伸直,两腿都全脚掌着地。左腿前弓称左弓步,右腿前弓称右弓步。凡弓步,前面鼻准、膝盖、脚尖三点垂直对齐,称“前三齐”。后面从头到背、到腿,应成斜直线,不可陷腰、突臀。并注意后伸一腿的脚跟不要离地,脚尖不要指向外侧,即两脚尖应朝同一个方向。
以上虚步、弓步,前后两脚都是在“川”字两旁两条直线各一端上的“川”字步。
4、骑马步:两脚间距,视本人身体情况,可较平行步大一倍,也可只大二分之一,坐身于两腿之间,臀部略高于两膝,不要低于两膝,有如骑马状。如“单鞭”、“扇通背”,都用这种步型。两脚可略有前后,稍后一脚的脚尖,可与稍前一脚的脚心对齐,一般是“单鞭”左脚稍后,“扇通背”右脚稍后,称“一桩一柱”。取这个步型,要重视适当的“涵胸拔背”和“松腰垂臀”,以助沉气和增长腿力。
5、丁字步:在吴式太极拳里,这只是一种过渡的步型,不是定式的步型。在转身时,先动的一脚已随身转动,而后动的一脚尚未移位时,两脚之间往往形成近似“丁”字的样子,所以叫做丁字步。但在先动的一脚落点踏实后,后动的一脚应即随身手的转动而转动,至定式时,亦即成“川”字步,不要让丁字步保持到定式。
6、换步:《十三势歌》中所说的“进、退、顾、盼、定”,就是说无论前进、后退、左顾、右盼,都须维护重心的中定。太极拳要求虚实须机动灵活的调节,目的就是为了维护重心的中定。而重心的移动,却必须非常稳妥,不能随便。这里“步随身换”,就须认真做好。以原地不动步而言,凡进身,都须相应的由虚步换成弓步;凡向后坐身,都须由弓步换成虚步。左右转身,尽可能腰转腿不动。如须动步,则都须先坐稳于一腿,俟先动步的一脚落点后,才可开始移动重心,随着先动的一脚由虚转实,后动的一脚由实转虚,重心的转移也同时完成。在先动的一脚未落点之前,重心不可以悬空的随腿移动。
(二)脚法
1、踢脚:踢脚与分脚两个名称,习惯上可以通用。提起大腿,膝盖略与胯平,小腿随之提起前伸,脚尖上挑、前挺,脚背与小腿基本平直,低于膝盖。踢左脚时,踢向左前方;踢右脚时,踢向右前方。与提腿踢脚同时,松腰屈膝,使重心下沉,更坐稳于另一腿,并以披身分掌与之相呼应,以资平衡。仅在“退步打虎”之后,右脚从裆前向右前方横分,另用了个“分脚”的名称,以示与其他左右踢脚在做法上有所区别。
2、蹬脚:随着提腿,以脚跟向前蹬出,脚尖朝上向里钩膝盖略放平,以利隐隐向脚跟送劲。其余与踢脚同。
3、摆莲脚:也叫摆莲腿。这是指腿脚摆动,有如迎风的摆莲而命名的动作,都用右脚。屈左膝,尽量向右转腰,右脚跟提起,脚尖点地,右膝盖转向左侧。然后提起右脚,用脚外侧循抛物线自左侧向右前方横掠。“迎面掌”后,仅以左掌自右而左与右脚交叉横掠,称“十字摆莲”。横掠后,身体向前转正,落脚于右前方,脚跟着地。“转身迎面掌”后,以左右两掌平行自右而左与右脚交叉横掠,称“双摆莲”。横掠后,身体转向左后方,落脚于身体的右后方,全脚掌着地,脚跟朝右后方。
(三)掌法
手指自然伸展,不用力挺直,也不要卷曲。指与指之间,亦保持自然的间隙,不过分并拢,也不过分张开。手背与小臂之间,一般保持基本平直。手掌侧立,拇指在上侧的,称侧掌。拇指在下侧的,称反掌。掌心向上的,称仰掌。掌心向下的,称俯掌。指尖向上,掌心向前的,称正掌;掌心不向前的称立掌。指尖向下的,称垂掌。“搂膝拗步”中前推的一掌,“如封似闭”中前推的两掌,都用正掌,不用立掌。正掌的掌背与小臂形成的角度可大可小,以气或内劲能贯于掌指,不断于掌根为度。掌的收放和掌型与虚实的转换,既须与臂的屈伸相配合,还须与转腕旋臂相配合。
(四)捶法
捶就是拳。由掌握成拳,四指应缓缓卷曲,指尖轻轻触即掌心,拇指钩拢,拇指的前节加于食指和中指中间一节的外侧。拳面应成平面,不要凹凸不平。拳背与小臂应保持平直,不要弯曲。虎口朝上,拳面向前的,称正拳。虎口朝上,拳面不向前的,称侧拳。虎口朝下的,称反拳。拳面向上的,称立拳。拳面向下的,称倒拳。拳心向上的,称仰拳。由拳还原成掌,手指亦应缓缓放开。太极拳中的搬拦捶、栽捶、指裆捶、撇身捶和肘底看捶,有“太极五捶”之称。搬拦捶用的是正拳。栽捶用的是倒拳。指裆捶介于搬拦捶和栽捶之间,是倒拳偏上、正拳偏下的拳法。撇身捶用的是仰拳。肘底看捶,左手是斜立拳,左肘底的右手是侧拳。此外,双峰贯耳,弯弓射虎,左右披身等,也都使用拳的,只是没有给予“捶”的名称。
(五)爪法
向下曲腕,四指指尖围绕拇指指尖撮拢向里钩。这种爪法,以其不同的用意,有叫钩手,也有叫爪拳的。
(六)眼法
眼睛是精神的“窗口”。练太极拳时既要提起精神,又须“神内敛”,眼睛同样既须有神,又须含蓄养神。在正位前视时,视线以与地面约成45度角为宜,体现静以待动的神情。在拳式动作过程中,眼神应与动作用意所指的主要方向相一致,例如搂膝拗步、倒撵猴,眼视前伸一手的虎口;野马分鬃、斜飞势等斜靠动作,眼视辅佐重心平衡一手的手背等等。在推手时,眼神与发劲或身法、手法的突变相结合,还可以有震慑对方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