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旋律写作漫谈

 医哥福慧人生 2016-02-17

旋律写作漫谈

龚荣光

    音乐中旋律写法十分重要。它是所有表情手段中关键的、第一位的要素。在声乐、器乐(大、中、小)不同形式和体裁的作品中,旋律是灵魂。

    人们对乐曲灵魂的感应,首先是我们记住的旋律或是旋律的核心音调。

    如:《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乐》之主题、核心、《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乐》主题《欢乐颂》、柴科夫斯基第六、第五、第四交响乐……。

    小型乐曲也是如此,如:柴科夫斯基《船歌(六月)》、《雪橇(十一月)》,《意大利随想曲》、《小夜曲》、《雨滴》、《天鹅》、《小天鹅》……太多,太多。中外歌曲更是如此。

    有些旋律的出现与记忆,会使你联想到——是什么乐器在演奏,音色、力度、速度是什么样,和声色彩是什么样……。旋律是带动欣赏者联想力的钢绳,纲举目张,加深了全面的鉴赏力和理解力。

 

    关于旋律的定义:旋律是乐音单声性的线性流动。这种流动是富有表情的,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它是人耳可听的、喜爱的声音。旋律存在的形态,在音乐中是多种多样的。从声响转化为旋律的决定性条件是音律学的发明(十二律、五声律、十二平均律……),材料与声律学是旋律产生的先决条件。

 

㈢.旋律思维的特殊性

    旋律常有,旋律学不常有。现今作曲这一学科的教科书,只有成系统的四大件教科书(和声、对位、曲式、配器),却没有一部系统的旋律学教材。而四大件中每一件主要是围绕旋律而动,围绕旋律而转。如:和声为高音,低音旋律配和声,有时也为中声部配和声;对位是不同音层中旋律的组合;曲式必然要分析,主题的陈述、发展、再现等内容和形式的功能关系;配器学使旋律在音色、音区、音响等多角度去烘托、解析旋律,使其更加丰富多姿。四大件均是为旋律而动转的功能,动转关系十分紧密,是不可缺的,而动转过程的主导者却是旋律。但是,至今还没有旋律学教科书。因为它太多样、太多变、太丰富、太莫测,只能是教授者与学习者共悟,悟中教、悟中学、各有其悟、各自出新,觅其灵感、塑其音律,使旋律永远在多变的时空中展衍、流动、发展、除新,永无止境。给人们留有无限美好的创新空间,所以旋律常有,旋律学不常有,这是旋律的特殊性之一。

    我们音乐的理论学,均是历代音乐实践流的总结,作曲与理论就是不断实践、不断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学科,需要本本的参阅,不需要“本本主义”。需要条理的规范,千万不要“教条主义”。千万不要被“本本”和“教条”束缚了手脚,锁闭了旋律思维的想像力空间。可见,旋律思维应该是个继承性很强的“系统工程”,一半是传统的继承,一半是现实和未来的反映;一半是借鉴,一半是发明;一半是以客观存在为据,一半是主观的提炼与升华(这里的一半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前一半如何能转化为后一半?转化的条件就是作曲家的才华和天资所决定,就是能在那七个被平均化了的十二个音位的空间里,充分发挥艺术想像思维的力度。“破字当头,立在其中”立是为了人、表现人、鞭策人、歌颂人。人是构成社会的主体,这就是旋律思维中继承性特征——特殊性之二。

    旋律有其特殊性的个质,也有普遍性的规则。尽管目前没有一部像和声学等四大件的教科书,但在总结前人和今人的实践中,也有些相对的规律和共通的方法可循。用几个字来概括,就是顺、味、变、特

   “顺”是指旋律写作的基本功,顺口、顺耳、顺溜、顺畅,上口、易学、易记、易唱。“顺”不只是悦耳、喜乐的情绪,还有哀、怒、愤、恐也,情绪也要求“顺”(见谱例——我的祖国、我和我的祖国、共和国之恋、我和你、小城故事、送别、开花调、摇篮曲)。

    这些都是人们一听就想学,一学就会唱,一唱永不忘。器乐曲也是一样(如《梅花三弄》)一听还想听,再听就能哼。以上这些谱例是沧海一粟,共同点却是一样的:⑴.重复性(材料),⑵.方正性(句法),⑶.呼应性(问答),⑷.对比不大(调式落音、旋律线、节奏,不是速度、性格的戏剧性对比),⑸.稳定的收拢(调性稳定),⑹.有个性(不像别人的作品)。

    可以这样说,你现在会唱的、会哼的、喜欢听的旋律肯定是“顺”的。能够被人记住的旋律首先的条件是“顺”,“顺”是基本功,是作曲者的起步点。

在现实生活中,有少数一些音乐作品(主要是器乐方面的),听后记不住,什么是主题旋律?只是些怪诞音响的组合,这些作品还标出些莫名其妙的标题。什么“幻”了,什么“影”了,什么“空”了,闭门造车、凭空臆造的只能是短命的“音响产品”,那不是音乐作品。品味不大相同,还自以为是地称作“新作”,还自慰什么“这个派”、“那个派”。这些习作的“产品”,少数人可以探索一下,我们还是可以包容的,允许有它一小片园地,但这绝不是现实中的主流。

    音乐的创新是有来龙去脉、有根有源的艺术思维,正像我前面所讲的半对半的关系。

 

   在“顺”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写旋律的功力。就必须掌握风格、格调、色彩。如同我们吃饭、做菜,下饭馆、去酒店一样,不能一年四季吃一种味道的食物。要挑选味浓的、味香的、味辣的、味淡、味酸、味甜的……,有时“风味小吃”、有时“满汉全席”,还有一些“套餐”、“自助餐”……,实在数不尽的味道。

    旋律也正如同“吃”是差不多的。听觉的音乐艺术,也有个味道问题——风格。

    例如:歌曲《新货郎》与《老房东查铺》,《天涯歌女》与《月亮代表我的心》等等,器乐曲《马刀舞曲》与《云雀》,柴科夫斯基的交响乐等等。

    关键是如何才能有味?就那么几个被平均化了的12个音位,这里的奥妙也能猜出几分:

    ㈠. 选择合适的调式、调性。调式多种多样,如:大、小调式各有三种,五声调式(互

相交替)、特殊调式(中古调式)、日本、吉普赛大小调,调式有时可以交替的(举例……)。

    ㈡. 音程与节奏:

    平稳音程与平稳节奏是一种味道(举例……),

    和弦式的音程与节奏(例:《迎宾曲》),

    有力平直的同音反复,五声式的三音列围绕式的(例:《孟姜女》),

    大跳音程为主的(例:《海港之夜》)。

    ㈢. 音色(音质),什么人的声乐色彩唱起来味正?什么样的组合音味道浓?

㈣. 其他,如:旋律线、速度、力度等等,也都决定着味道的好不好。吃有吃的口味、嗅有嗅的感觉、听有听的味道,千姿百味都是以人的情感体味出来的。好与坏、雅与俗、高与低,都是相对的。旋律越有味,喜欢的人就越多,让人过耳难忘。

 

    “变”是指旋律的内部对比。

    小曲小“变”。例如:内蒙东部民歌《心上的人儿》、《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

    调式落音的“变”化,大曲大“变”(展开性、展衍性、派生性)。例如:《贝多芬C小调第五钢琴奏鸣曲》主题;

    又如:《步步高》展衍性。

    再如:《采茶扑蝶》,不仅有展衍性,还有移位(由高至低或由低至高)。

    如:《酒干倘卖无》典型之例《小白菜》等。

    “变”的方法是多样的。如:句法结构功能的变化:⑴.呼应式(问答、上下句),⑵.起、开、合(“开”就是展衍),⑶.起、承、转、合(转就是对比)。这些变化的主要手段是调式落音、装饰、环绕中心音、上下移位、模仿、摸进(自然与离调),离调、调式交替、主题核心贯穿。例如:《军民团结(白毛女)》《贝多芬第五、第一钢琴奏鸣曲》。还有结构的综合与分配、时值的扩展与紧缩,音色、音区、和声,色彩上厚、薄、浓、淡等等,还有并置的对比,例如:《挪威舞曲》abb。

    “变”是旋律向后发展的驱动力,驱动力的目的是要愈变愈美,“变”才能除新。“古为今用”,“变”才能为今用;“洋为中用”,“变”才能为中用。“变”是转化的根本条件,不“变”就是照搬和抄袭,所以提高我们创作中“变”的功力是十分必要的。

 

    “特”往往是指某种事物达到极致的意思。如:特色、特别、特殊、特美、特棒等。也有贬义时用“特”,如:特坏、特懒等等。用在旋律写作中,这个“特”字是强调的特殊性,也就是个性化。它有两层意思:一层是作品的题材、内容、思想、审美意图的个性。如:艺术角度新颖、题材内涵深刻、表现手法的突破等等。还有民族的特色,地域的特色,时代与社会的特色。“特”的另一层含义是作曲家个人的技术、技巧风格的个性化。大作品、大作曲家是这样,如:贝多芬、柴科夫斯基、肖邦、李斯特等,每个伟大的作曲家与作品,不仅具有时代的、民族的特色,还具有鲜明的作曲家自己的个性化特色。

    再如歌曲方面:劫夫的歌曲除了具有时代的、民族的、社会的个性外,还能把政治性很强、内容深刻的题材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易学易唱的旋律表现出来。如:《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我们走在大路上》、《一代一代往下传》、毛主席语录歌、毛泽东诗词等等。他的歌曲流传得快而广,这些就是劫夫的个性化体现。

    作曲家施光南、王酩、谷建芬等人,均体现出作者自己的特征——

    如:《祝酒歌》、《打起手鼓唱起歌》、《绒花》、《知音》、《年青的朋友来相会》、《歌声与微笑》、《校园的早晨》、《思念》、《那就是我》、三国演义片尾曲《历史的天空》等等。

歌曲的个性化还有歌词的作用。一首个性化的歌词,应该是一首离开旋律而能独立存在的颇具审美价值的好诗。歌曲旋律的个性化应该是离开歌词也能充分表现形象,而独立存在的有机体。词、曲这两个个性化融汇,必然是歌曲中的精品。

    如:《那就是我》、《我像雪花天上来》《思念》、《知音》、《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以上从旋律写作这一课题出发,归纳了这四个字,为了能做到这四个字,最后,赠大家一个字——“聪”。

“聪”这个字的组成很有趣——

    [耳]、要耳听八方(古今中外百年、千年的音乐,都应该知晓);

    [旋律写作漫谈 ]、代表眼睛,要眼观六路(观察生活、观察人、观察大自然);

    [口]、要不耻下问。学问学问,想学一定要问。此外,还要会说会唱;

    [心]、思接千里,想象力丰富、悟性高,这些是艺术家必须具备的特质。

…………………………………………

此文系2013年11月23日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作曲家龚荣光教授,在辽宁音协举办的“星期爱乐大讲堂”讲座《旋律写作漫谈》的讲座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