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完年该充电了| 伤寒第十七期资料

 湛璿 2016-02-18


天医堂

是隶属于国医战队旗下专属于中医人的微信,是中医纯学术人才交流平台!这里分享最专业的中医知识


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223)

【提要】

论阳明热证误下后阴伤水热互结的证治。

【讲解】

本证成因:阳明热证误下后,热入下焦,与水相结,伤损下焦阴液,而误下也易伤阴,于是形成了阴伤水热互结之证。
主症和病机:脉浮、发热:为阳明余热尚存,此处浮脉主热。

渴欲饮水:一是由于热与水结,津液不化,二是由于热盛津伤,津液不足。

小便不利:为水热结于下焦,气化不利所致。

本证之小便不利,因有热邪,症应见小便短赤急迫,尿道涩痛,也就是尿频、尿急、尿痛,与五苓散证或真武汤证之小便量少是完全不同的。

证属阴虚而水热互结。

【治法】

清热利水育阴。

【方剂】猪苓汤: 猪苓(去皮) 茯苓 泽泻 阿胶 滑石(碎)各一两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彭子益注】

论荣卫与阳明少阳合病。

若脉浮发热,渴能饮而尿又不利,是肺金燥而脾土湿,宜猪苓汤润金燥而泄土湿。

太阳病三日,汗出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248

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249)

【词解】

[1]蒸蒸发热:蒸蒸,兴盛貌。形容里热炽盛的样子。

【提要】

阳明燥热内郁的证治。

【讲解】

本证的成因:伤寒或汗或吐后,邪气传人阳明化热成燥。或阳明经表受邪,邪气循经人里化热成燥。

主症和病机:蒸蒸发热:这是邪已化热,内传阳明,里热炽盛的表现,所以说“属胃也”。

心烦:由阳明经别上通于心,当阳明胃肠实热壅结,浊热循经上扰心神时,则可见心烦。

腹胀满:由于燥热结滞,腑气不畅所致。

调胃承气汤证当见心烦、蒸蒸发热、腹胀满,其病机当是邪热与阳明糟粕初结,里热炽盛为主、腑气不畅为辅。也就是燥热内盛,里实初成。

【治法】

泄下燥热,条畅胃气。

【方剂】

调胃承气汤:甘草二两(炙) 芒消半升 大黄四两(清酒洗)

上三味,切,以水三升,煮二物至一升,去滓,内芒消,更上微火一二沸,温,顿服之,以调胃气。

【彭子益注】

论阳明胃腑病成之渐。

证仅蒸蒸发热,乃胃家实之渐也。

恶寒发热之荣卫表病,已经三日,已经发汗,却汗发不透澈,而发热更加,蒸蒸然手足出汗,脉现实大之象。此平日胃热阳实之人,荣卫的表病不解,脏腑的里气偏郁,腑热自现本气之病。若由蒸蒸发热,肠胃津液灼干,肠胃有了燥屎,便成潮热谵语、腹满痛拒按之大承气汤下证。如成下证,则病重矣。必须于胃热未曾全实,但蒸蒸汗出发热之时,用调胃承气汤。大黄芒硝平胃热,炙草养中气也。曰调胃者,调和胃气,不取攻下,使热退不成下证也。


 


编辑:刘一晗。来源:国医战队学术委员会
版权由原作者所有,天医堂推荐发表。
投稿邮箱:460288781@qq.com
投稿咨询:yunqian000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