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文化智慧

 戈什拉彻 2016-02-27

世界观就是我们如何正题看待世界和看待世界的方法。老子的世界观就是“道”和“一”的问题。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有人说是理但“道”可以称之为中国文化的最核心价值、最核心的文化符号。中国文化可以用一个“道”来概括。“道”可以说是最高的真理和最后的价值。

宋初,宋太祖问赵普:天下何物最大。赵普的回答是:道理最大。(半部《论语》治天下)“道理最大”如何来理解。有人会说:天下权力最大,权力好像可以支配一切。但在中国文化价值中不会有人说权力最大。权力如果不与道和理结合起来,再大的权力也会失去;权力是要与道结合起来运用的,那样的权力才有永恒性。历史上有很多王朝被推翻,都是丧失道理,缺乏民心的结果。

《韩非子》:“夫缘道理以从事者,无不能成。无不能成者,大能成天子之势尊,而小易得卿相将军之赏禄。夫弃道理而妄举动者,虽上有天子诸侯之势尊,而下有猗顿、陶朱、卜祝之富,犹失其民人而亡其财资也。众人之轻弃道理而易妄举动者,不知其祸福之深大而道阔远若是也,故谕人曰:“孰知其极?”意思是说:如果你光有权力没有道理的话,最多能成一半不错了。道理和权力结合起来则无不能成,大能成天子之势尊,小能成卿相将军之赏禄。如果不结合起来,就是一种迷失、迷惑。

“道”是道家创立的一个最高的真理和价值、信念,是一个根源性的东西。

道是什么?这是很抽象的问题。“道”是超感知的实在。我们把世界划分为两块,一个是经验世界,是有有形有象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世界。但世界为什么这样表现,在其后面有根源,这个根源就是“道”。哲学有两种,一是实证主义、经验主义的,不承认在实证之外还有个世界。“道”就是个根源性的东西,道理性法则性的东西,也是不能拿出来看一看的,看到的都是现象,都是有形世界的。但“道”是存在的,这种越高级的智慧是拿不出来的。道家哲学承认有一个我们看不见、但又确实存在的世界,称之为“道”。

最高的智慧恰恰就是看不出来的。

道家哲学就是我们看不到的一个世界。道是无形的,无象的,无法用各种感觉器官去感知它。《道德经》第十四章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老子说:大象无形。不能看,不能摸,但是可以去体验,这是一种境界。

(1)道是万物的根源:道生万物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四十二章)《淮南子天文训》解释说:道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阴阳和而万物生。

道家也认为世界最初是最小的,无,一就是气,气分化为阴阳,阴阳合再生万物。因此认为“道”是万物根源。

老子联想到女性的生育,用“谷神”、“玄牝”来形容“道”的伟大的生育能力,把“道”喻为母亲。“道”还和“朴”相联系,是一种淳朴的,可以演化成为各种东西的,大朴。

(2)“道”是万物统一的基础和根据:总规律和总秩序因“道”而生。

总规律和总秩序是因“道”而有所保障的,“道”也是万物和谐统一的基础。这种统一称之为“一”。我们在面对众多现象的时候,首先要掌握的是“一”,就是那个统一层面的东西。这样面对多的时候,才会不乱。“一”在老子那里已经不再是一个普通的数字,它是最大的无限的一,是道的另一个别名,用来强调万物的整体性和统一性。晋武帝求签,得到“一”,群臣无解。而有一个大臣裴楷以老子的这个“一”作了皆大欢喜的注解。他说“臣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这其实也是说“一”是最高的统一的原理。

《道德经》三十九章告诉我们: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

(3)道的运行和活动方式:无为。

道创造万物但不干涉万物,让万物自然成长、发展变化。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中还有个“德”的概念。万物都有自己的“德”,得到他自己应该得到的那个本性,各不一样。“道生之,德畜之。”道生万物,而德养育了它们。老子的“道”和“德”都非常抽象。下面通过例子来说明,“道”也可以非常具体。

《庄子》: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汝唯莫必,无乎逃物。东郭子问庄子道在何处,庄子说道无所不在,在蝼蚁、在稊稗、在瓦甓、在屎溺。去市场上买猪,如果判断猪的好坏,就是通过踢它的腿,如果腿上有肉,那就是好的。这实际上就是“每下愈况”,越往下的地方越蕴藏了大道理和大智慧。

疱丁解牛与游刃有余都是通过技能去掌握“道”。

《庄子盗跖》: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跖之徒问跖“盗贼是不是也有道?” 跖说:“盗亦有道,如果进入之前就能推测出屋中藏有何物,这是圣;如果进入时第一个进入,这是勇;如果出来的时候最后一个出,这是义;知道能不能做,是知;最后分财物的时候,能公平分配,这是仁。”这都正是儒家中的道之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