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忘家乡打谷糕文郝世富

 象牙塔里的木头 2016-03-07

  
家乡过去有个习俗,每年秋季打第一场新谷的时候,总得吃一顿油炸糕以示庆贺,这顿饭就称作打谷糕。

    我刚上小学那阵子,还是大集体的时候。“够不够,三百六”,无论大人小孩一年只有360斤口粮,很难有顿饱饭吃,唯有秋季这顿打谷糕,人人可以敞开肚子“尽饱吃”,那才让人高兴呢!

  



  为了这顿糕,我们小孩早就掰着指头数算上了。盼啊盼,终于盼来了打谷的日子。这一天,全村男女老幼齐上阵:抱谷、掐谷、打谷、扬谷,好一派繁忙景象,不到一天功夫,一大堆黄谷粒堆在了场面上。





吃糕是在打谷子后的第一天早上。这天,村里选好的炊事员必须在凌晨五点起床,赶到天亮时把饭菜准备就绪。

“吃糕啦!吃糕啦!……”我们还在睡梦中,就被我五爹这吆喝声惊醒。五爹是生产队队长,他办事公道,深得社员们的拥护。听到五爹的声音,就赶紧起床,不约而同地带上自己的碗筷,一溜小跑地奔向那家拥有三间土窑洞的社员家里。

屋里屋外渐渐挤满了人,来的人全都带着自家的碗筷,个个笑容可掬,神采奕奕。

三间窑洞的三铺炕上各摆放一张桌子,桌子各放着一盆烩菜和一盆油炸糕,没有酒,更没有肉。有人坐在炕上吃,有人在地下站着吃,还有人干脆蹲在院里吃。吃起饭来很少听见人们大声喧哗,只听见人们吃饭时的咀嚼声和咽饭的咕噜声,窑洞内外一片“狼吞虎咽”。全村百十来号人,准备200斤糕面、200斤山药蛋还不算宽绰。



我们这群学生娃娃被安排在一铺土炕上。一上炕大家就迫不及待地吃起来。烩菜是清一色的山药蛋,只不过烩进了几苗切碎的大葱叶;油糕倒也炸得虎皮虎皮的,可吃起来扎嗓子,因为全是黍子糕。黍子糕就是黍子连皮都不去;直接轧成面做成的糕。就这样的饭菜,当时在我们眼里就是天下最好的饭菜了。我们个个吃得津津有味,食欲大增,正吃得起劲,五爹进来了。他一进来就爽快地对我们说:“娃娃们,好好地吃,吃得饱饱的!好好给咱念书,给咱庄户人争口气,咱们争取每月能吃上几顿油炸糕!”说话中,大家非要他唱几句不可,五爹毫不推辞,说唱就唱,悠扬的蛮汉调飘了起来:“白面馍馍油炸糕/猪肉豆腐宽粉条/荞面饸饹肉臊子/烩菜油糕包豆子……/东南风下雨西北风晴/咱庄户人要过上好光景/脑包山要比阳崖山高 /咱庄户人的生活要一天比一天好……”

这歌声,不也道出了当时农民的心声吗?

30多年过去了,吃打谷糕也许在故乡早已成为故事,而在我的记忆深处有如天上的白云时常漂浮过来,久久不能忘怀。党的惠民政策早已吹遍了塞外大地,山区农民正在脱贫致富奔小康,如今吃一顿油炸糕那是再平常不过的了。现在的孩子们就象生活在蜜罐里,吃穿不愁,要啥买啥,如果你对他们讲起打谷糕这样的旧事,肯定会引来一双双疑惑的目光:那是真的吗?因此,我们这些经历过苦难岁月的长辈应多向孩子们讲讲自己的童年,教育孩子们,同时也教育我们自己,加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从而激发我们建设新生活的热情。

哦!我永远忘不了儿时的打谷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