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服务质量指标和满意度指标,不要混为一谈

 迷途海马 2016-03-07

    笔者近期忙于满意度工作,以前领导质量要求不高,现在直接提升了几何级数,时间又很赶,经过几天高负荷的学习讨论和思考,现在基本理出头绪,现与大家分享。

服务质量与满意度二者都是对服务或者服务的某个属性的评价方法,不过前者是内部客观评测,后者是外部主观评价。这点非常关键,没有区分开来就很容易搞混,最常见的错误就是将满意度指标当成质量指标,其实那是另一个东东(绩效指标,另述)。最误人子弟的就是很多文献都把绩效指标当成质量指标去讲,我之前也被误导了,消耗了大量时间。

举个例子,设备维修服务,其核心质量指标为修理时间、返修率,其满意度评价为80分。要知道,满意度评价是涉及到方方面面的,还有复杂的心理因素,通过核心质量指标评分与满意度评分的匹配,大致就可以知道哪方面是欠缺的了,也就知道下一步的改进方向。

接着举例,如果要细化到属性评价,可以找出设备维修服务的某些关键属性,比如响应性(质量指标为上门时间)、服务规范性(大家会觉得这个属性很难以量化,其实依旧可以,比如服务涉及五个流程,服务过程又可以观测到时,就可以采取抽查的方式,找出错误点,再进行统计)

下面说点干货,如何利用两个体系开展服务提升工作,这点就见仁见智了。

1、  基于服务质量指标体系

参照行业标杆,优点是简单易行,缺点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容易僵化,如果背景或者客户特性变化,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  基于满意度指标体系

可能会出现极端情况,分项指标都是高分,结果母项评分低,这就说明肯定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但是不知道在哪。如果只是想要一个漂亮的分数,就干脆以分项指标加权计算总分。这就是鸵鸟思维,不肯面对现实,也达不到改进工作的目的。

3、  基于二者

参考行业标杆建立体系,使用满意度调查寻找不足,根据实际情况给质量指标设置更高的标准,或者发掘出更能匹配满意度的质量指标,找到工作重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