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论语·子罕篇(13)孔子一直等待圣君明主

 歌柏安妮 2016-03-08


原文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善贾者也。



注释


(1)韫,蕴藏、包藏。


(2)椟,《说文》:“椟,匮也。”即木匣子。本章指收藏贵重物品的木盒。


(3)藏,《说文》:“藏,匿也。”本义是把谷物保藏起来。 本章是隐匿的意思。


(4)诸,之乎的合音。


(5)求,《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是皮衣。本章是谋求、寻求、寻找的意思。


(6)善,《说文》:“善,吉也。”本章是善良的意思。


(7)贾,《说文》:“贾,贾市也。”即做买卖。这里指商人。


(8)沽,《说文》:“沽,水。出渔阳塞外,东入海。”即河川。源出渔阳塞外,向东注入东海。沽,多指买酒。通“酤”,《说文》:“酤,买酒也。”引申为买卖。本章是卖的意思。


(9)待,《说文》:“待,竢也。” 清段玉裁注:“竢也,竢待也。今人易其语曰等”。本义是等待、等候。


译文


子贡说:“这里有一块美玉,把它隐匿:在贵重的木匣子呢?寻找个高明的商人卖掉呢?”孔子说:“卖掉它!卖掉它!我就是等待高明商人的美玉。”



解读


一个人才,如果不为国家所用,即使你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也称不上真正的人才。读书人该如何施展自己的才华,该如何出世,孔老夫子在本章告诉了我们后人一句真传:美玉就要等待识货的人。欧阳修说:“自古圣贤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或穷居陋巷,委身草莽,虽颜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况世变多故。”孔老夫子一生都想遇见圣主明君,报效天下,但是他老人家的运气一直不佳。他周游列国十四年,一直没有遇见重用和赏识他的人。本章应是孔子还没有离开鲁国之前的事情。子贡是做买卖的行家,拿一块美玉来试探老师的想法。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贡是夫子的得意门生,以言语闻名,并善于经商之道。子贡应该是能揣摩夫子心思的人。玉,历来是比喻君子的,美玉是君子中的君子,恰是暗喻孔子。子贡说,是对夫子说,这里有一块美玉。韫椟,蕴藏贵重物品的木匣子。藏,隐匿。意思是说,是该把它隐匿在贵重的木匣子呢?贾,商人。商与贾不同,行商坐贾,是古代商贾两个字的分别意义。流动作生意的称为商;开店固定在一个地方做生意的称为贾。善贾,一般译为识货的人或者懂行的人。我认为,“善”在这里是用来说明“贾”的能力和水平,意思是“高明”,已经不是简单的识货,因为他面对的不是一块玉,而是一块美玉。与《老子》“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的“善”意思相同。沽,卖。作为美玉,如果可以有心理,遇到“善贾”该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求,谋求、寻求、寻找。子贡的话表面是,寻找个高明的商人卖掉呢?



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善贾者也。子贡给夫子出了一道选择题,美玉是该“藏”还是该“沽”?夫子反复回答“卖掉它!”“卖掉它!”虽然子贡是打了个比方试探夫子而没有明说,孔子直接说自己就是块美玉,说“我就是等待高明商人的美玉。”从子贡的“求”善贾,到孔子的“待”善贾,表达了子贡和夫子对话时,夫子是怎样的一种怀才不遇的无奈!本章子贡和夫子的问答,全用比喻,意在言外。从上两章颜回的直面赞美和子路的愤愤不平,到本章孔子渴望出世的心情,夫子的人生真有出路吗?下一章是孔子“欲居九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