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篆刻学习入门心得:能跟汉印学点啥

 三个小布丁 2020-10-30

是的,这一篇还是学习心得,不是教材。

不久前写过一篇《汉印为啥这么牛》的文章,今天结合我自己学习篆刻的经历,说说,能从汉印里学点啥。汉印基本上是学习篆刻不二的法门了,一提起学篆刻,十有八九的老师都会说,先临上几十方汉印再说吧,但究竟从汉印里学点啥呢,今天咱们讨论下。

1、刀法


我前面有文章说,拿到刀、石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想办法把线条刻直了,于是说,练直线,练回字,练汉印,其实,在这个练习的过程中,很多伙伴都会因为练直线,练回字太过枯燥,很快就跳到汉印这个阶段了。其实,这没啥不可以,但确实是有点着急了。真正的学习篆刻,想把基本功打扎实了,练直线与回字基本必不可少,因为这是训练“心、手、刀相应”的基本方法,也就是说,通过这种简单枯燥的方法,可以一直练到,心里想刻成什么样子,手就知道往哪儿运刀,刀在石头上出来的效果正好也是心里想要的样子。看似简单,却非常重要,就好像开车时候学起步停车,也像练习书法时,把横竖点撇捺这些基本笔画写好,写扎实。因此,我说,刻直线和回字,还是非常重要的。但你说,我觉得太枯燥,直接跳到汉印了,好吧,没办法,跳就跳吧。



汉印中的端正者,大部分也是笔画平正的,这样,在我们临摹时,练习这些印章的过程,其实就是在练习那些平直的基本笔画,只是多出来了复杂的一些字体结构,可能需要转折,可能需要有圆转出现,但总体上还是平直笔画的处理,再加上汉印白文印多,不像元朱文印那样需要很精细的刀功,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大致都可以把汉印临摹的像模像样,不至于打击自己的信心,至少,算是一件成品,因此,汉印值得临,但一定要边临边感觉刀在石头上的感觉,深浅、快慢,万一遇到点砂丁了怎么处理,转角时刀应当怎么入,一些复杂的转角如何下手等,不必去看教材,也没有像样的教材,你自己摸索就可以,几十方汉印下来,你对石头有了感觉,对刀有了感觉,基本的刀法也就学会了,至于冲刀与切刀的区别,也就在汉印的临摹中掌握个差不多了。

刻印中的许多刀法,在西方的艺术理论上叫肌肉记忆,咱们中国人没说那么复杂,就是熟能生巧,多刻就是了,最终那把刀在你的手中,就如你手里的手机一样,操作起来,得心应手,那就可以了。

2、篆法


秦汉时期的印章,还大都是实用印章,文人们还基本没有掺合进印章的创作,所以大部分匠人在创作汉印时,就是找到现成的篆书字样,照模照样地挪到石头上,因此,汉印里的篆书基本都是老实可靠的多些,变化不多,顶多会出现偶尔的错讹,但极少。因此,如果你找了许多汉印来临摹,临摹的过程中,基本上就可以对篆法掌握个大概,一些基本的偏旁部首的刻法,一些常用字的刻写都可以很快掌握,这些简单偏旁部首,与一些简单汉字、常用汉字的篆法也就掌握得差不多了,对于后期的篆法理解,也有相应的好处。

之所以不去开头就找元明清几代的印章去学习,就是后期的篆刻创作加入了文人因素,变化较多了,有些变化,于篆书本身是比较不好理解的。

汉印学得扎实,篆法就理解的扎实,许多汉印里的常用字是一模一样的,大概是当时的匠人不需要对字形进行变化,因为这个印章最重要的是实用性,而不是美观,因此首先要求字是正确的,匠人们乐得用现成的,这对于初学者是有益的,至少,掌握最基本的笔画的写法,刻法。脑子里对篆法有个初步的概念。

3、平实、朴素的印风


俗话说,不会走,别学跑。篆刻也是这样,大概篆刻最初会接触到元、明、清以及近代一些文人创作的作品,猛利爽快的有,清秀古雅的有,但都不如汉印来得平实和朴素,这当然还是跟汉印的实用性有关,也跟创作者是匠人有关。临摹汉印,至少会让学习者打下一个牢实的基础,不着急,从容不迫,当不知道怎么变化时,不变化,老实地刻。

才开始学篆刻,就是一刀一刀地刻,一下刻不好,先刻浅点,再一点点加深,汉印里的创作风格也正是这种最朴素和扎实的创作路线,不着急,一笔一画地刻。

当然,汉印简洁的印风并不代表不美观,就像乔布斯的苹果一样,汉印有一种天然的纯朴的简洁的美,这在初学者刻几方汉印之后自然就会感觉到,简洁有大美。当然,这也是苹果手机买到销量这么大,其他手机都拿它当行业标准是一个道理。

少即是多,不必急着刻那么复杂的东西,就老老实实的刻一些汉印再说,汉印有大美,勤刻方自知。

(关于篆刻的闲言碎语3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