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关于教育的寓言

 江山携手 2016-03-16
·听人讲故事:

教一个老太太打麻将,如果按照现行教育的模式,需要给她开设一门课程,还要有专任教师。教她绘画,能够辨别各种图形;教她算数,能够识别筒和条的数目;教她识字,能够识别牌面上的文字,领会含义;教她打牌的规则,要她知道怎样按照规则开展游戏;教她运筹学,要她知道怎样计算和谋划;再进一步还要让她了解麻将的发明和麻将的演变历程与附着的文化,以及麻将的未来应用与发展前景。

这是非常复杂的事,当她的老师一定非常不容易。若你还给她布置家庭作业,要她做多少道计算题和抄写多少遍文字,这对老太太来说也是不容易完成的。如此一来,这个老太太要不是对于学习打麻将这件事非常执着的话,很可能会在你施加教育的过程中说:我不学了,打麻将非学不可吗?

其实,老太太学麻将不是为的当一个这个领域的专家,限于年龄和其他各种条件,她注定不会成为这个领域的专业人士。她学麻将只要入门就可以了。如果你能知道这个打麻将的学习,其教育的所需和教育的目标定位,不是为的造就专家,这个学习带有基础特征和普及性质,甚至这就是一个游戏和事关一个人的幸福感,就可以有另外的教育策略和方法选择。

有一个最为简单的办法,找三个人陪着老太太玩儿,一天下来,对于打麻将她也就无师自通了。

结论:教育把很多有意思的事变得没意思;教育把很多简单的事变得复杂;教育把很多实践出真知的事变成教授和做题的事。这是教育界需要反思的。

——以上算一个教育寓言吧。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太多着眼于学生未来成为各门课程方面的专门人才,教师也努力让学生在所有的课程方面都学得最好,有了这样的思考,我们容易形成这样的价值:所有的课程都从系统设计出发,讲求知识的全面和深入;所有的课程学习都希望达到最高的标准。于是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一门课程的学习状态非常类似于这个打麻将的老太太。如此的课程学习,对于普通的学生而言,有些偏难;而且学习方法又太脱离实践。

中国基础教育界曾经骄傲于我们的学生屡次在世界的学科竞赛上夺得金牌,现在知道金牌的价值被我们放大了;转而我们骄傲于中国的孩子在课程学习上更为系统和学得多和深,这其实也未必如我们自己愿望中的多么有价值;去年我们又骄傲于上海的孩子集体考试在世界上得了第一,此时还是需要冷静下来思考,其价值是不是也有可能被放大认识了。

老太太学麻将,这其实是一个假设。我们都知道老太太学麻将,一定不会选择到学校里,因为她知道那里的教育不适合她的学习需要。而学校里的孩子其很多时候的学习需要也如老太太一样,未必非要做每一门课程涉及领域的专家,不要自己什么都学得最好。而这种自由选择的意志被学校教育扼杀;在教师眼里,每一个孩子在所有的课程上都应该学得最好,要做未来的专家。学生需要和教育强加的需要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在学校里,存在施教双方面的痛苦:教师为教不好痛苦,学生为自己的力量达不到要求而痛苦。这种痛苦的根源就在于教育要求和学生需要之间的落差。

过去我们从来不听学生的需要,而以为这是对学生好,也不顾及学生的能力是不是可以达到,反正我是好心。

好心的教育不需要做些反思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