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遥想魏晋风流

 风过竹笑 2016-03-17

遥想魏晋风流

唐宝民

有那么一个时代,虽然早已在历史的尘埃中飘飞远去,但它的流风余韵,却一直影响到今天,在千年之后依然被我们缅怀、追念。他们超脱凡俗的精神气质,那种简约云澹、超然绝俗的名士之风,几追仙姿,为后世景仰。不错,这个时代,就是魏晋时期。唐诗中的“会稽王谢两风流,王子沉沦谢女愁”、“两度共留诗画去,山阴谁说晋风流”,说的就是这个时期人物的风骨。

文化史上一直有这么一种说法,认为能称得上真风流的,只有 “魏晋人物晚唐诗”。的确,魏晋名士所给予我们的,是另一个人格天地。庸碌如我者,即使是仰望一下,也会对比出自己的平庸。洒脱的阮籍身处乱世,内心的沧桑无以言说。他喜欢一个人驾着木车,没有方向地向前游荡,车上放着酒,他边走边喝。直到车子无法再走了,仔细一看,原来已经到了路的尽头,已经无路可走。于是,他饮尽了最后一杯酒,不禁放声大哭。哭过之后,他再驾着车向另一条道走去。男儿有泪不轻弹,对于一个男人来说,哭似乎是软弱的表现,但阮籍的放声大哭,却让我们看到了他的真性情。

如果说,阮籍的洒脱表现在对社会现实的失望,并由此对自己采取放逐态度的话,另一位名士嵇康的风骨,则更多地表现在不与黑暗现实合作的姿态上。这位敢于“非汤武而薄周孔”,主张 “越名教而任自然”的读书人,面对现世的黑暗,选择了坚守自己理想的人生境界,过起了隐居生活,在洛阳城外开起了一间铁匠铺,天天给别人打铁。但即使是这样,还是无法摆脱权贵们的打扰。有一个叫钟会的贵族公子,就找到这偏僻地方来了,而且带了很多随从来,想和嵇康探讨一下学问。但嵇康只是看了一眼钟会,根本没理他,而是继续打铁。钟会因此十分尴尬,只好带着人离开。但这时,嵇康说话了,他问道:“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钟会闻言,转身答道:“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

不知嵇康有没有预料到,正是这次会见,日后成为自己被杀的导火索。因为此次怠慢了钟会,钟会怀恨在心,一直伺机报复。机会终于来了。其实,在统治者司马昭眼里,嵇康的不合作主义早就成了罪状,加之他的特殊身份(嵇康是曹操的嫡孙女婿),司马昭早就动了治罪于嵇康之心。恰在此时,钟会上书司马昭,诬蔑嵇康谋反,说“不除掉嵇康,可能无以淳正风俗、清洁王道”。司马昭因此下了决心,下令将嵇康等处死。

魏晋是一个名士云集的时代,建安七子、竹林七贤,山涛、向秀、何晏、刘伶、阮咸……他们从历史的烟尘中向我们走来,为我们带来了中国文化史上堪称风流的一脉。遥想魏晋,总让人心潮激荡,热血沸腾。那是一个觉醒的时代,名士们有一种自觉的文化人格。那一代人的风骨,已成遥远的绝响,但那一种情怀,却总是让人割舍不下。他们在中华文化的因子中已经完成了悲剧性的人格积淀,放达无羁,不事权贵,于入世之时,心怀出世之志,形在庙堂之上,而心怀江湖。他们的率性之举,成就了潇洒的人生境界。他们的生命也因此而绚烂之极,光耀千古。

(责任编辑:张丽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