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建复习提纲1(古代史)

 茶香飘万里 2016-03-17
古埃及:
  希腊,古罗马文化称为古典文化。其建筑称为古典建筑。?
  埃及分为上埃及和下埃及。上埃及为尼罗河中游峡谷,下为河口三角洲。古埃及建筑分三个时期:
  1、古王国时期(前3世纪),代表建筑是皇帝陵墓和金字塔。吉萨金字塔群包括(库富[最大],哈佛拉,门卡乌拉)
  2、中王国时期(前21-18世纪),代表建筑是从皇帝祀庙脱胎出来的神庙。
  3、新王国时期(前16-11世纪),代表建筑是崇祀皇帝的神庙。(太阳神庙)
       
爱琴文化时期:?
  建立在克里特岛上的克诺索斯宫殿,由于平面布局相当杂乱、复杂故号称迷宫,其宫殿广泛使用圆柱,柱头和柱础大多是肥厚的圆盘,柱头圆盘之上有一块方石板,之下有一圈凹圆的刻着花瓣的线脚,最大的特点是上粗下细,仿佛不是自上而下的承重构件。
  迈西尼是在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国家,其代表建筑是迈西尼3.5m宽的狮子门,门上的过梁中央不两端厚,结构上合理。迭涩券大致呈三角形,使过梁不必承重。
       
古希腊时期
  古希腊建筑:
  1、圣地建筑群代表:德尔斐的阿波罗圣地(前5世纪)。
  2、庙宇形制代表:以弗缩的阿丹密斯庙(典型的六柱围廊式)。
  古希腊三柱式的的特点和对比:
  1、特点:a独特性b一贯性c稳定性。
  2、对比:多立克柱子比例粗壮(1:5.5-5.75),开间较小(1.2-1.5)柱底轻。爱奥尼柱子比例修长(1:9-10),开间较宽(两个柱底径左右)。
 多立克檐部较重(高约为柱高的1/3)。爱奥尼檐部较轻(柱高的1/4以下)。
 多立克无柱础,雄壮的柱身从台基面拔地而起。爱奥尼有复杂的看上去富有弹性的柱础
 多立克台基是三层朴素的台阶,且中央高,四角低,微有隆起。爱奥尼台基侧面壁立,上下有有线脚,无隆起。
  多立克高浮雕,甚至是圆雕,强调体积。爱奥尼采用薄浮雕,强调线条。
 科林斯,是在以上两个柱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柱头宛如一棵生命力旺盛的忍冬草,象征希腊人民的坚强勇敢。
 雅典卫城包括:山门、雅典娜神像、胜利神庙、帕提农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
  其建筑特点:
  1、突破了小小城邦国家和地域的局限性,综合了原来分别流行于大希腊和小亚西亚的多立克艺术和爱奥尼艺术。
  2、自由活泼的布局方式,体现了对立统一的构图原则。雅典卫城建在希腊雅典城中央的一个突起的不大的山冈上。
  剧场会堂建筑代表:麦迦洛波里期剧场。
  宗教建筑代表:宙斯祭坛。
  集中式纪念建筑代表:奖杯亭和莫索列姆陵。
  市场敞廊建筑代表:阿尔索斯中心广场。

古罗马时期:
  古罗马最大特色、最大成就:光辉的券拱技术。?
  古罗马为什么会有石仝:
  石仝快速发展的主要条件是:1原料的开采运输都比石材廉价方便。2可用碎石做骨料,节约石材,用浮石或其它轻质石材做骨料,还可减轻结构重量。3除了少数熟练工匠外,还可以大量使用没有技术的奴隶,而石材则需要专门的工匠。
  石仝的主要成分:一种活性火山灰,加上石灰和碎石之后,凝结力强,坚固,不透水。
       
  十字拱最常见的结构做法:
  一列十字拱串联互相平衡纵向的侧推力,而横向的则由两侧的几个筒形拱抵住,筒形拱的纵轴同这一列十字拱的纵轴相垂直,它们本身的横推力互相抵消,只在最外侧才需要厚重的墙体。
  十字拱代表建筑是玛克辛提乌斯巴西利卡。
 在古罗马时期柱式得到了大的发展并最终定型,并出现混合柱式的原因:
  要解决柱式与罗马建筑巨大体积之间的矛盾而产生了混合柱式。由于罗马建筑远比希腊建筑高大,而柱式却不宜于简单的等比例放大,否则会显得笨拙、空疏、失去尺度。所以就必须使柱式更加富有细节,用一组线脚代替一个线脚,用复合线脚代替简单线脚,并用雕饰来丰富它们。于是柱式趋向华丽、细密。这又和奴隶主漫无节制地追求豪华浮艳的粗俗的审美情趣相关。至此罗马柱式失去了希腊柱式的典雅和端庄。
  罗马五柱式: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塔斯干、混合柱式。
  《建筑十书》:
  奥古斯都的军事工程师维特鲁威所著,书分十卷,故取名《建筑十书》。包括:建筑和城市规划的各个方面。对后世影响极大。成就:1、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两千年来仍在使用。2、十分系统的总结了希腊和罗马建筑的实践经验。3、相当全面的建立了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以及各类建筑设计的原理。4、按希腊传统,把理性原则和直观的感受结合,把理想化的美和现实生活中的美结合,论述了基本的建筑艺术原理。
  罗马时期的广场(按时间顺序):
  1、共和时期—罗曼努姆广场
  2、共和末期—恺撒广场
  3、奴隶初期—奥古斯都广场
  4、帝制时期—图拉真广场(最有名,在其广场底部有古罗马最大的巴西利卡——乌尔比亚巴西利卡)
       
  古罗马剧场和斗兽场与希腊的区别:
  罗马城市里都有剧场,应为不开公民大会,所以规模比希腊小。形制从希腊而来,但早在共和时期,它们大多不在依山而建,而是采用一系列放射形排列的筒形拱把观众席一层层架起来。同时拱券技术为建筑和城市挣的主动权,剧场位置摆脱自然地形的限制而自由了,多造在城市中央。舞台后面的化装室扩大,成为一栋庞大的多层建筑物。剧场的功能、结构和艺术形式的相互关系很自然。它们形制已经很特化,推敲的很深入,说明罗马的建筑学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罗马斗兽场柱式:
  罗马斗兽场立面高48.5m,分四层。迭柱式的水平分化更加强了这效果和它的整体感。四层柱式分别是:1、塔斯干。2、多立克。3、爱奥尼。4、科林斯(此时也出现了混合柱式)。
       
  罗马城万神庙建筑形式及特点:
  万神庙是一个单一的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筑代表,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穹顶直径43.3m)。
  3世纪时,由于十字拱和拱券平衡体系的成熟,出现了大浴场,代表建筑是:
  卡拉卡拉浴场,戴克利提乌姆浴场。
   主要成就:
  1、结构十分出色。2、功能完善。3、内部空间组织的简洁而又多变,开创了内部空间序列的艺术手法。
       
欧洲中世纪
  古罗马分裂后分为哪两个部分,代表建筑是什么,各继承了罗马什么风格:
  古罗马分裂后分为东、西罗马。东罗马建都君士坦丁堡,后得名拜占庭帝国。西罗马被落后民族灭亡,经过了漫长的战乱,西欧形成了封建制度。
  拜占庭主要代表性建筑是东正教堂,西罗马代表性建筑是天主教堂。
  拜占庭建筑主要汲取小亚西亚当地的建筑经验,大大发展了古罗马的穹顶结构和集中式建筑,西罗马(西欧)则大大发展了古罗马的拱顶结构和巴西利卡形制。
  巴西利卡:
  长方形的大厅,纵向的几排柱子把它分为几个长条空间,中央的比较宽是中厅,两侧窄点,是侧廊。
  帆拱:
  帆拱由帆拱、鼓座、穹顶组成,作用是1、外形上使穹顶完整。2、结构上覆盖的是完整的方形平面。3、只需四个支点支撑穹顶。
  希腊十字:
  一种教堂形式,中央的穹顶和它四面的筒形拱成等臂的十字,得名希腊十字。特点是:内部空间的中心在穹顶之下,但东面有3间华丽的圣堂,要求成为建筑艺术的焦点。因此,教堂的纪念形制同宗教仪式的神秘性不很合适。
  拉丁十字:
  一种形式,竖道比横道长的多,外廊多为巴西利卡,信徒所在的大厅比圣坛和祭坛长得多,叫做拉丁十字。特点是:它是继承了古罗马末年的初期基督教教堂的形式,多为巴西利卡式,教堂的横道短竖道长,且都装饰华丽,并用柱子向中间集中,人为造就神圣的感觉。
  摩塞克和粉画:
  两种都是装饰形式,摩塞克壁画是用半透明的小块彩色玻璃镶成,色彩斑斓的摩塞克是用金箔作底,在统一的黄色基调中,格外明亮辉煌,可以造成闪烁的效果。由于其砌筑感强,与建筑很协调。粉画是在不太重要的教堂,墙面抹灰,作粉画。做画方式:1、伺灰浆干后画制,质量不好。2、在灰浆未干时画,比较可以持久些,而且由于必须挥洒快捷,由技巧熟练的画师来画,质量极高。
  圣索菲亚大教堂特点及对后世意义: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建筑的最光辉的代表,它是集中式的教堂,布局属于以穹顶覆盖的巴西利卡。中央穹顶突出,四面体量相仿但有侧重。大厅高大宽阔适合集会、活动。结构系统复杂而条理分明。中央的大穹顶,直径32.6m,穹顶离地54.8m,通过帆拱支撑在四个大柱墩上。内部空间丰富多变。厅内部饰有金底的彩色玻璃镶嵌画。外型雄伟稳重,墙面陶砖所砌,灰浆很厚,早期拜占庭建筑的特点。
       
  哥特式教堂(巴黎圣母院)特点及对后世意义:
  建筑风格完全脱离古罗马的影响,以尖券、尖形肋骨拱顶、坡度很大的两坡屋顶和教堂的钟楼、飞扶壁、束柱、花床棂为其特点。
  亨利七世礼拜堂特点:
  晚期的哥特建筑,原来明晰体现理性精神的骨架券,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转化到了它们自身的反面。亨利七世礼拜堂就是垂直式哥特建筑的代表,它们在拱顶上弯曲盘绕,交织成错综网。图案既然优美,工艺纵然精确,确实是建筑遗产中弥足珍贵的片段,但是,可惜它们并非建筑本色,不仅没有结构作用,反倒成了结构的累赘。
  比萨主教堂的特点:
  这组建筑群(其中教堂是巴西利卡式,钟塔由于地基关系倾斜的厉害,故称为斜塔),摆脱了主教堂位于城市中心的常例,而造在城市的西北角,连成一线,一完整的侧面朝向城市。3座建筑物的形体各异,对比很强,造成丰富的变化。但它们构图母题一致,都用空券廊装饰,风格统一,又与城墙公墓墙相联系,造成和谐的整体。它们不追求神秘的宗教气氛也不追求威严的震慑力量,作为城市战胜强敌的历史纪念物,它们显得端庄,和谐,宁静。
  威尼斯总督府的特点:
  位于圣马可广场,是一座一反以前的构图规律的建筑,平面是四合院式的,主要成就在南立面和西立面,高约25m,分三层。第一层是券廊,圆柱粗壮有力。第二层券廊担当了上下两层的过度作用。最上层是实墙,占整个高度的大约1/2,但是由于处理得当,使得墙面没有砌筑感,从而消除了重量感,所以这一层高高的实墙并没有给下面的券廊过重的负担。两个立面的构图极富有独创性,奇光异彩,它们好象盛装隆饰又天真淳朴;好象端庄宁静,却又轻快活泼,似乎时刻显示它的性格。
       
   “罗马风”:
  就是规模不及古罗马建筑,设计施工也较为粗糙,但是建筑材料多来自古罗马废墟,建筑艺术继承了古罗马的半圆形拱券结构,形式上又略有古罗马风格,故称为“罗马风”建筑。
  圣马可广场特点:
  1、空间组合:有三个梯形广场组合成一个封闭的复合式广场,主次分明。
  2、设计手法:封闭式梯形关广场、在透视上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3、结合自然环境:面海四周建筑底层采用外廊式做法,对景。
  4、艺术处理:广场艺术构图有节奏有主题广场周围建筑物组合是既统一又有丰富的变化。
  5、比例尺度:广场既要考虑到人的比例尺度关系,又考虑到建筑群组合的关系,以及建筑高度与广场大小的调和对比问题。被称为“欧洲最漂亮的客厅”。

文艺复兴建筑?
  文艺复兴建筑史开始的标志建筑:
  开始的标志:佛罗伦萨主教堂,是伯鲁乃列斯基所建。穹顶的结构特点是:1、穹顶的轮廓采用矢形的,大致是双圆心。2、用骨架券结构,穹面分里外两层,中间是空的。
   意义:
  1、天主教会把集中式平面和穹顶看作异教庙宇的形制,严加排斥,而工匠们则置教会不顾。使建筑成为了突破教会精神专制的标志。
  2、借鉴拜占庭小型教堂的手法,使用鼓座,把穹顶全部表现出来,使它成为了整个城市的轮廓线的中心。所以说它是文艺复兴独创精神的标志。
  3、不论在结构还是施工上,这座穹顶的首创性的幅度都是很大的,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技术的普遍进步。
  文艺复兴经历的历史时期及各代表建筑:
  文艺复兴经历了早期、盛期、后期。
  早期的代表建筑:佛罗伦萨主教堂、育婴院、巴齐礼拜堂。
   建筑特点是:
  1、重新使用古典建筑元素;
  2、建筑平面形式多采用基本几何形状(方形与圆形);注重强调空间的集中性。
  盛期的代表建筑:罗马的坦比哀多。
   建筑特点是:
  1、注重建筑立体特征的塑造(与早期相比,早期多注重沿街立面处理)。
  2、建筑贵族色彩凝重,丧失了早期文艺复兴建筑的某些健康性,建筑风格以雄伟、刚健为主,追求纪念性建筑风格。
  后期:由于此时的文艺复兴遭到了打击,分为了两种流派:
  1、盲目教条的崇拜古代(古典主义),代表建筑:圣安德烈教堂。
  2、手法主义(巴洛克),代表建筑:教皇庇护四世别墅。
  巴齐礼拜堂建筑特点:
  内部外部都由柱式控制,无论内外都力求风格的轻快和雅洁、简练和明晰,形成了以穹顶为中心的颇有变化的内部空间。并与环境十分和谐,其明朗平易的风格代表着文艺复兴早期的建筑。
       
   坦比哀多的建筑特点:
  集中式的圆形建筑物,集中式的形体,饱满的穹顶、圆形柱的神堂和鼓座,外加一圈柱廊,使它的体积感很强。建筑物虽小,但很有层次,有几种几何体的变化,构图丰富。它的整体性、体积感和它的多立克柱式,使它十分雄健刚劲。
  
  法尔尼斯府邸的建筑特点:府邸建筑也追求雄伟的纪念性,是封闭的四合院,但是有了很强的纵轴线和次要的横轴线。内院见方,四周立面是重迭的券柱式,象罗马大角斗场的立面构图,形式壮观。
  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和其特色作品:
  伯鲁乃列斯基: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育婴堂、巴齐礼拜堂。
   伯拉孟特:梵帝冈宫。
  米开朗琪罗:圣彼得大教堂穹顶。
  拉斐尔:潘道菲尼府邸。
  龙巴都:文特拉米尼府邸、圣马可学校。
  珊索维诺:考乃尔府邸、圣马可图书馆。
  维尼奥拉:尤利亚三世别墅。
  帕拉第奥:维晋寨的巴西利卡、圆厅别墅、奥林匹克剧场。
   珀鲁齐:麦西米府邸。
  阿利西:道利亚府邸。
  圣马可图书馆的建筑特点:
  图书馆的立面整个是上下两层21间连续的券柱式。第二层的券柱式,在券脚垫石下还有独立的小柱子,构图比较丰富有变化。其体形简洁单纯、体积感强。
  圆厅别墅的建筑特点:
  平面正方形,四面有门廊,廊中有爱奥尼柱子6根,前有大台阶,正中是上有穹顶的圆形大厅。这是一种把集中式应用到居住建筑中的尝试。严谨的四面对称伤害了居住功能,但形象上的主宰四方之感吸引了后来不少的追随者。
  安农齐阿、罗马市政广场、圣马可广场的时间、特点、意义:
  1、农齐阿广场是最早期的广场,其三面都是券廊,建筑面貌就很单纯完整。并用雕塑和喷泉来强调纵轴线。它们尺度宜人,风格平易,因此广场显得很亲切。
  2、罗马市政广场修建时间位于其次,是文艺复兴时期比较早的按轴线对称配置的广场之一。广场前面梯形的比较短的底边,完全敞开,对着山下大片的绿地。一道大台阶笔直奔上山来,三对古罗马雕塑使构图集中,轴线突出。
  3、圣马可广场:a、空间组合:有三个梯形广场组合成一个封闭的复合式广场,主次分明。b、设计手法:封闭式梯形关广场、在透视上有很好的艺术效果;c、结合自然环境:面海四周建筑底层采用外廊式做法,对景,d、艺术处理:广场艺术构图有节奏有主题广场周围建筑物组合是既统一又有丰富的变化。e、比例尺度:广场既要考虑到人的比例尺度关系,又考虑到建筑群组合的关系,以及建筑高度与广场大小的调和对比问题。被称为“欧洲最漂亮的客厅”。
  文艺复兴时期活跃的理论:
  1、阿尔伯蒂的《论建筑》,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理论著作,出版早,体系完备,成就相当高,因而影响很大。
  2、帕拉第奥的著作《建筑四书》,重要性仅次于阿尔伯蒂的著作。
  3、维尼奥拉的著作《五种柱式规范》。
  这些著作都在维特鲁威的强烈影响之下。尽管补充了古罗马帝国的和作者自己的经验,但并没有超过维特鲁威著作的体系。基本理论大体复述维特鲁威。盛期的作者比较重视古罗马帝国的成就,对维特鲁威也有所驳难,晚期的则把维特鲁威奉为不可怀疑的权威。
   文艺复兴时期理论:
   1、实用、经济、美观
   2、美是客观的
   3、美就是和谐与完整
   4、美有规律
  5、人文主义。
  圣彼得大教堂:
  建筑特点:平面是拉丁十字形,外部共长213.4m,翼部端长137m。大穹顶内径41.9m,从上面采光塔顶上十字架顶端到地面为137.7m,是原罗马城的最高点。内部墙面用各色大理石、壁画、雕刻等装饰,富丽堂皇。穹顶为夹层,内层上有藻井形的天花,下面是神亭。外墙面是花岗岩的、以大柱式的壁柱作装饰。
  对后世的影响:它是文艺复兴最后一个纪念碑,带着下一个时期的色彩,它不是完美无缺的,但它却同样鲜明地反映着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历史性的社会斗争,反映着这个时期的巨人们在思想原则和技术原则上的坚定性。
  
   “连列厅”:
  文艺复兴晚期使室内外空间流转贯通的手法,把府邸的主要大厅排成一列,门开在一条直线上,造成多层次的、深远的透视效果。这种连列厅以后在欧洲广泛流行。
  巴洛克各时期代表建筑及新异的结构特点:
   结构特点:
   1、节奏不规则地跳跃
   2、突出垂直分划
  3、追求强烈的体积和光影变化
  4、有意制造反常出奇的新形式。
   建筑特点:
   1、炫耀财富
   2、追求新奇
   3、趋向自然
  4、城市和建筑,都有一种庄严隆重、刚劲有力、然而又充满欢乐的兴致勃勃的气氛。
   艺术特点:
  1、壁画喜欢玩弄透视法,色彩鲜艳明亮,构图动态剧烈,绘画经常突破建筑的面和体的界限。
  2、雕刻渗透到建筑中去。有些雕刻的安置同建筑物没有确定的构图联系。雕刻的动态很大。雕刻常常是自然主义的。雕刻渗透到绘画中去,有些界限模糊。
   代表建筑:1、耶稣会教堂。2、圣卡罗教堂。3、圣玛利亚教堂。

  法国古典主义

   商堡建筑特点:
  商堡府邸的外形充满着新时期初期特有的矛盾。它抛弃了中世纪法国府邸自由的体形,为了寻求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建筑形象,采取完全对称的庄严形式。反映着宫廷的情趣,它使用意大利柱式来装饰墙面,水平分划比较强,构图比较整齐。但四角上由碉堡退化而成的圆形塔楼,高高的四坡顶和塔楼上的圆锥形屋顶,正中楼梯上的采光亭,以及数不清的老虎窗、烟囱、楼梯亭等等,使它的体形富有变化,轮廓线极其复杂,散发着浓烈的中世纪气息。柱式和法国传统尖锐地矛盾着。
  枫丹白露和麦松府邸特点:
  枫丹白露宫殿虽然比不上凡尔赛宫的宏伟,卢浮宫的广袤,但却淡雅大方,给人以静谧温馨的感觉。从建筑艺术上看,枫丹白露可以说是法国古典建筑的杰作之一。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都在这里留下了痕迹。麦松府邸建筑物构图由柱式全面控制,用叠柱式作水平划分。但它保留了法国16世纪以来的五段式立面,左右对称,屋顶也还是高高的坡顶。麦松府邸的内部特别雅致精洁,明净如洗。以上两个建筑中表现出来的注重理性、讲究节制、结构清楚、脉络严谨的精神,属于早期的古典主义。
  卢浮宫建筑特点:
  法国文艺复兴盛期的作品的代表。其立面有明显的水平向划分,装饰极多,属于巴洛克式。东廊长183m高28m构图采用横向三段和纵向三段的手法(左右分5段,上下分3段)。造型轮廓整齐、庄重雄伟,被称为是理性美的代表,后广为欧洲各国王公所模仿。
  凡尔赛宫花园布局特点及对后世影响:
  亭台、花圃、喷泉等均呈几何形,有统一的主轴、次轴、对景等等,并点缀有各色雕像。三条放射形大道事实上只有一条通往巴黎,使感官上凡尔赛宫如同是整个巴黎、甚至整个法国的集中点。后世王公大都在比较小的规模上仿效它。其次它的总体布局对欧洲的城市规划有极大的影响。
  
   旺道姆广场布局特点:
  它继承了17世纪初建造城市广场的做法,成几何形、并是封闭的、周围是一色的。它的四角被抹去,短边的正中连接着一条短街,它的建筑同广场一致。再纵横轴线的交叉点上,立有法王路易十四的骑马铜像。后被拿破仑的记功柱代替。象它这样的交通从当中穿过的纪念性广场,不适合于交通繁忙的时代。但在当时,的确起到了美化城市的作用,并有利于商业。
  从内外两个方面比较巴洛克风格和洛可可风格:
  巴洛克和洛可可是文艺复兴后期形成的两种建筑流派。
  巴洛克原意为畸形的珍珠,就是扭曲的,变形的。外部的巴洛克建筑采用大量贵重材料,并大量使用装饰。打破建筑、雕刻与绘画的界限,互相渗透,并采用非理性的组合,取得反常的效果。内部的巴洛克装饰多采用壁画和雕刻,特点是壁画多喜欢采用透视法;其次喜欢色彩明亮,对比度强的壁画;再次构图动态剧烈;第四绘画常常突破建筑的面和体的关系。雕刻的特点:a渗透到建筑中去。b有些雕刻的安置同建筑物没有确定的构图联系。c雕刻的动态很大。d雕刻常常是自然主义的。e雕刻渗透到绘画中去,有些界限模糊。
  洛可可是17世纪末,18世纪初出现在法国的一种艺术流派,它的脂粉为很浓,是卖弄风情,逍遥自在的一种生活趣味。它的原则是逸乐。在建筑上,洛可可风格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它反映着贵族们苍白无聊的生活和娇弱敏感的心。和巴洛克风格不同,洛可可风格在排斥一切建筑母题。过去用壁柱的地方,改用镶板或者镜子,四周用细巧复杂的边框围起来。装饰材料有自然主义的倾向。
  南锡广场群与调和广场特色:
  南锡广场群由3个串联的广场组成,北边是王室广场,中间是跑马广场连接南北,南边是路易十五广场。整个广场群是半封闭半开放式的,路易十五广场是四角敞开的而王室广场是封闭的,中间的跑马广场是连接它们的纽带,并有一些洛可可风格出现在广场的装饰上。
  调和广场又名协和广场,它东邻丢勒里花园,西接爱丽舍大道,广场的8个角上各有一尊雕像,象征法国的8个主要城市。广场的主要标志是路易十五的骑马铜像,后来被换成从埃及掠夺来的方尖碑。后来19世纪处,南北轴线完成,从此调和广场成了巴黎的市中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