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筑史笔记 | 第15期 外建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

 灯下悦读 2020-02-24

背景与发展:文艺复兴(Renaissance)、巴洛克(Baroque)和古典主义(Classicism)

    建筑风格是 15〜19  世纪先后产生、时而并行地流行于欧洲各国的艺术风格。其中文艺复兴与巴洛克建筑风格源于意大利,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源于法国。也有人广义地把这三者统称为文艺复兴建筑。14 世纪意大利开始了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15  世纪以后遍及西欧大部分地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中世纪以来的市民阶层同封建制度在宗教、政治、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斗争。这个时期里,生产技术和自然科学的重大进步,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思想文化领域里的人文主义运动,因为它以复兴古典文化为重要方式,被称为“文艺复兴”运动。

     这种由资本主义萌芽所造成的种种社会变革,促生了欧洲历史的大转折。这个转折激发了文化和科学的普遍高涨,建筑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众星璀璨,建筑摆脱了教会和封建制度的束缚,面向新时代的现实生活,改变了欧洲大批城镇的面目。15-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成就最高。16世纪中叶以后,意大利经济退潮,旧的封建势力又重新掌权,打败了新兴尚未稳定的资本主义萌芽。教皇趁机联合整个西欧反动势力,狂热残酷的镇压早期的进步运动,西欧进入黑暗时期。历史发生反复,转向天主教反改革运动的时期,产生了 17  世纪的巴洛克文化,并传播到各天主教国家。此时法国的专制集权制度下的宫廷文化也形成于此。17世纪,法国绝对君权的如日方中,它的宫廷文化领袖全欧。为君权服务的古典主义文化和建筑俨然成了欧洲新教国家文化和建筑的正宗,但它始终与巴洛克文化相互影响,以致有人把古典主义文化和建筑归于巴洛克文化和建筑。英国这时进行了农业的资本主义化,农庄府邸领导了建筑潮流。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启蒙思想又开辟了文化和建筑的新时期,同样也产生了全欧洲的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建筑

佛罗伦萨主教堂

一、背景与发展

  

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早期)

(1)早期(15世纪)以意大利佛罗伦萨为中心

14〜15世纪初,反对中世纪中教教条的主力军是当时还是行会工艺匠师的建筑师,一些中部和北部的城市里,市政厅、学校、市场、育婴堂之类的公共建筑物成为城市中心广场上的主要建筑物。

①代表建筑

早期文艺复兴的标志是伯鲁乃列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1377〜1446  年)设计的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The Dome of S. Maria del Fiore,1420〜1434 年)。

建筑师米开朗琪罗(Michelozzo, 1475〜1564年)设计的美第奇府邸,这是早期文艺复兴府邸的典型作品。 

 

②代表人物

伯鲁乃列斯基,出身于行会工匠,精通机械、铸工,是杰出的雕刻家和工艺家,在透视学和数学方面都有建树,是文艺复兴时代所特有的多才多艺的巨匠,也是第一个完全的集中式穹顶建筑物的设计者。

阿尔伯蒂(Leone Battista Alberti,1404〜1472年),早期文艺复兴建筑理论家,在1452年出版的《论建筑》—书中阐述了以数字和谐为美的基础理论。他推崇基本的几何体一一方形、立方体、圆形、球体的绝对权威,进而由这些形体的成倍数关系的增减创造出理想的比例;他把建筑的美定义为所有构成部分的比例的理性结合。他设计了佛罗伦萨鲁切拉府邸(Palazzo Rucellai, 1446〜1451年),该建筑立面分为三层,每层都有壁柱与水平向线脚,二三层窗用半圆券,顶上以一个大檐口把整座建筑统一起来。这是当时流行的设计手法。

  

坦比哀多(盛期)

(2)盛期(15世纪末〜16世纪上半叶)以意大利罗马为中心

       16世纪上半叶,由于新大陆、新航道的开辟,以及法国、西班牙的侵略,意大利的城市文明衰落了。但罗马城因其特有的宗教和政治地位一枝独秀,成为新的文化中心,标志着文艺复兴盛期的到来。与前期相比,除了教廷的文化影响外,增加了城市贵族与大资产者的影响。

①代表建筑

这个时期侧重弘扬古罗马建筑文化的优秀成果,开展古建测绘,研究古代著述(《建筑十书》),建筑设计普遍应用罗马柱式、轴线及集中式构图,并且强调雄浑刚健的纪念碑式风格,建筑设计整体水准很髙。

宗教建筑:

伯拉孟特(Donato Bramante,1444〜1514年)设计的坦比埃多,这是一座最能表现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原则的建筑,也是纪念性风格建筑的典型代表,对后世影响很大。

居住建筑:

小桑迦洛(Antonio da San Gallo,the younger,1485〜1546年)设计的法尔尼斯府邸; 龙巴都(Pietro Lombardo,1435〜1515年)设计的文特拉米尼府邸(PalazzoVenderamini,  1481年),威尼斯文艺复兴府邸的代表,运用古典的和中世纪的手法,以柱式组织整个立面,比例和谐、细节精致、色彩艳丽;

维尼奥拉(Giacomo Barozzi da Vignola,1507〜1573年)设计的罗马教皇尤利亚三世别墅(Villa of Pope Julius III,1550〜1555年),拋弃了传统的四合院制,在纵轴线上依地 势髙低错落、层层叠叠地布置了廊、台阶、喷泉与花圃等,是建筑布局上的进步。

帕鲁齐(Baldassare Peruzzi,1481〜1536  年)设计的麦西米府邸(palazzo Massimi,1535年),把建筑平面、空间和艺术形式一起做了完整、细致的处理,在功能上有所突破,最终由米开朗琪罗主持完成。

公共建筑:

米开朗琪罗设计的劳伦齐阿纳图书馆(BibliotecaLaurenziana,1523〜1526年)室内。他使用建筑外立面的处理手法,壁柱、龛、山花和线脚等起伏很大,以此来强调光影和体积 变化;在设计上还突出垂直划分。最有特点的是在休息室里设置了一个相当有创造性的三角 形楼梯,支柱从没有支撑的墙体上凌空升起,直达上层楼面,这是较早将楼梯作为建筑艺术 部件处理的实例。此外,其创造的光线充足、气氛安静平和的阅览室的模式成为以后各大学阅览室的通用模式。 

雕刻家珊索维诺(Jacoop Sansovino,M86〜157〇年)设计的圣马克图书馆(Libreria

S.Marco, 1536〜1553),券柱式控制立面,体型简洁明快。

②代表人物

雕刻家、画家、建筑师米开朗琪罗,代表作是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画家伯拉孟特,代表作是坦比哀多等;

拉斐尔(Raphael Santi,1483〜1520 年),作品有潘道菲尼府邸(Palazzo Pandolfini,1520〜1527年),外墙采用了粉刷与隅石的结合。

维晋寨的巴西利卡(后期)
“帕拉第奥母题” 立面(后期)

(3)后期(16世纪下半叶)以窻大利北部的威尼斯、维琴察等地为中心

16世纪中叶起,贵族复辟,城市共和国颠覆,中世纪的制度在宫廷得以恢复。艺术家和建筑师成为教廷和宫廷的恭顺奴仆,有专门的学院来培养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建筑中出现了形式主义的潮流。

建筑中形式主义的两种倾向:

a.崇古的教条主义,代表人物是赛利奥,代表作品有维尼奥拉(Giacomo Barozzida Vignola,1507〜1573年)的圣安德烈教堂(St.  Andrea,1550年)——教堂的平面呈矩形,而穹顶的平面为椭圆形,柱式严谨。17世纪发展为法国古典主义。

b.追求新颖尖巧的手法主义(mannerism),代表作品有罗马梵蒂冈宫花园里的教皇鹿护四世别墅(Villa Pia,1560年)、罗马的美第奇别墅(Villa  Medici,1590年)。17世纪发展为巴洛克风格。

封建势力的复辟还表现在建筑物的形制上。形制的复旧:教堂建筑恢复使用拉丁十字,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The Gesu)被尊为典范。

府邸建筑模仿中世纪寨堡,代表作品为帕鲁齐设计的法尔尼斯别墅(维尼奥拉主持完成)——五边形寨堡,运用了许多创造性的形式,如环形而开敞的楼梯间、平台和成对的椭圆形台阶踏步、花园和壕沟等。

①代表建筑

帕拉第奥(Andrea Palladio, 1508〜1580 年)设计的维晋寨的巴西利卡(The Basilica,Vicenza, 1549〜1614年),其立面构图处理是柱式构图的重要创造,名为“帕拉第奥母题”  (Palladian Motif);  圆厅别墅,晚期文艺复兴庄园府邸的代表,对后世创作产生影响;奥林匹克剧场,第一个把露天剧场转化为室内剧场,为剧场型制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②代表人物

帕拉第奥和维尼奥拉通常被认为是欧洲学院派古典主义建筑的创始人。帕拉第奥在1570年出版了著作《建筑四书》(Quattro    Libri   dell’  Architecture)和维尼奥拉在1562年发表了《五种柱式规范》(RegoladelleCinqueOdini),以后成为欧洲建筑师的教科书。

二、建筑特征

(1)世俗建筑占主体

      随着资产阶级的上升,世俗建筑成为主要的建筑活动,资产阶级的府邸以及象征城市与城市经济的市政厅、行会大厦、广场与钟塔等层出不穷,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宫廷建筑也大大发展。

(2)古罗马建筑风格复兴

     在反封建、倡理性的人文主义思想指导下,提倡复兴古罗马的建筑风格,取而代之象征神权的哥特风格。古典柱式再度成为建筑造型的构图主题;为追求合乎理性的稳定感,半圆形券、厚实墙、圆形穹隆、水平向的厚檐用来对抗哥特风格中的尖券、尖塔、垂直向上的束柱、飞扶壁与小尖塔等。

(3)讲究理性

    在建筑轮廓上,文艺复兴建筑讲究整齐、统一与调理性,与哥特建筑的参差不齐、富于自发性与高低强烈对比。

(4)多样化的建筑类型

     建筑类型包括教堂、育婴院、府邸、坦比哀多、广场等,建筑规模大、艺术水平高。

(5)根据外部造型要求设计建筑

     建筑设计不拘泥内部要求,而是从空间和光影变化出发,创造出新的形式与风格。总的说来,与中世纪建筑相比,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更多的是精神凝聚的象征,甚至教堂建筑也成为城市先进文化的象征。

     文艺复兴建筑的艺术特征、指导思想和理论成就艺术特征:抛弃中世纪时期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而在宗教和世俗建筑上重新用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要素。

指导思想:

①认为哥特式建筑是基督教神权统治的象征,而古希腊罗马建筑是非基督教的。

②认为古典建筑,特别是古典柱式构图,体现到和谐与理性,而且与人体美有相通之处,符合人文主义观点。

理论成就:

①强调人体美学,把古典柱式构图与人体进行比拟

②黄金分割,用数字和几何关系构图

三、重要建筑

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

①性质:主教堂是13世纪末行会从贵族手中夺取了政权后,作为共和政体的纪念碑而 建造的;其穹顶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史开始。

②设计师:伯鲁乃列斯基。

③形式处理:设计师综合古罗马形式与哥特结构并加以创新,用八边形穹顶覆盖歌坛,为了突出穹顶,砌了12米高的一段鼓座支撑,建筑跨度很大,墙高超过了五十米,连同采光亭在内,总高107米,成了整个城市轮廓线的中心。

④结构成就:采用双圆心矢形穹顶,双层穹顶结构;采用骨架券,穹顶设纵肋(8条主券,16条次券);水平加固(穹顶底部的铁箍、1/3高的木箍、双层穹顶内上下两条走廊、9道平券、上部的8边形环梁),采光亭结构压顶,金属连接件的使用。

⑤意义: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被公正地认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第一个作品。集中式平面是对神权的挑战,古代建筑艺术的再生,建筑技术的成熟,文艺复兴独立精神的确立。

育婴院

   

(2)育婴院(Foundling Hospital, 1421〜1445  年)

早期文艺复兴的代表作品。

设计师:伯鲁乃列斯基。

建筑布局:是安农齐阿广场的一个界面,以券廊与广场的其他界面相协调。

平面形式:建筑单体为四合院。

结构处理:连续券廊采用拜占庭式结构(穹顶及帆拱),架在科林斯柱式上。

立面艺术处理:立面首层券廊与上部墙面的虚实对比。

建筑特点:简洁明快的立面横向节奏。

   

巴齐礼拜堂

(3)巴齐礼拜堂(PazziChapel, 1429〜1446  年)

早期文艺复兴的代表作品。

设计师:伯鲁乃列斯基。

型制:矩形平面的集中式教堂。

借鉴了拜占庭艺术,集中式构图,以穹顶和左右筒拱形成长方形大厅,前面柱廊中跨及后面圣坛上方皆用穹顶。

格局:在圣克洛且教堂的修道院内,正对修道院大门。

艺术手法:

形式上的革命性,不采用中殿和轴线形式,而是用一座穹顶来统领廊院,形成整个建筑群组的中心。

   对比与强调:形态的方圆对比,墙面的虚实对比,体与面的穿插,正中人口的强调(古罗马手法的延续)。

   内外统一处理:内、外部建筑形式皆以柱式控制。

   尺度与比例的和谐:建筑高度及柱廊尺度与其他界面相协调。

建筑性格:明朗平易。

 

(4)美第奇府邸(PalazzoRicardi, 1444〜1460年)

早期文艺复兴的代表作品。

①设计师:米开朗琪罗。

②特点:贵族色彩,追求高傲的威势。

③布局:大致分为两部分,内外有别、公私分明。左面内院环绕一券 柱式回廊,为主人起居空间;右面环绕一天井,为随从及对外商 务联系用。

④立面处理:立面构图追求稳定感。仿照中世纪一些寨堡的样子,三层墙面各层处理不同。底层粗石 砌筑;二层用平整的石块但仍留有较宽较深的缝;三层磨石对缝。形象沉重、形式壮观,沿街立面是屏风式的,同内部房间很不协调。檐口较厚,与柱式比例同.

   

(5)坦比哀多(Tempirtto in S. Pietro in Montorio, 1502〜1510  年)

文艺复兴盛期的代表作品,仿效古罗马的微斯塔神庙,遵循了阿尔伯蒂提出的所有规训。

①设计师:伯拉孟特。

②布局:独立建置于蒙多里亚圣彼得修道院回廊内院。

③型制:集中式圆形小教堂。集中式的构图,纪念碑式的造型。

④艺术手法:外部形象重于内部功能,以其集中式的形体、饱满的穹顶,圆柱形的神堂、鼓座,台基上空间开敞的柱廊及上部环形的栏杆等都賦予这座建筑亲切、典雅、优美。

⑤空间处理:多立克围廊式,虚实对比,层次感分明,体积感强,光影变化丰富。

⑥意义:这座建筑的形式,特别是以高踞于鼓座之上的穹顶统率整体的集中式型制,在西欧是前所未有的创新,当时就贏得了很髙的声誉,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它所显示的新 概念表现出了极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因而被奉为楷模而繁衍于世界各地,如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英国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法国巴黎的万神庙以及美国华盛顿白宫等就从它那里汲取过灵感和精神食粮。

圣彼得主教堂

(6)圣彼得主教堂(S. Peter, 1S06〜1626年)

文艺复兴盛期的杰出代表作品。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梵蒂冈的教廷教堂。

①设计师:米开朗琪罗。

②平面型制:平面为拉丁十字。

③布局:前面的广场为一梯形与一圆形广场复合而成,是巴罗克广场的代表。

④穹顶结构:参照佛罗伦萨诸教堂的穹顶,双层壳体,内层砖造,外层由筋拱支撑,用铁环箍束。

⑤墙面艺术处理:内部墙面用各色的大理石、壁画、雕刻等装饰,富丽堂皇。穹顶为夹层,内层上有凿井形天花,下面是神亭;外墙面以花岗石的壁柱作装饰。

⑥缺点:由于16世纪时大门廊的加建,教堂平面由集中式改为巴西利卡式,遮住了大部分穹隆,损害了教堂形象和空间的完整性。

⑦意义:圣彼得教堂是时代的纪念碑,糅合了进步与反动、崇高与卑微的综合体,有人把它的损坏视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结束。

法尔尼斯府邸

(7)法尔尼斯府邸(Palazzo Farnese,1515年开始)

①设计师:小桑迦洛。

②格局:平面为大体对称的矩形,有明显的主轴线与次轴线,中央为方形的内院,布局整齐。

③立面处理手法:内院的立面三层分别用不同形式的壁柱、窗裙墙和窗楣山花。首层的洞口设水平直过梁,第二层的窗洞是交替出现的三角形山花和弧形窗楣,第三层窗洞为弧形山花。

④门厅处理:门厅为巴西利卡式,有两排多立克柱式,拱顶覆满豪华的装饰。

维琴察圆厅别墅

(8)维琴察圆厅别墅(Rotunda, 1552年开始)

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的代表作品,始建于1550年。

①设计师:帕拉第奥(AndreaPalladio),这是他设计的别墅中最优秀和最有影响的一座。

②型制:希腊十字式,绝对对称,围绕中央圆形大厅周围的房间是对称的,甚至希腊十字型四臂端部的入口门厅也一模一样。

③建筑形式:平面方形,其正中是上覆穹顶的圆形大厅,四面均有门廊和台阶。这是一种把集中式应用大居住建筑中的尝试。

④艺术手法:帕拉第奥母题,即在一座原有大厅的四面增加券柱外廊的建筑上,将古罗马式的建筑立面做二次划分,获得新的比例关系。

⑤性格特点: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给人一种纯洁、端庄和高贵的美感,也有诗情画意。

⑥缺点:严谨的四面对称损失了居住功能。

⑦意义:该建筑被看作是古典风格的象征和人性的完美体现

威尼斯圣马可广场

(9)威尼斯圣马可广场

①功能:宗教、市政、公共活动、休闲娱乐,被誉为露天的客厅。

②选址:威尼斯的中心广场,南濒亚德里亚海;避开城市交通,并与之适当联系。

③型制:三个梯形的广场组成封闭的复合式广场。

④空间组合自由:两个梯形广场垂直对角相连,呈非对称式;主广场在教堂的正面,封闭式,周围是下有券柱式回廊的房屋,是该城的宗教、行政和商业中心;次广场在教堂南面,南端的两根柱子划出了广场与海面的界限,是视觉中心的限定;教堂北面的小广场是主广场的一个分支,是市民游戏的场所;建筑群的中心是圣马可教堂。

⑤视觉效果:梯形广场可以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

⑥统一的界面围合:三个广场使用了统一的母题(券廊)围合,有节奏、有主题。

⑦界定分隔与空间的联系:钟楼与新市政大厦中间的空隙是为了让人看清楚除了主广 场外,横向沿海处的另一个小塑广场,起衔接作用。

⑧钟塔的垂直控制:在构图上起着统一全局的作用,并与其他的建筑形成对比。

⑨结合自然环境:建筑四周采用外廊与水城风光呼应。

罗马市政广场

       

(10)罗马市政广场

①主要设计人:米开朗琪罗。

②选址:位于卡比多山上(在旧城区的西北)。

③平面形式:对称式,呈开口梯形。

④布局:广场的正中铺砌一个椭圆形的水池,中心为骑马雕像;正面为元老院,右侧为档案馆,左侧为博物馆。

⑤立面处理手法:三座建筑的立面上均采用了统一的巨柱式构图,均设置了大台阶通往广场。

⑥艺术手法:广场内水池面采用彩色大理石拼出呈放射状的星形图案,该手法在文艺复兴建筑中首次使用。

1、戳我的头像,点击投稿-专栏-【建筑历史笔记大汇总】,就可以看全部啦!

2、公众号【百德设计】后台回复:建筑史笔记,可以获取全部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