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阳县名宦祠考(收藏)

 凤州鸣 2016-03-19

海阳县名宦祠考

  海阳县名宦祠,在海阳县儒学宫仪门左(即靠文星路一侧)。

  海阳县儒学宫,原在郡治东,附于郡学(址在今上水门街中段)之右。宋哲宗元符间(1098~1100),知县陈坦迁至郡治左(西面)。景炎三年(1278)海阳县儒学宫毁于兵。明洪武三年(1369)潮州通判张杰主持重建。经明清两代重修扩建,而成为现存规模。改革开放以前,学宫只存主体建筑。1985年修建檽星门、王振门以及泮池、两庑,199012月重建大成殿,但名宦祠、乡贤祠现未恢复。

  一、海阳县名宦祠始建于何时

  海阳县名宦祠始建于何时,现存潮州府县史料缺载。据光绪《海阳县志·学校》记述:康熙二十二年(1683),知县刘永重修(学宫)殿庑,并文昌祠、名宦乡贤二祠。文昌祠、名宦乡贤祠创建姓名、年代,原志无考。刘永重修有《记》,亦未详创始,文不录。依此,可见清初已未明名宦祠创建时间。

  查现存潮州府县旧志,明永乐(1043~1424)《永乐大典·潮州府》、嘉靖二十六年(1547)《潮州府志》均无海阳县文昌祠及名宦乡贤祠之记载。据此,则洪武三年重建海阳县儒学宫至嘉靖二十六年这178年间尚未建文昌祠及名宦乡贤祠。

  至清顺治十八年(1661)《潮州府志》方有海阳县名宦乡贤祠的记载:乡贤祠,在文庙仪门右名宦祠,附于文昌祠。顺治府志无海阳县文昌祠具体记述,但康熙二十五年(1686)《潮州府志》则载:文昌祠,在文庙后名宦祠,在文庙左乡贤祠,在文庙右。可见,海阳县名宦祠,顺治以前附于文庙后文昌祠,康熙间迁至文庙仪门左,与乡贤祠并列。

  顺治《潮州府志》在海阳县名宦祠介绍后加按今主已毁,依此推,海阳县名宦祠始建于嘉靖以后,或在明末。

  二、以对儒学贡献为条件,首届特殊的祠祀

  查现存潮州府县旧志,最早有海阳县名宦祠的记述在清顺治《潮州府志》(卷三第18页):

  (海阳县)名宦祠,附文昌祠,祀:

  明太仆寺少卿谪海阳县学教谕陈察;

  潮州府同知何敢復;

  岭东道副使王民顺;

  潮州府知府胡乔岱;

  海阳县学教谕凌霓。

  康熙二十五年《潮州府志》记述与上同。

  陈察,字元习,南京苏州常熟人,弘治壬戌(1502)进士。嘉靖七年(1528)晋擢南京太仆寺少卿,疏辞。因请召前给事中等二十馀人,帝怒,贬为潮州海阳教谕。嘉靖十年重建海阳县儒学宫尊经阁,刘子兴为之作《记》。《明史》有陈察传。

  凌霓,江西赣州安远人,万历间任海阳教谕。雍正《海阳县志·名宦》有传。

  王民顺,江西抚州金溪人,进士。万历间任岭东道副使,十六年(1588)修揭阳儒学,增高明伦堂。雍正《揭阳县志·学校》有记载。

  胡乔岱,字道宗,号瞻曾,江西吉安庐陵人,举人。万历二十五年(1597)任潮州知府,二十六年秋九月入觐考绩离任。饶宗颐《潮州志补编·宦绩志》有传。

  何敢復,广西梧州兴业人,举人。万历中以兵部郎中谪别驾,九年(1581)任潮州府同知。顺治《潮州府志》有记载。

  我们将上述5人暂称为首届海阳县名宦。对其分析,有如下特点:其一,道、府、县3级都有人选入;其二,除胡乔岱外,另4人都不是第一把手;其三,除陈察外,另4人任职都在万历间。

  这样的选宦入祠似不合规范。

  为什么首届选定这5人呢?顺治《潮州府志》同时加按语说明:

  按陈教谕修学官,王副使置学田五十亩,何同知置铺租以供春秋丁祭,胡知府置学田二十三亩八分,凌教谕置学田一十二亩。祀之,以云报也。今主已毁。

  上按语将首届入选原因说得很清楚,他们都是嘉靖、万历两朝,也即建名宦祠前较近时间中,对海阳儒学有突出贡献者。嘉靖朝众多有贡献者,仅选取陈察,或因其声名显著;万历朝则把4位置学田校产的全取。看来执事者更重视儒学开办的费用筹取。仅以此单一条件,又只在建祠前的短期间内选取便称为海阳县名宦,看似很难理解,但参考当代以捐款合计多少钱便可当荣誉市民,就能领会了。当然,仅以为儒学捐款来确认名宦,是绝对不规范的。

  三、时间人选合理,趋于规范的祠祀

  清雍正朝海阳县名宦祠的祠祀名宦选取,时间上溯至海阳置县以来,范围扩大至大吏、县官、武职,但以历代海阳知县为主体,此祠祀已趋于比较规范化。

  雍正八年(1730)《海阳县志》(卷之三第30页)载,海阳县名宦祠崇祀名宦24人,分别为:

  前祀(5人): 陈察、何敢復、王民顺、胡乔岱、凌霓

  大吏(2人): 唐潮州刺史韩愈

  明惠潮兵备道鲁元宠 

  县官(12人):汉海阳侯摇母馀 六朝海阳令蔡景历 宋海阳知县陈康年、陈颖 明海阳知县曾伯良、饶榶、金谧、李奇侠、 姚英、沈凤超 明海阳县学教谕王纯臣、训导萧来凤

  武职(5人):(清)潮镇中军左营参将李成功 潮州城守营遊击张善继 澄海协左营都司白虎 澄海协右营千总何虎 续顺公下防御于国琏

  这次入祀与前不同,有大吏、县官、武职,但以县官为主;县官中,以知县为主;大吏与县官中,自汉至明,各代均有;对武职的特殊入祀,注明:已(以)上五人系康熙二十七年知县金一凤通详列宪建主入祀。虽比较特别,但入祀规范化较清晰。

  四、依位备录,最具史料价值的祠祀记载

  查现存潮州府县旧志,最后一次关于海阳县名宦祠的记载是光绪《海阳县志》。

  据光绪二十四年(1898)《海阳县志》(卷十九第22页)载,海阳县名宦祠祀名宦,除雍正《海阳县志》载24人外,增9人,共33人。增官员如下:

  宋海阳县令(1人):陈坦

  清两广总督(3人):佟养甲、孔毓珣(据阮元《通志》应为琦)、李率泰;

  广东巡抚(4人):朱宏祚、杨文乾、杨宗仁、王来任;

  潮州知府(1人):吴均

  对于名宦的确认,光绪县志发表独立见解:

  谨按,县名宦祠祀知县以下有功德于民之官。今祠供有明王民顺、鲁元宠;国朝佟养甲、孔毓珣(琦)、李率泰、朱宏祚、杨文乾、杨宗仁、王来任神牌,诸人皆大吏,非一邑所敢私;又供白虎、何亮神牌,皆澄官,不当载邑志内。然有举莫废,且见功德在民之不可以,故依祀位备录之。

  正如县志按语,县名宦祠应祀有功德的县官,大吏、外吏不宜入祀,这对于大部分县是合原则的。但海阳为粤东首邑,州、镇治所,有其特殊之处。其祠祀大吏、武职的独立原则,是可取;至于陈坦原祀乡贤,改祀名宦,也是合原则的。这些后文将作分析。

  五、关于海阳名宦祠的讨论

  对于海阳县名宦祠祀该如何确认,潮州府县旧志处理各异。光绪《海阳县志》对祀宦有异议,但仍依祀位备录;乾隆《潮州府志》不录武职5人,两广总督缺孔毓琦,广东巡抚缺朱宏祚、杨文乾、杨宗仁;雍正《海阳县志》载武职5人,却不录总督、巡抚7人。乾隆府志、雍正县志虽没说明原因,但应有自己的原则。对此,本文试对如何确认海阳县名宦祠祀的合理性作讨论。

  (一)应以光绪《海阳县志》记载确认海阳县名宦祠祀。

  对于记载海阳县名宦祠的府县旧志,光绪《海阳县志》是最后一部。它既按牌位终录,又对前旧志的不同录载作注释。它既注重祠祀规范,提出异议,又尊重历史,以有举莫废为准则。因此,应以此来确认。

  (二)大吏非一邑所敢私澄官不当载之说有误。

  光绪《海阳县志》以为大吏非一邑所敢私,这是县祀名宦的一般原则。对一县来说,总督、巡抚、道台,甚至知府,都是大吏,非县祠应祀名宦。但海阳是粤东首邑,历来是府(州)治,也是道、镇驻地,有特殊的地理与人际关系。诸大吏在潮之贡献,与海阳息息相关,为尊崇而祀之名宦祠,无为不可。

  光绪《海阳县志》以为澄官不当载(海阳)邑志,是对史料的误读。白虎任澄海协左营都司,何亮为澄海协左营千总,并非澄官,而与中军左营参将李成功一样,隶潮镇总兵刘进忠统率。康熙二十五年(1686)《海阳县志》(五卷本)中刘进忠之变载:进忠遍召所辖十三营及招山寇万馀人,会于韩江精练精锐。进忠杀国琏释光明,成功不屈死,囚善继于署内。未几,以都司白虎、千总何亮不附已,俱弃市。可见,5人俱死于潮州府城,也是海阳县城,海阳县名宦祠祀之合理。

  (三)乾隆《潮州府志》不载武职5人,不妥。

  5位武职入祀海阳县名宦,是康熙二十七年知县金一凤通详列宪建主入祀,雍正《海阳县志》已予载入,但乾隆《潮州府志》弃录,似不妥。

  康熙十三年(1674)甲寅正月潮镇总兵刘进忠叛清兵变,李成功、张善继、何亮、白虎、于国琏不从,皆为所杀。事发于潮城,也是海阳县城,金一凤从清廷利益出发,主张将他们入祀海阳县名宦是合理的。

  (四)摇母馀、蔡景历非潮之海阳侯(令),应弃录。

  摇母馀:以为摇母馀为潮之海阳侯源自唐司马贞之《史记索隐》,明万历潮州知府郭子章据此,在《潮中杂纪》中以《郡县释名》、《海阳四侯》、《请从祀名宦议》诸文加以阐述并提出崇祀摇母馀为潮名宦之动议。顺治《潮州府志·潮州府名宦祠》记载摇母馀,可知其或已在明末入祀潮州府名宦祠。顺治《潮州府志·海阳县名宦祠》未载入摇母馀,可见其入祀县名宦祠在顺治十八年之后,雍正八年之前。潮州府、海阳县崇祀摇母馀皆误。

  对于摇母馀,饶宗颐先生历来认为非南越海阳侯,而应是东越之海阳侯。他早于1937年在《禹贡》半月刊上发表的《古海阳地考》一文已作阐述。此后虽有争论,但地方史学界较赞同饶宗颐观点,拙作《海阳县建置辨》(发表于200992日《潮州日报》)曾对此争论作阐述,就不再赘述。

  蔡景历:认为蔡景历为潮之海阳令,源自《陈书》列传第十蔡景历传蔡景历,字茂世,济阳考城人。(景历)解褐诸王府佐,出为海阳令,为政有能名。侯景乱,梁简文帝为景所幽。景历与南康嗣王萧会理谋,欲挟简文出奔,事泄见执。因此潮州旧志著蔡景历为六朝海阳令。明嘉靖《潮州府志·潮州府名宦祠》未载蔡景历,清顺治《潮州府志·潮州府名宦祠》始载;清康熙《海阳县志·名宦祠》未录蔡景历,雍正《海阳县志·名宦祠》始录。潮州府、海阳县崇祀蔡景历为名宦皆误。

  对于蔡景历,饶宗颐先生历来认为非义安海阳令,而应是晋陵海阳令。他在《潮州志·职官志》之汉至隋职官合表中考证:景历之为海阳令,在梁武、简文之间。顾义安郡之海阳去台城甚远,无与南康嗣王谋救简文帝理。考《南齐书·州郡志》,南沙、海阳属晋陵郡。《梁书》天监六年(507)分娄县置信义郡,领海阳、前京、信义、海虞、兴国、南沙。隋废信义,并所领入常州,故景历之名见于常熟昭文合志之《职官志》,殊与义安郡无关。旧志与《阮通志》并误。

  综上述,海阳名宦祠应弃祀摇母馀与蔡景历二位。

  六、结语

  以上赘述,笔者企图说明如下几点:

  (一)海阳县名宦祠应建于明末,先附于县儒学后文昌祠,仅祀嘉靖、万历两朝为儒学作突出贡献官员。

  (二)清光绪《海阳县志》有关名宦祠的记载,是现能见到的最晚史料,且依祠位备录,其有关海阳县名宦祠记载最为完整,是确认祠祀的基础史料。

  (三)海阳作为潮州首邑,凤城是县治,也是府治、道与潮镇驻地,其名宦祠祀不能只取县官。对于大吏、武职,只要对当地作出贡献,也可祀于名宦祠。

  (四)摇母馀应为楚东(常熟)或辽阳(滦州)之海阳侯,蔡景历应为晋陵郡之海阳令,潮之海阳县名宦祠祀之不合理,宜弃取。

  (五)依光绪县志海阳县名宦祠崇祀33人,弃摇母馀、蔡景历,应为31人。如恢复建置,可分为3大类,即大吏、县官、武职。大吏含总督及省、道、府官,陈察因其特殊地位,以十相留声例待之,归入大吏为宜;名宦排列按任职时间为序。具体如下表:

  大吏(14人):韩愈(唐元和十四年)、陈察(明嘉靖十年)、何敢復(万历九年)王民顺(万历十六年)、胡乔岱(万历二十五年)、鲁元宠(崇祯十五年)、佟养甲(顺治三年)、李率泰(顺治十一年)、王来任(康熙八年)、朱宏祚(康熙二十年)、杨宗仁(康熙五十八年)、孔毓琦(雍正三年)、杨文乾(雍正三年)、吴均(道光二十七年);

  县官(12人):陈坦(宋元符)、陈康年(宋政和)、陈颖(宋)、曾信良(明永乐)、饶榶(弘治)、金谧(弘治)、李奇侠(嘉靖)、姚英(嘉靖)、沈凤超(万历)、王纯臣(万历)、凌霓(万历)、萧来凤(万历);

  武职(5人):李成功、张善继、白虎、何亮、于国琏。

  (六)学宫仪门左在名宦祠以韩愈领军,右乡贤祠以赵德领军,更能体现潮州、海阳的人文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