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书法中的“节奏感”?“韵律”又是什么?

 冬荣悦阅 2016-03-20

书法群里,出现最多的就是书友发出自己的一幅作品,然后请大家点评。有些老师不免会讲一些词汇,比如“节奏”,“韵律”等等。其实,好多的书友听完都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书法中节奏感是什么?韵律又是什么呢?钰书房在这方面有一些理解,现整理出来,以供大家讨论分享。水平有限,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多多指正!

 

      有人说,节奏,就是某种变化有规律地重复出现。昼夜交替,四季更迭,月的阴晴圆缺,人的脉搏跳动,都是一种节奏。

 

      孙过庭《书谱》云:“留不常迟,遣不恒疾;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泯规矩于方圆,钩绳之曲直;乍显乍晦,若行若藏;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

 

      书法中,“一阴一阳,谓之道也”,阴阳的重复规律变化构成了书法的艺术之美。书法中的阴阳更替,依次在笔法,结体,章法和墨法中均有体现。钰书房以对人眼视觉冲击的强弱方面,分别简单阐述:

 

一,墨色

 

      书写的过程,就是蘸墨,书写,蘸墨,再书写的规律性重复过程。墨色的变化,随这种节奏,发生浓淡,枯湿,燥润变化,继而形成书法中的一种节奏感。这种节奏感的把握,黑白色的变化,最容易形成视觉冲击。有些书友,刚学书法,写一笔蘸一次墨,这样就会导致墨色的变化不大,节奏感当然就不强了。作品中,大块墨色的枯湿浓淡对比重复,是很容易形成视觉冲击的。如下图1,王铎的墨色变化节奏。

 图1:

 

 

二,章法

 

      一篇书法作品,一般是按一定的顺序,写完一个字,再下一个字,写完一行接下一行,这本身就是一种节奏。行与行之间,字与字之间的空白(留白),有时疏,有时密,重复交替变化,就会形成一种节奏感。我们写篆书,隶书和楷书时,一般叠好格子,行与行,字与字之间的距离基本相等,进而这种节奏感就很弱。整篇作品中,疏密变化对比和单字大的造型重复变化,比较强烈时,节奏感就强,容易吸引眼球。如下图2,怀素《自叙帖》章法疏密节奏。

 图2:


三,结体

 

      结体中,点横竖撇捺,有规律地重复组合,于是也就形成了节奏。一般来说,笔画多的字,所占的空间相对比较大,反之,笔画少的字所占空间就小。一篇作品,字体所占空间大小和形状的反复规律性变化,就是一种节奏。书者可以根据这种节奏,有意识地对字形进行重组,写方,写长,写扁,写宽,写紧密,写舒展等等,继而,书法的风格得以体现。比如,欧阳询的字瘦长,苏轼的字扁。如下图3和4。

图3:



图4:



四,笔法

 

      姜夔《续书谱》“一点,一画皆有三使,一波一拂又有三折”。每个字,都是按照一定的笔顺,一笔一笔写成。起笔,行笔,收笔,反复书写,节奏就形成了。而运笔方法有中侧,藏露,提案,顿挫,轻重,缓急等等法。每种阴阳变化,重复规律出现,都会形成相应的节奏。

 

      毛笔是软的椎体,越向下按,笔画就越粗。提案之后,笔画粗细的对比越大,节奏感就越强。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中的节奏感,很大程度取决于这种笔画粗细的变化,包括一笔之内和笔画之间。如下图5,左边“三”字为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中字,右边其他书家的“三”字,对比看来,褚的节奏感更强。

 图5



书写速度快和慢的规律性,也是一种节奏。各种节奏综合形成了一个大的矛盾统一体,称“节奏感”。如果一副书法作品能够较好的处理这些节奏的关系,应该算是一幅耐人寻味的好作品吧。

 

那什么是韵律呢?钰书房个人认为:让人舒服,能产生共鸣的节奏,就成了韵律!有如敲响的钟声,随着钟的振动节奏,渐行渐远,慢慢消失,但是回味无穷。这就是韵律。

 

前几天又通读了一遍书法史。也编写了几个主题,途中感觉有不妥,没有发出来。此篇文章,也思考了很久,感觉这个“节奏”,“韵律”,和音乐一样,就是一种感性的东西,文字有点讲不清楚似的。加微信lengyun405,一起探讨交流,也有书法群供学习探讨!

 

初学书法的书友,可以参考前面的文章,是钰书房精心整理的哦 !如有收获,多转发,让更多的人受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