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IT2016】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决策:IVUS还是FFR

 曹娥江 2016-03-21

武警总医院 刘惠亮


编者按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冠状动脉造影目测直径狭窄50%~70%的病变)是否需要介入治疗目前仍存争议。随着血管内超声(IVUS)和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领域的逐步开展,我们有了更多循证证据。今天CIT大会的“专题学术研讨会PCI技术与疗效”专场,武警总医院刘惠亮教授对此进行了阐述。 


循证证据之FFR


  FFR是判断有无心肌缺血的有效检查,小于0.75提示狭窄有血液动力学意义。DEFER研究、FAME和FAME II研究是奠定FFR判断心肌缺血金标准的三大研究,证实对FFR>0.80的患者推迟PCI是安全的。但以上研究入选的均是稳定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FAMOUS-NSTEMI研究是首个评价FFR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应用的随机对照多中心研究,其入选的非ST段抬高ACS患者以及随后的治疗更接近临床实践,证实了FFR在ACS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DANAMI-3-PRIMULTI研究以临床复合事件作为主要研究终点,证实FFR指导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ST段抬高ACS患者PCI可减少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但上述研究均未发现FFR指导PCI的长期生存获益,FFR获益主要来源于紧急血运重建的减少。可能与FFR未能完全反映缺血心肌范围(受支配区域心肌状态、是否实现冠状动脉最大充血反应等的影响),以及无法获取斑块形态学数据有关。


循证证据之IVUS


  既往研究表明,90% ACS的发生是由于易损斑块破裂所致。同时,易损斑块广泛存在于ACS患者中,且多位于中等狭窄病变处。然而,对临界病变而言,FFR虽大于0.80,但有为易损斑块的可能,若只行FFR,有可能遗漏易损斑块病变。但是,并非所有的易损斑块都会导致临床症状。PROSPECT研究提示同时具有斑块负荷≥70%,最小管腔面积≤4 mm2的薄帽纤维粥样硬化斑块MACE事件发生率最高,提示斑块负荷大、最小管腔面积小的薄帽纤维粥样硬化斑块更容易破裂,从而导致临床事件。此外,该研究提示在长期随访中绝大多数心源性死亡是由非罪犯病变所致,这在FAMOUS-NSTEMI研究中也得到证实。虽然IVUS指标并不能准确预测FFR值(存在较大变异性),但对非左主干病变最小管腔直径(MLA)≥4 mm2、左主干病变MLA≥6 mm2、延迟PCI治疗是安全的。此外,作为一项腔内检查技术,IVUS可以早期发现PCI相关并发症,如支架断裂、支架内夹层、支架贴壁不良等,并早期处理,从而改善预后,这已得到相关研究证实。


  总之,准确评估缺血心肌范围是患者从冠状动脉血运重建获益的关键;采用FFR与IVUS共同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并采取IVUS指导支架置入可能具有更佳的临床获益。


(来源:《国际循环》编辑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