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仕强【论语的生活智慧】:君子之道,焉可诬也?

 王志强msgcpblt 2016-03-23

十二、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

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今 译】

子游说:“子夏的学生,在洒水扫地、应对进退方面是可以的,不过这些都是末节。做人的根本道理却没有学到,怎么可以呢?”

子夏听了,说:“唉!言游错了!君子的道理,哪一项应先传授?哪一项该后传授?譬如花草树木,有各种类别,区分得很清楚。君子的道理,怎么可以不分先后深浅一概而教呢?有始有终的,大概只有圣人了吧!”

【引 述】

子游和子夏,在孔门弟子当中,都以文学著称。但是子游为人公正而不拘末节,子夏则深思笃行,深切体会洒水扫地、应对进退都是修养品德的所在。子游在这方面的领悟,不如子夏,所以才有这样的批评。

洒扫、应对是有形的,其背后必有无形的精神。子游和子夏,都明白这个道理。不过子游主张由做人的基本学识入手,而子夏则认为从有形的生活细节中,照样可以学习无形的道理。

有形和无形,实际上是相对的。本末的关系,其实也是一贯的。无论由学识着手,还是从生活中体悟,都是同样重要,可以相辅相成。

【生活智慧】

(一)人生在世,即为一连串连续不断的生活表现。在洒扫、应对的过程中,体悟做人的道理。只要肯学习、肯实践,可以说处处都是学问,都能够学习。

(二)为学的次序,最好是由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由简单而复杂。因此从生活中学习,才是良好的途径。最平凡的行为中,同样可以体会高深的哲理。

(三)《论语》主张永不停止的学习,并且倡导从实践中学习。存有一颗永不厌倦的学习的心,人人都是我们的学习对象,事事都是我们学习的课题。所以《述而篇》要我们“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