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有“熊孩子”怎么办?惩罚,已经成了很多家长最常用、最爱用的杀手锏。但有时候,惩罚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抗拒、自怜......教育是一门艺术,代替惩罚的8个技巧,说不定能给家长们教育孩子带来启发。爱对了,共成长!
技巧一:转移注意力
把孩子对问题行为的注意力转移到帮家长做事或有趣的事情上
适合:不太严重或偶然性的问题案例。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拿货架上的商品。
反例家长:你再乱拿东西,看你爸来怎么收拾你!
正例家长:宝贝,你来帮我挑3个苹果吧!
技巧二:明确规则
明确表达强烈不同立场(但不攻击孩子人格)
适合:行为的后果比较严重,需要及时予以纠正、明确态度的问题。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跑来跑去。
反例家长:你这样跑太鲁莽了,罚你晚上不许看电视!
正例家长:我不喜欢你这样!小孩在过道乱跑会干扰别人购物!

技巧三:表明期望
对已经发生的过错不过分追究,并表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
适合:问题影响不大,属于主观上非故意行为。
案例:孩子把从家里带出去的玩具弄丢了。
反例你怎么又把玩具弄丢了,下次不允许你再带玩具出去。
正例我希望你能保管好你的玩具,下次它能和你一起回家。
技巧四:提供选择
提供给孩子合理的,且我们能接受的选择,给他们被尊重感而不是被强迫感
适合:行为相对顽固,但有可替代的可选择的问题;也可以用于引导孩子开始某种行为的建议。
案例:孩子在商场里跑来跑去。
反例家长:你再乱跑,我就不带你回家了。
正例家长:要么好好走,要么坐在购物车里,你决定。

技巧五:补充知识
告诉孩子怎样避免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适合:由无知而导致的失误,需要补充孩子相关知识。
案例:孩子把没盖笔帽的笔放在沙发上,染了一大片。
反例家长:你看看你干的好事,以后别用彩笔了。
正例家长:看,沙发都花了,以后用完笔就把笔帽盖起来,放在桌上。
技巧六:采取行动
反复建议多次仍然没有改正的,可以采取适当的行动
适合:相对严重的原则问题,屡教不改,表明正确原则。
案例:孩子在吃饭的时候反复玩桌上的物品。
反例你再不认真吃饭,干脆你就别玩了!
正例可以把桌上附近的东西拿远,说:“吃饭的时候应该专心,吃完饭你可以随便玩。”

技巧七:自然后果
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
适合:孩子存在一定的主观意识的行为,即“明知故犯”的行为,需要承担由此引起的后果。
案例:孩子在满是油的桌子上玩小汽车。
反例家长:别在上面玩!听见没,是不是要我没收!
正例家长:桌子上有很多汤和油,把小汽车都弄脏了,你要负责把它们洗干净。
技巧八:唤起同情
引导孩子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适合:孩子因不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身体和心理造成的伤害,而犯下的无心之过。
案例:孩子玩了玩具后,不能把它们“送回家”。
反例家长:快把玩具收好,否则下次不能再玩了。
正例家长:一起玩了以后不把它们送回家,玩具们很伤心呀!请帮助它们回家吧。
案例:孩子不小心打疼别人。
反例家长:你怎么打人呢?赶紧道歉!
正例家长:你碰疼小朋友了 ,他好难受,他的妈妈也一定很伤心,请过去安慰一下他吧。
针对特别顽固的习惯
有效的沟通
案例:孩子晚上总想玩耍、说话,不愿睡觉。
1、讨论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如:坐在一起,问问孩子,“睡觉前你喜欢你做什么?”
2、说出你的感受和需求。
如:告诉孩子,“妈妈今天上班很累,要早点睡觉,早点休息。”
3、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所有的想法都写下来。
孩子:听3个故事、看会电视、翻跟头、10点睡觉...
家长:1个小时游戏、9点上床聊会天、9点半准时睡觉...
来源:《父母堂》微刊
感谢您关注深圳教育微信,深圳教育新浪官方微博也精彩多多哟~欢迎关注!
如果你觉得不错,请记得点赞!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把它分享给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