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中阶段孩子的亲子关系和社会交往

 郑公书馆298 2016-03-25

亲子关系

初中阶段的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最纠结的。一方面孩子渴望外面的新鲜的关系,尤其是同伴的个体和团体关系,另一方面又不能完全脱离父母,无论是从经济上还是从心理上,还非常需要与父母的联结。因此,孩子常常不能平衡好这两者,有时喜欢同伴嫌家里烦,有时又认为同伴感情毕竟浅还是家里更温暖。

主要的纠结特征是

  1. 尊重家长、希望得到家长的帮助,又不能接受家长的教训方式或者不愿在家长面前露怯;

  2. 喜欢家长,同时又会挑剔家长的外貌、言行、职业等等,有爱之深责之切的意思,可参见上文“自卑”一节;

  3. 信任家长、虽然相信家长对自己的关爱,但同时又会经常怀疑家长的动机和言行;

  4. 想跟父母亲近,但是已经不愿意用小时候的撒娇模式,有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

初中阶段孩子的亲子关系和社会交往

初中阶段的亲子关系,主动权其实仍然掌握在家长手里。如果家长是开明宽容的,如果家长不挑剔指责孩子,信任孩子,给孩子空间,孩子不会背离你。这么说并不是要家长一味纵容孩子。对于你认为的原则性的事情,例如吸毒、性行为等,那么你要坚定明确地告诉孩子。怕的是无论大事小事你都要求孩子认为你正确、听你的,或者要求无条件服从不给讲为什么,那就不能怨孩子叛逆了。

初中生的心理咨询,常常一半时间给孩子单独做个体咨询,一半的时间花在家长的转变上,就是因为初中阶段的孩子还是比较被动的,家长的变化会极大地带动孩子的变化。或者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是“好哄”的。但是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也是固执倔强的,相比于高中生,他们更容易采取要么打要么逃的黑白分明的办法,要么被家长哄好,要么一点儿都听不进家长的话。所以,家长在这个年龄段的亲子关系和孩子的成长中,仍然扮演重要角色,同时,由于孩子在此阶段的脆弱和敏感,家长要更智慧、更真诚、更灵活,要更能勇于自我反思和调整,而不是把问题和责任都推在孩子身上。

社会交往

与老师的关系 初中的孩子不再是听话的小绵羊了,小学时的班干部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初中时的班干部就常常觉得自己夹在老师和同学中间,两面不讨好,非常难受。与跟家长的关系类似,初中生开始挑剔老师,有的是无来由地挑剔,只为了发泄情绪,但又不能摆脱老师,因此非常矛盾。

初中阶段孩子的亲子关系和社会交往

与同伴的关系

  1. 初中阶段的交友模式常常是三五人的小团体,不像小学是因为离得近而自然走到一起,是根据兴趣爱好或者个人喜好而形成的小圈子。

  2. 与同伴的交往也是矛盾的,一方面趋同,别人的发型、衣着、用语都会模仿学习;另一方面又会凸显自己的不同,和同伴存在竞争和区分的关系,以确立“自我”的独特性。

  3. 这个年龄段会特别在意同伴的评价和接纳。为了获得同伴的羡慕或者接纳,不惜冒险甚至违犯法规。同伴的负面评价和孤立对初中的孩子是极大的打击。

  4. 早恋在初中不普遍,但是也比较常见。暗恋的现象要多一些。初中生的早恋或者暗恋与高中生的还不一样,他们的行为更有点像追星,是认同对方、希望自己像对方一样,或者对方身上拥有自己特别渴慕、特别自卑的地方,希望获得。也有的早恋是在大家起哄下造成的,小团体中别人有了自己也得有或者别人挑战了自己,为了面子必须交个男朋友或者女朋友。个别初中生会发生性行为,但不像高中阶段那么明确或主动。

  5. 校园欺凌现象或者参加社会团伙的现象比较常见。初中阶段的孩子情绪会多变而且冲动,爱恨分明。有的孩子把怒火发泄到看不顺眼的同学身上,也有的是顺应小团体的意思逞能。如果法律或其他惩罚措施力度不够或者不为孩子所熟知,那么孩子会不计后果地做出很不理智的行为。尤其是家教不好或者有背景有钱等有恃无恐的孩子,更容易犯错。这里我要强调一个初中阶段常出现的同伴交往现象,即比较紧密的同性交往。

  6. 有的学派将其称为“假同性恋”期或者青春期同性恋。其实,这种现象与同性恋根本没关系,是在孩子开始对异性有兴趣并敢于交往之前,从小圈子交往过渡到更紧密、更私人专属的友谊。它与小圈子交往不一样,是两个人之间的更紧密的关系,其中的忠诚专一、私密性、嫉妒等情感都与异性恋有很相似的地方,但是几乎没有性行为。这是异性恋开始前的“演习”与准备,由于与同性更容易互相理解,由于羞涩胆怯等原因没有开始异性恋而又不满足与小圈子的松散关系,所开始的一种“闺蜜”或“哥们儿”情感。本来这种情感是纯精神的,就像绝大部分初中生的早恋不涉及性行为,但是近几年搅基谈腐盛行,搞同性恋在城市里是先锋的潮流的酷的行为,结果本来纯洁的友情被往歪里引,造成很多孩子的困惑。有的孩子不再敢与同性朋友有深度的交往,或者交往时心里都有芥蒂;有的孩子则逞能尝试,结果把友情搞糟了。

初中阶段孩子的亲子关系和社会交往

与家庭亲友的关系 初中阶段的孩子处在非常尴尬的时期,跟高中生以上的人比,他们还是孩子,他们自己也承认自己没有那么成熟和强大,这是自卑感来源之一;可是把他们归为小孩儿,他们又绝不甘心、绝不认同。在与父母的朋友或亲戚交往时,特别明显地能看到他们的无所适从,既不能像小学时那样理直气壮地叫了叔叔阿姨然后去自己玩儿,也不能像高中生那么圆熟老练地与成年人酬应,说出话来愣愣瞌瞌的,成年人也会对他们不好归类,大家都尴尬。家长也不必刻意规避这种场合,孩子必须经过这个阶段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家长只要做到不再像对待小孩子那样命令孩子招呼人,如果孩子表现出离开的意愿那么不要强迫孩子留下,更不要人前人后责备孩子扭捏没礼貌。总之,给孩子空间和自由度,让孩子自己体验和摸索,不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强求。

网络虚拟社交 很多初中生是明星的脑残粉。网络社交媒体上对初中生是有吸引力的,他们可以隐瞒年龄身份,不再那么自卑,可以旁观学习,也可以积极参与。遗憾的是现在的网络无法按年龄段区分,一些成人的二次元吧、语音cosplay等有很多初中生混迹其中。因为人生经历毕竟有限,又容易情绪冲动,被误导、被洗脑、上当受骗的可能性很大。对于网络安全,这不仅仅是家长的任务,更应该是全社会的关注重点和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