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经笔记之有关三阴三阳名称的描述1》

 野之老 2016-03-28
阴与阳在《内经》中被衍化为三阴三阳。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等篇就有:一阴为厥阴,二阴为少阴,三阴为太阴;一阳为少阳,二阳为阳明,三阳为太阳等等的记载。
这里的一、二、三与太、少、厥等都说明了三阴三阳之分是阴阳双方量的变化。这是《内经》为了更精确地区分阴阳能量的多少盛衰及利于分析自然界气象变化和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一种方法。
《内经》划分三阴三阳有三个方面的考量。考量之一为“划分阴阳的原本”:
阴阳学说原本来自《周易》。《周易》阴阳之中又有阴阳老少之分的方法,此不但能一般地反映自然界固有的辨证关系;同时也完全可以用来说明医学上的许多问题,因而为古代医家所普遍采用。
与此同时,我们从《内经》的许多篇章里还可以看到另外一些迹象:那就是随着中医学的日益发展,《周易》的方法显得越来越不够了。尤其当古代医家发现了人体许多颇不寻常的生理现象与病理变化的时候、人体脏腑经脉同自然界各种变化有着更为复杂联系的时候,《周易》中那种阴阳各分老少的方法也就满足不了中医的需要了。这时,一些勇于创新的医家便突破了旧框框的束缚提出了“阳明”、“厥阴”两个新名词。原来的二阴二阳就变成了三阴三阳;即太阴、少阴之外又有了厥阴;太阳、少阳以外也有了阳明。
以上这些很可能是古代医家在《周易》后天八卦的启发下而提炼出来的。《周易》之后天八卦认为:阴阳各分为“长”、“次”、“少”(乾卦生长男震卦、次男坎卦、少男艮卦;坤卦生长女巽卦、次女离卦、少女兑卦)。
但是,包括“厥阴”与“阳明”在内的三阴三阳毕竟是古代医家的创新,而并非全然之《周易》旧说。故此应该说,三阴三阳之分本源自《周易》,但在应用于中医学之后又有了巨大的创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