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典精读】伤寒误下,成上热下寒之格局!原文080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5-04-01 14:29:28)

 如踩薄冰 2016-04-04

【原典精读】伤寒误下,成上热下寒之格局!原文080

  (2015-04-01 14:29:28)
标签: 

佛学

分类: 伤寒论条文

原文080: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


【栀子干姜汤方】

栀子(擘)十四个,干姜二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胡老讲解

 

这个大下呀,古人这个大下就是指巴豆剂。这个巴豆剂古人常用的,究其实是个好药。但是巴豆剂呢,是一个下寒的(方剂),它是个热药。所以经过大下之后,“身热不去”,药用的不对,不应该用这个热药来去热,热还是不能去的。


“微烦者”,这搁个微烦,这个烦是栀子证。但是这里头搁个“微烦”这两个字就是暗含着有“干姜(证)”这种寒证。这个病由于这个大下呀,这也是误治了,寒热错综出现,所以既用栀子,又用干姜。栀子证是烦得最厉害了,他搁个微烦,当然这里头有干姜,由于大下伤中气了,伤胃了,同时寒也生了。这个方剂里头,在这一段里头没明白地说明,恐怕这个人有下利、呕逆这种情况,要不他搁干姜干什么?所以这个热烦也不太明显,但是还有,所以他用栀子、干姜,寒热并用,两个药。(所以)这个方剂呢,既有栀子证,又有干姜证。这个干姜证我们知道了,呕逆呀,胃虚于寒呀,或者有下利,这个干姜都可以治疗的。那么栀子呢,当然就治烦,烦热。


所以经过误治之后,寒热错综,(所以)这个药也是寒热并用,这是不相悖。现在有人说呀你看你(怎么)既用栀子,又用干姜?这没关系的,他只要有这种证,你这么用就不会错误的。他没有干姜证,你当然不能用干姜,没有栀子证,你不能用栀子。


这个段落呀都说得太简单,不够清楚。那么这个道理呢,他讲的是太阳篇,像这个方剂呀,你像干姜附子这类的方剂在三阴篇都有详细的说明的,在这里就本段,他说栀子是一个苦寒药,但是要有寒热错综的话呀,也可以与温性药配伍,意思不过如此。


 

胡老注解

 

伤寒,医误以丸药大下之,因使邪热内陷,身热不去者,乃栀子证的烦热,已非表不解的发热也,而只是微烦者,下伤中气,知非栀子证的纯热烦也,栀子干姜汤主之。


方解:既用栀子解热除烦,复用干姜温中止呕,故治身热微烦而中寒呕逆者


 

冯老按语

 

本方主治里为上热下寒之证,六经归属当为太阴阳明合病。


 

学生总结与体会

大下之后,导致两个结果:一是表热内陷于里,成烦热之栀子证;二是大下之后,极伤中气,胃气因虚致寒,成呕、利之干姜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