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青团

 苏迷 2016-04-10
到昆山去探访昆曲的遗迹,正好碰上春分时节,油菜花已经开满了郊野,黄艳艳的,在微风细雨中摇晃,虽然不全然是“杏花春雨江南”,或是“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那样细致的诗意,却另有一种乡野的春天风情,好像身穿蓝印花布的村姑,挑着一担担清晨采摘的菜蔬,走过雾气未散的田塍,勤奋的爽朗之中,透露着生命的清新。朋友带我驰骋过田野,到了梁辰鱼的故乡澜漕村,凭吊四百多年来昆曲的兴衰。村后有一条宽广的河道,据梁辰鱼的好友张大复在《昆山人物志》里说,当年戚继光大将军来访梁辰鱼,乘坐的艋艟楼船驶进来,铺天盖地,遮蔽了岸边的树影。缅怀昔日风光,戚大将军气势之豪壮,想来是让村民开过眼的,一定在茅檐底下议论纷纷了好几十年,还要跟睁大了稚幼眼睛的儿孙讲述,绘声绘形的,说戚大将军那口宝剑重八十斤呢,上面沾满了倭寇的鲜血,一层一层的,跟上了漆一样,红艳艳的发亮,倭寇见之胆寒,丢盔卸甲,逃命不迭。
  探访过澜漕村,我们回到巴城镇老街,已经相当饿了,在一家传统的酒楼用餐。老板端出一盘青团,说正是时节,刚做的新鲜青团,尝尝新吧。朋友说,青团是江南早春应景的食品,一般都在清明时节上市,过了这时节就吃不到了。本地的青团,是用田野里的麦芽草榨出的草汁,混进糯米粉,做成团子,上笼蒸熟,冷却之后就可以吃了。我不禁想到,现在是春分,到清明时节还有十多天呢,怎么时令提早了呢?朋友也说,真是的,全球暖化,节气的时段都不一样了,清明还没到,清明时节的花儿草儿却都赶早,冒出地面来了。以前都说“清明寒食吃青团”,现在才不过是春分,居然也有青团吃了。
  青团很好吃,黏黏的糯米粑,有一股浓重的野草味,当中夹着一层微甜的豆沙,中和了野草的苦味,觉得口中充满稍带辛洌的清香,介乎苦蒿与水芹之间,还有点村酿米酒的滋味。我以前也吃过的,好像没有这么鲜、这么糯,更没有这么在口中召唤早春气息的感觉。还记得第一次吃,是在苏州城外的甪直,经过一条青石板的老街,当地的居民摆在竹箩里卖,只觉得有点青草味,让人想到香港大澳街上卖的鸡屎藤米团,没吃出什么特别的滋味。
  清代袁景澜的《吴郡岁华纪丽》卷三有“过节寒具”条,说到寒食风俗:“吴民于此时造稠饧冷粉团、大麦粥、角粽、油、青团、熟藕,以充寒具口实之笾,以享祀祖先,名曰过节。”是说清明寒食期间,苏州老百姓做好一些食品,可供祭祀祖先,也用之为过节的食物。寒食节是冬至之后一百零五天,时节恰好接近清明,据说是为了纪念被火烧死的介之推,也只是传说而已,并不是可靠的历史。倒是老百姓传下祭祀祖先的礼仪,有了寒食的习惯,到了节令,就吃青团。徐达源“寒食”诗有云:“相传百五禁厨烟,红藕青团各荐先。”然而,清明寒食吃青团,并不是苏州独有的风俗,不但江南各地都有,荆楚(今湖南、湖北)一带自古就有此风俗。《荆楚岁时记》说:“三月三日,取鼠曲汁蜜和为粉,谓之龙舌,以厌时气。”
  鼠曲汁是什么呢?就是鼠曲草榨出的汁。鼠曲草,多在清明节期间采集,又叫清明菜。在长江以南,包括湖南地区,民间采摘其嫩茎叶洗净捣碎,与糯米粉拌和蒸食,称为“清明粑”。鼠曲草叶片像鼠耳,也称鼠耳草,是菊科一二年生草本植物,营养丰富,又有多种药用功能,味甘性平,具有祛风湿、利湿浊、化痰止咳之功效。现代中药研究发现,还有扩张局部血管、降低血压、治疗消化道溃疡、镇痛等作用。看起来,民间千百年来,累积了野菜药用的知识,在清明期间,到田间岸边采摘的野草,以之做青团的,不是朋友说的麦芽草,也不是随便哪一种野草,而是鼠曲草。
  离开昆山的时候,朋友送了我一竹箩青团,说香港大概没有,带点江南的春意回去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