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观点,认为淀粉类的食物是升高血糖的元凶,得了糖尿病,应尽量少吃米饭之类的主食,于是,就有人甚至每餐只吃菜,不吃饭了。这样做对吗?回答是:错! ![]() 不吃主食反而不利于糖尿病控制 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是为了减轻胰岛负担,减轻餐后糖负荷。但这是建立在控制总热卡,按比例摄入营养素的基础上,即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三大产能营养素的摄入不能厚此薄彼。而不是像有些人认为的饮食治疗就是少吃或不吃主食。 目前,有专家提倡,糖尿病饮食应为“高碳水化合物”。即在保证正常营养能量供应的基础上,使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占总能量的一半以上。医学研究证明,胰岛素分泌需要一定水平的血糖来刺激,如太低则不足以诱导胰岛素分泌,而血糖的来源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如果糖尿病患者对主食限制过严,经常处于半饥饿状态,使得葡萄糖来源缺乏,机体就必然动员脂肪和蛋白质来供能。当体内脂肪分解过多,其酸性代谢产物——酮体也会产生增多,机体不能充分利用酮体会发生酮症酸中毒;而另一方面,体内蛋白质过度分解,长此以往,患者将日益消瘦且抗病能力下降,极易继发各种感染。同时,在身体极度缺糖的来源的情况下,会调动体内各种升糖激素(如胰升血糖素、儿茶酚胺等),糖原分解及糖异生作用增强,引起反应性高血糖,以补充血液中葡萄糖的不足。如此导致恶性循环,这就是临床中有些患者反映的即使没吃饭血糖也会高的原因。 调整饮食结构,制定适合自己的饮食计划 糖尿病饮食治疗的真正含义是调整饮食结构,制订健康的饮食计划,使饮食适合病情的需要,但并不意味着要饿肚子或完全放弃所喜爱的食物。 既然碳水化合物对内源性胰岛素分泌起到关键作用,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计划里,就不能缺少主食,且必须按照碳水化合物占50%~60%、蛋白质占10%~15%、脂肪不超过30%的分配比例。怎样解决淀粉类食物和升高血糖的关系这是需要学习和掌握的技巧,并不是将进食后血糖升高的“责任”全部归咎于主食。 有的患者只根据口感“甜”还是“不甜”来判断可不可以吃这是错误的。如米饭、馒头、土豆、芋头、花生等,并不甜,消化吸收后必将分解成葡萄糖,如不加限制或单独食用,必将引起血糖升高;选择低糖指数食物、吃混合性膳食、增加食物中的膳食纤维成分、避免单一性碳水化合物食物及采用分餐食用等方式,都对对降低主食类食物升糖指数有利,是糖尿病饮食疗法中需要患者学习和不断摸索掌握的技巧。 事实证明,科学地控制饮食是糖尿病患者最基础的治疗措施,可避免糖尿病患者营养偏颇失衡。如果掌握得好,尤其是轻症患者,甚至只需饮食控制得当,照样可以控制高血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