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李庄上坝村感悟林徽因的四月天

 阿斌辽宁 2016-04-16

在李庄上坝村感悟林徽因的四月天

2016-04-12 新商报

沿着这一条小道,就可以走到前面的长江边。

“中国营造学社”旧址的路牌。

梁思成的弟子罗哲文题写的“中国营造学社”牌匾。

很多游客光顾左照环先生的小书屋。

林徽因的这张老照片,就挂在“旧址”她住过的那间小屋子里。

当年,林徽因常常带着她的两个孩子,从这条弯弯曲曲的田间小道上,走到不远处的长江边。

梁林旧居小院。

李庄上坝村梁林旧居。

“中国营造学社”旧址的守门人。

当年同济大学学生上课的旧址。

文图/野鹤闲云

云游途话

97

从李庄到上坝村可以花五元钱打的,只需要几分钟。可是我选择沿着一条乡间小道走过去,因为我听说梁思成和林徽因当年从李庄来上坝村,往返走的都是这条小道。上坝村依着山根儿角处,有一片幽幽婆娑的小竹林,沿着小路绕过竹林,就会看到一个四周围着矮墙的小院落,门楼正中高挂一块木匾:“中国营造学社”,那是梁思成在李庄时年纪最小的弟子罗哲文撰写的。这就是当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在这里的家,当地人管这地方叫“月亮田”。听起来像是一个很有浪漫情调的地方,其实那不过是一座农舍而已。

伴着春时四月天来李庄,就是奔梁思成和林徽因当年住过的这座小房子来的。在我读过的一些书里,这座小房子曾给自己留下太多的想象与思考。这里不仅是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的写作地,更有他们在那个多灾多难时代里,作为中国文化人留下的印痕。

梁家1937年从北京逃难出来,一路颠沛流离,1941年来到了李庄。本来就柔弱不堪的林徽因病倒了,严重的肺病使她几乎不能走动,大多只能躺靠在木床上透过窗口,望着天上的云来云往,挨着病中的时光。我站在那间小屋的病榻前,透过不大的小窗,能看到一个小天井,一片间有细碎小花的杂草,在自由生长。我想象不出,当年林徽因透过这个小窗子会看到什么样的光景,可是她倚在床铺上的那张为人们所熟知的照片,已成为她在李庄最真实的记录了。

从梁家出来,路过一片小竹林,然后朝右绕过几间农舍小房,顺着两边长满青菜的田埂,一直往前走就是长江边儿了。这里的江岸非常舒缓,浅浅的江水摇动着那疏密不均高低不一的水草,我这个闲人的到来,丝毫没有打扰这里的平静。在我脚前的不远处,有一根被江水冲上来的漂流木,在阳光下静静地横卧着。林徽因在不少散文里,都提到过这一带长江岸边的情景。病中的林徽因曾领着两个孩子,沿着弯弯的田间小道,来到江边玩耍。

在上坝村那些艰苦的日子里,梁思成成为了“全能男人”,除了经管中国营造学社公务及撰写“中国建筑史”外,还学会了给林徽因打静脉针,甚至为儿子梁从诫做“手术”。

天性喜欢热闹的林徽因,躺在病榻上给远在美国的朋友费正清夫妇写信,叙说在李庄的日子,成了她难得的快乐。当然,金岳霖与林徽因之间的情感故事,坊间有太多版本的八卦。据我所知,林徽因在李庄的时候,除了病痛之外,最折磨她的是寂寞。梁思成知道这一点,就给远在昆明西南联大的金岳霖写信,那个暑假,金岳霖如期而至,并在李庄镇子上买回几只绒绒的小鸡雏,放在院子里。温暖的阳光下,小院子里传出林徽因久违的笑声……

1945年抗战胜利,来到上坝村五年未曾离开过的林徽因,坐着滑杆来到镇子上。她像个孩子一样高兴得不得了。她和两个孩子在镇子里的小餐馆吃了饭,在茶铺上喝了茶,然后看了一场同济大学学生排球赛……不久后,梁家就搬去了重庆。而李庄上坝村,则记录下那个有着“人间四月天”般美丽女人的一段故事。

多说两句

在李庄的日子里,结识了七十多岁的左照环先生。他经营着一家小书店,平时除了向游客卖书外,也“近水楼台”地写文章研究“梁林”。在他的《古镇李庄》一书中,对“梁林”在李庄的往事,也有介绍。他父亲是李庄人,同济大学学生,认识梁思成和林徽因。离开李庄的那天,四月的小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青石板道上湿漉漉的。走在路上,我在想,林徽因的人间四月天,它的美丽究竟在哪里?相信那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情景,更是一种内心的世界,精神里的四月天吧……


点击展开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