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調心 @ 養生氣功 :: 隨意窩 Xuite日誌

 zombie851 2016-05-02


如何調心

調心是自覺地調控心理活動,通過意守達到入靜養神的目的。意守的方法很多,概括起來,不外乎守內景與守外景,守靜物與守活動,包括道家的守一與佛家的觀想。入靜的層次也可分為許多階段,概括起來,可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三個層次。

調心的重要性
  調心練意,氣功中起主導作用。因為無論是姿勢鍛煉,還是呼吸鍛煉,都是在意識指揮下進行的。 調心的目的是為了把主管人體思維活動的識神調理好,使其不損傷元神 元神識神的提法,在氣功界是道家學派的術語,但儒家學派、佛家學派也同樣從不同的角度注重探索人腦深層功能的開發。 元神是禀受先天之精氣形成的,它不受意識思維活動的支配而主宰生命活動,而識神是人感受後天萬物萬事後形成的,它主要是人對自然的認識及思維活動。 兩者相互統一,相互為用。 一旦識神為七情六欲所傷,將影響元神之作用,導致氣血陰陽失調而患病。氣功調心是採用多種良性誘導方法和手段,排除雜念干擾,使之進入恬淡虛無的狀態,進而達到抑制識神,保養元神之功效。

  人的精神意識活動是多樣的,在情緒上,有喜悅、愉快、輕鬆;也有憤怒、悲傷、緊張。前者為良性意念和情緒,有利於調節和修復大腦及臟腑功能;後者乃惡性的意念和情緒,可導致臟腑功能紊亂而致病。氣功的良性意念,如意想遼闊的海洋,綠色的原野,明月皎潔的星空,傾聽泉水叮咚之聲,默念輕鬆的詩詞,回想愉快的往事等。這些良性意念對人體的精神產生良性影響,通過心理生理效應,使患者病體得以康復。

  此外,意守可排除雜念,使大腦入靜。更重要的是通過意守丹田,結合腹式呼吸,誘發真氣凝集,調動其循經活動,有助於加強各臟腑功能活動。意守其他部位亦可得到相應的效果。

調心的方法
  1、鬆靜法

  放鬆入靜是氣功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功法。人們生活在社會和自然之中,必然??要受到各種自然、社會的因素影響,在一定的條件下,造成身心緊張,氣機失調,而生百病。因此,練功首先要消除緊張狀態,時時注意精神和形體的放鬆。放鬆法有內外深淺之分,外鬆所表現的是解除身體、四肢、肌肉的緊張狀態;內鬆所表現的則是意念方面的鬆弛。一般來說,掌握外鬆較內鬆容易。鬆的鍛煉有一個由外到內,由粗到細的兩個不同發展階段。

  練功姿勢擺正後,首先是使全身放鬆。所謂放鬆,就是通過意念引導,意想身體如棉花樣地鬆散,似海綿般的柔軟,像白雲似的輕悠,逐步使自己的身體從頭到腳,從表到裡,從上到下,從左到右都放鬆,並貫穿練功全過程。這種方法通常稱作意鬆法。通過意鬆法的鍛煉,誘導入靜。通常採用局部放鬆法與三線放鬆法。 這樣一鬆一靜,逐步進入身心放鬆狀態。這是初學氣功者常用的入靜法——鬆靜法。掌握好此法的人,容易入靜,靜下後就更容易體會 鬆。鬆與靜是相輔相成的。

  

2、意守法

  意守是氣功調心調意的基本方法,古稱守一。意守就是思維集中,即在身心鬆靜的情況下,意守在身體的某一部位或穴位,這樣,攝心歸一,專注一處,就有助於排除雜念,聚精會神,即以一念代萬念,達到入靜。其實上述鬆靜的過程也是意守的過程,只是意念較為分散,多用想像的心理活動,此處注意力較為集中,可進一步加深入靜,提高練功的效果。所以入靜是目的,意守只是手段而已。此外,尚可通過意守鍛煉,使意氣結合,以調動人體內氣,促進內氣的聚集與運行,進而調整臟腑的功能,強身治病。

常用的意守方法有以下幾種。

  (1)意守丹田法:丹田,是內丹家藉以鍛煉人體精、氣、神以成丹的處所。因其具有農田般的生產意義,有使人獲得如金丹一樣的效果而得名。丹田有上、中、下之分,這裡所述練功中常用的部位為下丹田。丹田為性命之祖,生氣之源。練功時意念集中到丹田部位,稱為意守丹田。意守丹田不僅可以幫助身心鬆靜,而且有導氣歸元,交通心腎,培補元氣的作用。意守丹田對各種虛損證都有一定的調理作用。

     (2)意守命門法:命門在十四脊椎之下,恰在臍正對之後腰部,為督脈的重要穴位,有生命的門戶之稱。命門與兩腎及丹田構成人體元氣的匯集、貯存中心。與丹田一樣,命門對人體生命活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意守命門與意守丹田一樣,具有異曲同功、相輔相成的作用。所以又稱命門為後丹田。意守命門亦為歷代有關專家所重視。凡命門火衰,腰部酸疼,腎虧之疾,均可意守命門,以培補真元,壯腰強腎。在練功過程中,往往先意守丹田,逐步深入至命門。

  (3)意守穴位法:經絡穴位是人體經氣匯集出入之所。練功中,因人因病不同而意守某一特定經絡穴位也不同。意守穴位,不僅能起到誘導入靜的作用,還能調動經氣以達到調整臟腑功能和防病治病的作用。如意守上部和下部穴位,分別對血壓升降有不同作用。現就臨床上常用的意守穴位介紹如下。

  百會穴:位於頭部巔頂,其下腦中為道家內丹術上的上丹田,也稱祖竅和泥丸宮,為諸陽經之氣匯集之處。練功中意守此穴,能升提一身之陽氣,調整機體的陰陽平衡。有益智健腦,補陽升陷的作用。可調理因陽虛及中氣下陷引起的腸貧血、低血壓等。但高血壓者及上盛下虛證患者不可意守此穴。

  膻中穴:該穴位於兩乳之間,為脾、腎、心和心包等??經絡與任脈匯集之所,具有益宗氣、健脾胃的作用。膻中與心、肺兩臟共存於上焦,與此兩臟功能關係密切。內丹術稱此處為絳宮,為中丹田。意守膻中,還對某些婦科疾病具有一定的調理作用。

  會陰穴:此穴位於前後陰之間,為任脈與督脈、衝脈交會穴,是任、衝、督脈的發源與匯集之處。意守會陰,可起到煉精化氣的作用,對於陰虛陽亢等症及泌尿系統疾病有一定幫助。

  足三里穴:該穴在膝下3寸外側凹陷處。本穴可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意守此穴有治療腹脹滿痛,胃納欠佳的功效。國外有人稱此為長壽穴。

  大敦穴:在大拇趾外側端。頭脹頭痛,上病取下,可意守此穴以減輕症狀。

  湧泉穴:在足底前三分之一足心凹陷處,為腎氣之根。意守此穴,具有引氣歸根,育陰潛陽的作用。對神經衰弱、高血壓、心髒病、失眠等症有一定幫助。

  勞宮穴:此穴位於手掌心,為心包經之要穴,對調節心腦功能有重要作用。意守勞宮或與湧泉穴交替意守,有交通心腎的作用。

  此外,還可意守病灶,疏通病灶阻塞的氣血,有利於治療。 此法類似針灸治療時取阿是穴。在臨床上可酌情運用

  3、意守呼吸法

  (1)數息法:即在練功中默念自己呼吸的次數,以一呼一吸為一次,可以從一到十,或從一到百,乃至千,如此周而復始,有助於入靜。練呼則數呼,練吸則數吸,可使心注於息,意不散亂、一般數息幾百次,待思想比較安靜下來,全身舒適後,就不必再連續數息,而改為聽息或隨息。

  (2)聽息法:此法是莊子提出來的。它是在數息法的基礎上,進而採用聽呼吸出入之聲音的方法,以誘導入靜。正常人一呼一吸是沒有聲音的,此法只是藉助聽息,萬念歸一,以助入靜,提高練功效果。

  (3)隨息法:該法是在數息法、聽息法的基礎上進行的。如心情安靜,就用不著數息、聽息,只須把意念跟隨氣息自然出入,即心息相依,意氣相隨,以誘導進入寧靜境界。

  (4)止息法:此法是在隨息純熟之後,意念不隨呼吸出入,把心意若有若無止於鼻端,修正之後,有全身似乎已不存在的感覺,進入高度入靜狀態。

  4、默念法

  此法是用意默念詞句,但不發出聲音。可默念自己喜愛的詞句、歌賦、音符等,以排除雜念,誘導入靜。練功者可依據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運用。如高血壓或神經衰弱患者,常有情緒不安,可默念血壓下降身心愉快之類有益疾病痊癒的詞句。或隨呼吸的節律,吸入時默念,呼氣時默念字,此法極有利於機體放鬆入靜。 這時的呼吸一般是悠勻細長的,默念時用意要輕。或依據自己身體疾病的虛實,默念六字訣

     調心的要求

  1、對鬆靜的要求

  整個練功過程中,松靜是基本要求。練功初期,身體姿勢擺得自然、平穩,全身各部無緊張、不舒服,這已進入初步放鬆入靜階段。進一步放鬆到哪個部位,便感覺到該部位如棉花樣地鬆開。此時對外界反應很少,手足溫熱,或有氣感,身心輕鬆安寧。再進一步,雜念全無,時間觀念不清,呼吸綿綿深長,整個身體似有似無,達到較高的松靜階段。對上述要求,重要的是需有個鍛煉過程,逐步體會,不可急躁,不能執著追求,以免適得其反。

  2、對意守的要求

  掌握意守的要領,對提高練功質量有益。這其中主要是把握意守火候。這是實踐性很強的問題,練功者在親身實踐中自行調節,才能達到適中的程度。 古人說:不可用心守,不可無意求,用心守則著相,無意求則落空,有意無意稱功夫要求練功者用意不用力,用意要輕。氣功中的著意、著相、執著正是用意重的表現。著意就是注意部位時,要求意守部位時間長,被意守的部位很明確,硬要想著部位;著相除指著意外,有時單指存想、觀想太過而言;執著是說練功中片面強調追求某種現象,有時也是著意、著相的總稱。這三者都可能招致頭痛,頭脹、精神緊張等副作用。所謂用意輕,就是練功者對意守的部位採用一聚一散的方法,意念集中到所守部位,即可放鬆,或意守部位比較模糊,似守非守,若有若無。

  3、對默念法的要求

  默念法對初練靜功難入靜者很適宜。它可誘導思想專一,排除雜念,也可減少昏睡。除此之外,默念法還有兩點作用:一是利用默念字句的自我暗示作用,從而收到預想的心理——生理效應;二是有益於聲符振動。默念內容應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選擇,其原則是字句簡潔明了,發聲柔和,字字分明,聲音只能自己聞到而不能發出音來;即聲發於口,聞之於耳,察知於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