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笔记(19):印度文明中断过吗?

 红豆居士 2016-05-13

 在十八世纪之前,国际上一般认为人类的信史,包括印度的《吠陀》(成书于公元前二十世纪到公元前十世纪,其他信史是希伯来的《圣经》和中国的《五经》),这说明印度文明的古老,但印度古代文明与华夏文明不同,她缺乏史学编撰传统,但印度有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两书编于公元前五世纪前后)。

关于印度的古老文明,一般认为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以哈拉帕文化为标志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主要地域在现巴基斯坦境内,衰落在公元前2500年前后),二是恒河流域的印度古典文明(兴于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500年之间)。笔者并不知道印度古代文明曾中断的说法所凭所据,也许在于印度河文明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才被考古发现,也许在于其文明的主要标志印章文字尚未破解,也许在于今人尚未搞清哈拉帕文明鼎盛后衰落的原因(有推测毁于降雨量的减少和远程贸易的中断)。

在哈拉帕村的考古始发现印度河文明以来,人们在印度河流域不断有新的考古发现,特别是在巴基斯坦西北部的梅尔伽赫的考古新发现,证明印度河文明的地域异常广大(相当于现今整个西欧,比早期的伊拉克或埃及文明都大很多),其文化、艺术、文字和技术(包括度量衡)具有相似的统一性,已开始种植小麦、大麦和棉花(信德地区是棉花种植的发源地。现印度地区没有早于公元前3000年前的农业种植记录,中国在唐代才从印度引进棉花种植)。如以梅尔伽赫文化为新的印度河文明的代表,梅尔伽赫文化与苏美尔城市文化处于同一时期(大致在公元前6000年前,比哈拉帕文化繁盛期早约4000年)。从一定意义上说,梅尔伽赫文化鼎盛时期比埃及或美索不达米亚文化更为先进。在公元前5000年前,梅尔伽赫文化就出现了手工业的专业分工(滑石切割专业化),与两河流域文明的人们开展了远距离贸易(绿松石和青金石),已使用长条形平凹砖(哈拉帕城市文化最为显著标志之一的建筑用材)。

尽管印度河文明的印章上的文字至今未能破解,但这并不意味着印度河文明的中断。考古发现证明,印度河文明应是达罗毗荼语文明,约在公元前1700年衰落(大城市荒芜废弃,而小城镇继续存在)。达罗毗荼语与伊朗古语埃兰语的联系紧密,似乎与拉丁语、希腊语同源(一种早已消失的母语,达罗毗荼语、希腊语和拉丁语是其语言的三个分支),而实际上它比希腊语完善、比拉丁语丰富,更显得洗练优雅。达罗毗荼语虽在印度河流域被雅利安人的印欧语系所同化,却留在了《吠陀》等印度古籍中,甚至至今存活在印度南部(约有1亿人尚在使用)。至少在公元前3000年就已经存在的达罗毗荼语文化,被迫转移到印度南部,与后进的欧印语系文化的融合(公元前1500年,尽管从高度发达的城市文明退到乡村文明),但最终形成了灿烂的印度古典文明(即恒河文明):其规范保留至今的宗教地理学(延续了2000多年,曾被玄奘亲眼所见和记录),建立了新的文字系统(婆罗米文),以印度传统宗教泛灵论与雅利安献祭宗教结合形成的宗教哲学(以《奥义书》为最杰出的代表,在世界思想史上地位显赫。最近在印度安拉阿巴德发现的女神神庙可回溯到公元前11000年前,其建造风格仍在现今的一些部落采用),与西亚和欧洲一神宗教完全不同的影响深远的佛教(佛陀)和耆那教(大雄),以十进位制为代表的天文学、几何学等多种学科,还有前面反复提到的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薄迦梵歌》说道:“所有具有不同信仰的民族,不管他们选择哪种形式来满足他们的渴望,归根结底,他们的宗教崇拜同宗同源。”现今的印度芩德曼格拉姆,印度教徒、基督教徒、穆斯林以及犹太教徒依然相邻而居,至少说明不同文明间的和睦相处,并非为华夏文明所独有的特质。

英国人迈克尔·伍德说过:自古以来,印度人对文明的定义与西方完全不一样。西方人宣扬个人主义、物质主义、理性和阳刚之气。以此作为理想。印度的伟大传统坚持非暴力、克己、内在生活和阴柔之美,以此作为文明基石。历史上充斥着穷兵黩武的帝国,唯印度创造出一个精神的帝国。印度把精神探求作为生活中心。这样的印度文明如果说曾中断过,那华夏文明中断的次数要超过印度文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