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的发病率近年来不断上升,结节直径与恶变可能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细针穿刺活检(FNAB)因安全、价廉,在甲状腺结节的临床决策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对于可触及的大的甲状腺结节,FNAB 的准确程度仍然存在争议。 有的学者认为甲状腺结节的恶变可能随着直径增加,并且之前有一些研究显示 FNAB 的假阴性率也会随着直径增高,所以建议对大直径的甲状腺结节常规手术。 先投个票吧,看下多少医生与你的观点一致。 下面再来看看作者观点,希望能引起大家思考,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最近,土耳其 Bestepe 博士等近日发表在 Surgery 上的一篇研究称: 该回顾性研究纳入了 2007 年 11 月至 2014 年 12 月之间在作者所在的外科中心做甲状腺切除的 2463 名患者,并根据术前超声测量结节直径的结果将患者分为 ≥4.0 cm 组和 <4.0 cm 组,后者被进一步分为 1.0~3.9 cm 组和 <1.cm 组,多发结节以最大的结节的直径为入组依据。 研究统计分析了患者术前评估甲状腺结节的超声学特征,术后病理结果,所有 ≥1.0 cm 的结节、有危险因素或有超声学恶性征象的 <1.0 cm 结节的术前 FNAB 结果。术前细胞学诊断为良性,但术后病理证实为恶性的为细针穿刺的假阴性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 4.0 cm、1.0~3.9 cm 两组恶性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1.0 cm 组的恶性率明显高于另外两组。 但是,由于该研究纳入的 <1.0 cm 组的病人均为手术病人,其中大部分人超声存在有恶性征象,并且采取 FNAB 的患者也是通常存在有家族史、颈部放射史等危险因素或者超声有恶性征象,这也许会导致偏倚,所以并不能认为 <1.0 cm 的甲状腺结节的恶性风险更高,不能得出结节的直径大小与恶性率之间有关系,更不能将 ≥4.0 cm 作为手术指征。 研究还显示 ≥4.0 cm 组的假阴性率明显高于 1.0~3.9 cm 组,但从总体来看,假阴性率(4.7%)并不高,所以对于临床上遇到 ≥4.0 cm 穿刺结果为阴性的结节时,还是要综合临床、超声资料等综合分析,不建议常规手术。 研究同样发现对于 ≥4.0 cm 的结节,除了回声之外没有超声学征象可以帮助我们鉴别良性和恶性,也没发现可以用来鉴别真阴性和假阴性的结节的超声特征。 本文由丁香园普外频道学术编辑 刘颖 编译,原文标题:Malignancy risk and false-negativerate of ?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in thyroid nodules ≥ 4.0 cm 编辑:程培训 精彩推荐 回复「1720」,获取甲状腺手术技巧(附手术视频)。 欢迎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普外时间,普外时间,最懂中国外科医生。 |
|
来自: 昵称33555554 > 《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