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祝大彤师太极武学思想概述 1 作者:曹树人 倪侠杰 勇建慧

 小功架 2016-06-07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祝大彤师太极武学思想概述》 0点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祝大彤师太极武学思想概述》祝大彤先生(中)和曹树人先生(右),倪侠杰先生(左)
作者:曹树人 倪侠杰 勇建慧

前 言
序 一 大 道 良 师
序 二 进了门找不到门
序 三 道法自然
第一篇 真人之息以踵---太极修炼秘钥
第二篇 大道真言---九松十要一虚灵
第三篇 不二法门---太极拳学正途
第四篇 探源寻本——太极拳思想
第五篇 其大无外 其小无内---太微拳学理念
第六篇 正道玄机---太极阴阳纲要
第七篇 大道无为而有象---太极拳道学
第八篇 有无之间-----太极空手学说
第九篇 中庸之道——太极拳中正学说
第十篇 天下之至柔驰聘天下之至刚
---太极拳技击
第十一篇 松柔艺术,空虚性天——太极浑圆法则
第十二篇 吾道以一贯之---太极拳学正轨
第十三篇 天机归元——太极拳学养生理念法要
后 记


前 言

北京祝大彤老师,青年时代即从学于太极拳大家、被誉为当代“太极泰斗”的吴图南先师(1884-1989),已得拳学梗概,其间又曾得到杨澄甫弟子汪永泉大师指点诀要,略可融会贯通,最终皈依于杨禹廷宗师(1887-1982)之门。其尊师重道求学敬业之真诚,探源寻本行功析义之刻苦,历数十年而不变,尤于杨师门中行九年苦禅,心不外驰,终于二式阴阳得大自在!功成而不自秘,开示于天下,乃真正尊三丰祖师“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之教者也!其胸怀之宽广,绝非常人可比!
吾等不敏,自受教祝师座前,顿觉天空海阔,虽不敢言已得祝师大道圭臬,然于入门法理或略有管窥,此十三篇者,概述体识祝师武学精要之一斑者也,欲使天下修学太极拳者,皆知自然之事理,人人可以“益寿延年不老春”矣!。


序一 大 道 良 师


河图洛书,记数成典,代绳载事;轩辕羲皇,铺陈阴阳,替天司化,乃吾中华文明之始也。然大道者、先于天地而生,是故太极之理也、亦先于文明存焉!
自三代以降,太上临凡而道德始布。无上南华接续正统,指虚静而生无为之境;仲尼墨翟沾濡余辉,导和光而沐同尘之心。尔后人心不古始有东华传法,战乱迭起方来天师设教。奈何愚民无知、难生正见,致使千百年间唯:正阳、纯阳、重阳祖祖秘付心印,希夷、火龙、紫阳师师单传法脉,道统之继续、仅能不绝于一缕而已。
吾三丰祖师,祖述太上、师事火龙,先于两宋间显化四方,继于元明时蜇居武当。阐发幽微,广布玄机。融太极真意:形迹于肢体、留神于心田。在动静开合间得脱胎换骨之妙觉,是为性命双修;于阴阳变化中寻天清地浊之根源,故名道法自然。
自拳学肇造四海传流,六百年间派系林立,弃道修术各执一端。虽有王宗岳先师指师于前,复经武禹襄先师导引于后,无奈正学坦途,往往示人以无名。仍是崇技尊术者众、向道修心者寡。日久而世人莫辨真伪矣!
然拳学道法、实为一体,以拳体道原是不二法门,以道行拳向为人天所依;况命理性天为自然所在,以性养命可得后天之延续,以命炼性可体先天之灵机。祖师本意,莫非此乎?
北京祝大彤老师,自幼受父辈熏染,遍参各派,杂学百家,终于杨禹廷宗师处得识
大道本原。潜心究学,苦修本体,五十年至今未尝一日间断,已能在肌肤毫发中窥透阴阳之变化,于神意寂静时悟识无我之真实!余追随祝师,觉师传妙理:能于平淡中察玄机,可在虚无中参大道!无极太极、其理法真正出于天成,自然而然、凡行功通同循乎被动;效真人之息、松脚可得,欲随心所欲、退力即成;顶分阴阳、可在一条线上找一致,神意舒展、当于高低点中寻规范。余观祝师:浩然正气常不离乎胸中,传授法理每可见于行迹。道德高人即师为是耳!余何幸也?学有明师!敢不竭诚尽心致力于正法之延续。虽然,亦不敢以传人而居!沾染吾师大道光辉之一斑、斯愿足矣!
乙酉五月将学习新得结集成册以备呈师指正 温州倪侠杰

序二 进了门找不到门 曹树人

乙酉正月二十晚上,余在祝师家中求教时,祝师说了这样一句话:很多人进了门还找不到门! 老师语重心长,余却一头雾水。因为语近矛盾,所以困惑数月,现在多少有点明白了:进了门是说形式上拜某一人为师,即算进了老师的门户,还找不到门是说入了师们却没有掌握正确的行功法理,仍是盲打瞎练,不过是空有一明师弟子之虚名而已。

有缘拜识了明师,有份得列为门下,理应刻苦求学、一志上进,求学什麽呢?学师如何做人、如何教人、如何练功! 学生对老师最重要的是:学不到正确的练功方法,既继承不了老师的东西,哪老师要你这徒弟何用? 同样的作为入了门的弟子,不认真努力、钻研探究争取得到师门真传,使艺术薪火、承传不绝,哪你要这虚名何用?除了给老师丢人,更有何益!

这话扯的远了,其实想说的是:实际上如果掌握不了正确的行功方法,就永远是门外汉。功夫并不因为你进了师门而送到你身上;同样的道理,如果掌握了正确的行功方法,即便你并不属于哪个流派或是那个老师的传人,那也是在太极门里边!

这是不是先贤们的的意思呢?
乙酉十月树人志于起心灭缘


序三 道法自然 勇建慧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两千多年前的这句训教,昭示了天地人与道及自然界的法则。其含义深远,涉及之广泛,理法之精微,可以说是含藏万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纵观艺术类的形体运动,无一例外的把自然定为最终要达到的境界,太极拳自然也毫不例外。
祝大彤师所教授的太极拳,被动练拳法即是体验(道法)自然运动的精确指南。
所谓被动练拳,即是形体运动完全是在心神大脑的感觉支配完成的。肢体自身不能有主动进退转换之意思,只能是依理循法的行功过程中,如手足都是在不知不觉中被动舒展或卷屈收回。也就是说:行功方法正确了,肢体自然会行动,不须人为的有抬手动脚的思想和形式,如起式的双手前 :如果行功依理合法正确,则双手不加丝毫力就会自然升起,反之即违背了太极拳自然运动的法则。
主动即属有意,主动则有识,有识必有知:你有了一大堆自己的东西,如何能说是“道法自然”?自然应该是自然而然的显现。正确的行功法,都是无意识的,肢体运行也都是不知不觉中完成的,好像天生本来就是这样。如此行功练拳极具舒适感,行功时似在太空中遨游,其乐无穷;静时如在母腹中蓄养,自得其和。陈鑫所谓:一生无事求太和--前人有“站立水中至颈深”的意境及练拳如在空气中游泳的说法,笔者理解祝师行功法理,以为以游泳之意行功,无非追求的是体会空气中阻力,仍是有所做为--及有为之法,与自然规律不符!试思:若存游泳之念头,必生用力之形体。有力之后,在强用意念压制使力不能露头,再装出一副轻松表现,还能自然吗?况且若蓄意去求得于自然界沟通,已生以己为主的概念,太极拳行动求的是道法自然的无我之境,行功者应该是在求同于自然界变化一致的指导思想下,默体天地间生机流行,神意如在太空中遨游,与天地相融合--此方为大自在!


第一篇 真人之息以踵---太极修炼秘钥

数千年前,自从先秦道家的宗祖指出了异于常人的真人形象“其寝不梦、其觉不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庄子*大宗师》)后,就成为后世学仙修真的标准,尤以“其息深深”的境界奥妙难穷!其要处虽经庄子诠释---真人之息以锺,但人多以为是即成功夫,于法无补。降及汉唐五代宋元之间,道学昌盛,经典泛滥,大都从炉鼎立论,求降心火而入丹田,交会龙虎相济于水火;或论以头为根足为梢,根固自然枝荣。其实足在先天为梢,在后天即为根!先贤示者是即成之法,凡人以仙路为己任,舍本逐末,所以修道者众,功成者寡一何愚也!按人身阴阳经脉,多源足下,所以近代大家如陈撄宁、南怀瑾等皆本老子“抟气至柔”法而倡以静坐先求理通气脉,正是明道而渐修入手的正法。自宋元间三丰祖师以大道无为法理演人身有形之相(太极拳)、于动静开合之间体验阴阳生机,欲 “天下豪杰延年益寿”,天人合一的养生妙要方始普通人间。昔武禹襄先师依据祖师遗教,指出太极拳之要为“其根在脚”发人深省。吴图南先师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即著书立说、极述其要,他说
“足为全身之根源,足动则全身动,足停则全身停。(此语可为拳经“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的注解--树人)故练国术者应注意足之所在地、而定攻守之计划。步法敏捷,身法活泼,进退得体,攻守得当因敌变化、以示神奇,皆在足之一举一动。语云:举足轻重即此意也……足跟维持平衡也……足掌为全身重量之所寄,且能够转移重心……足趾亦能维持平衡……”
因脚而有步,有步即有法。太极行功十三式中步居其五,足在行功走架、进而以拳体道的过程中的重要性,自不待言,但怎样正确的修炼呢?祝大彤老师在继承吴图南先师等大家理论的基础上,师古法道、博学多思集四十余年行功体验,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石破天惊的提出了修炼太极脚的概念和理法!认为“不练太极脚焉得太极拳、那有太极功?脚下无功夫,周身怎放松?并根据杨禹廷先师“脚平松落地,不可踩地,脚与大地融为一体,周身不要挂力”的要求做为指导思想,大胆舍弃现有太极拳行功自上向下沉降而形成五趾抓地的练功方法,明确指出:太极拳功夫在脚下,所以放松应自脚下开始!具体的方法是在“脚平松落地”(杨禹廷语)的情况下,松脚趾、松脚掌、松脚根。怎样松呢?退去本力即可。退去本力后的脚与地面似有空虚感,好像身体并未站在地上似的。祝师描绘这一景象:脚下离虚入仙境。再依次向上放松周身各处,会觉得周身内外都有下沉感。双足即感沉稳又觉轻灵。这种沉稳是自然扎根于地的感觉,与五趾用力抓地获得的一定程度上的稳定不同;轻灵也与减重感不一样,而感到是沉稳后一股清气上升形成的。祝师说腿脚神经植根大地,自然沉稳。松脚后一直到顶。虚灵神顶做好了,自然会“满身轻利”,这种现象正是道家性命双修功法中所说的的“与天地之气相往来”!脚松后阴阳虚实呈现于周身内外,彼时可充分体会拳经中所说“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之意境。体用中可毫无行迹的运用虚实转变的自然法理而发人于无形。按照《十三势行功心解》要求练习太极拳者: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只有松脚後先求得自身上下内外的统一。才能真正做到“迈步如猫行“的轻灵地步。如果说“真人之息以踵”是成道的境界,那麽松脚行功即是通往这个境界的唯一入门法!实属祝师在太极拳内修领域中划时代的贡献!
发前人之未明处:言先贤之未道诀,诠释大道正修途径,不传之秘,公诸于世!祝师之胸怀广阔,可见一斑。
自从祝师提出太极脚的概念并揭示太极脚内修秘法使100年来的太极理论有了质的突破。在依照祝师所教行功法理的具体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只有先放松脚下、周身内外才易于放松。脚下放松,自然下沉。行功日久脚下真正的轻灵稳健自然发生,才能承担“劲起于脚跟”的重任,也为最终以拳体道而达到 “无形无相”地步时的踵息打好了根基.

放松脚下的理论祝师指示甚明,而放松的方法祝师也再三指示:脚平松落地,依次松脚趾、脚掌、脚跟及脚踝------退力为松,尤其是那两句极形象的话:站上厚毯找放松,脚下离虚入仙境。(厚毯不一定人人能找到,可以想象成如站厚毯)或根据用意不用力的原则,可知以退力的做法而达到离虚的感觉是放松的关键。人的脚置于地上,起码有一百多斤的自重需承担。仅凭想象退力而要达到离虚,显然是不够的。如何正确的理解这个退力的意念及离虚的感觉呢?先要弄清什麽是离虚,《太极拳轻重浮沉解〉载:双沉不近于重,则为离虚。又说:双沉不为病,自尔腾虚,与重不一。沉是因为放松造成的,所以不是病,重是用力做出的,所以是病。沉而能自然有“腾虚”的感觉:站在地上却未有站在地上即有并未踏实的感觉,客观现实脚虽站在地上,而在感官上脚掌与地面已不接触,所以才会有腾虚(腾在虚空)离虚(离地成虚)的感觉。这种感觉有的时间就像脚与地之间有一团气体弥漫,其实感觉自己的整个脚底掌都成了一团气雾---当一开始想到放松退力就这样做,那立刻就会体会到脚下离虚及一股无形劲意或可说是腿脚的神经向上贯通而带给身体的松舒感。继续向上感觉整个脚掌(上下)脚踝都渐渐的被一团气雾笼罩或渐渐气化了---脚、踝都成了气体、骨肉都变成了气的那种感觉。这样去做放松九大关节,哪儿紧张有力,就让它气化自然放松,周身上下内外任何一处都可以这样。气化不是找一团气体来软化某一部位,也不是某一部位变成了气体,而是让某一部位都融在一团气雾里,使这一部位变得松柔寂静,积聚一团无形真气,裹体温揉,而使身体由局部而至周身达到柔和的感觉且最终由意识形态的感觉到身体生理变化的实有。这种方法即是老子在两千多年前所传的“抟气至柔法”!(见道德经〉第十章:抟气至柔,能婴儿乎?)
更令人惊叹的是这种方法与佛教禅修的白骨观想法毫无二致,不同者一白骨一气雾而已。 (《佛说禅秘要法》载:佛告迦希罗难陀----先当系念著左脚大趾上,谛观指半节,做泡起想,谛观极使明了。然后做泡溃想,见指半节,极令白净,如有白光--)所以笔者每解点滴理义,或于师授法要略有所明时,常觉祝师追溯前贤其所授法旨往往与仙、佛妙理相通贯。真正“学究天人”信为当今圣贤。但这是纸上谈兵者所难以理解体会到的----
今人又多以所谓之猫步来代行脚下功夫。
猫步一词不知始自何人,今又有人称为太极步。其多为学太极拳者学练,流传颇广---余在京沪豫冀鲁陕甘湘赣新疆等地皆曾见到。其形一足立定、另一足经其内侧向前或侧位落地后立定,转上另一足。肢体其它部位不需运动、随左右足行即可;考其源亦无外乎禹步之滥觞也。具一定拳术腰腿功夫者习此法,可得初步之规矩。然此法实非太极门功法,太极步一说不知何人为始作甬者也。太极之为理、为法也“一开一合绝无勉然、一动一静恰合天然”[见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而猫步之练法,刻意求轻捷灵便、存心显缓急之形,求一定腰腿功力尚可,欲得太极之神髓则绝无能由!查太极拳经典虽有“迈步如猫行”之说,练猫步者多以此为依据,实乃未解先贤真意耳!察猫之行走:其神也舒适、其意也宁静、其行也安逸、其脚也轻灵,望之可喻为安然自在也。然观今之习猫步者:睹其颜则故作平静、察其心实欲惊雷闪电,故知其所仿者乃猫遇警袭敌前之神态也。维此法古已有之即各派拳械中共有大同小异之“灵猫扑鼠”是,乃应用之身法、迹象太重且落于对待,轻灵亦是人为非自然法相岂得谓之真轻灵?经典之意必是弃繁而就简---此理从大道至简直理而来---读书而不求甚解、每至偏差如斯令人叹惜!此法常人偶一为之亦无不可,所谓学欲广博也;已具根基者习之、事倍而功微;年老体弱单以健体为目的者切切不可习练!女性尤不宜!久之妨害生理,其害与马步同。是故学拳行功宜求明理之师!无师者亦当自我验证:无论何种功法,练后身心疲惫、耗损精力兼具肢体别扭、以至关节曲伸不利者,即非太极法则!何故?盖以力求太极真意者、虽十佛出世,不可得也!

读 书 感 怀

学海生涯三十年 未识妙法在眼前 自然可成千般事 筋骨岂能三朝鲜? 虚空有物藐昆仑 神意无尽瞻芥子

大道正理传承久 色相奈何解不透? 浑茫一片云遮月 对境具缘莫问禅 海上神山仙迹远 花前屋后厨下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