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治

 limingxin1969 2016-06-15
写在前面
  致歉
  我们只能庆幸,微信能够重发,可临床中却不能容忍一点错误,因为生命不能重来。
  希望您能够重新看到这篇微信,并把它转告给您的同行们。早期识别,正确地治疗可以改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预后。
  若对您的工作造成困扰,再次致歉!
  感染性心内膜炎(IE)为心脏天然瓣膜、人造瓣膜、心脏内膜或心脏内植入物的感染。患者临床表现多样,死亡率高。
  入门级(你应该已经知道的知识,我们来复习一下吧)
  (1)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人群以老年为主
  (2)经典的IE临床表现
  机制:持续的菌血症、活动性血管炎的表现、外周血管栓塞、免疫血管现象
  甲床出血(左图)睑结膜淤点(右图)
  Osler  结节(左图)Janeway 损害(右图)
  颅内多发栓塞
  TIPS:
  对于临床怀疑IE的患者,记得一定要去翻眼睑,查甲床。
  (3)诊断标准
  TIPS:
  1、至少3套血培养,从不同部位采集,第一套标本和第三套标本之间至少间隔1小时。
  2、尽快行心脏超声检查。
  IE诊断主要标准1 血培养阳性       两次血培养培养阳性:在无原发灶时,培养出典型的病原体,包括草绿色链球菌(VGS),牛链球菌,HACEK群(H代表嗜血杆菌属,Haemophilus;A代表放线杆菌属,Actinobacillus;C代表心杆菌属,Cardiobacterium;E代表艾肯菌属,Eikenella;K代表金杆菌属,Kingella),金黄色葡萄球菌(SA),社区获得性肠球菌。贝纳特氏立克次体培养阳性或1相抗体IgG滴度≥1:800。
  2 心内膜累及       心超发现心脏赘生物,脓肿,人造瓣膜断裂或新瓣膜反流。18F-FDG PET/CT见人造瓣膜的瓣周病变(仅用于人造瓣膜植入>3月)或用放射性标记的白细胞SPECT/CT。心脏冠脉CTA看到瓣周病变。
  IE诊断次要标准
  1、基础心脏病或静脉药瘾者。
  2、发热,体温>38摄氏度。
  3、血管现象:大动脉的栓塞、脓毒性肺梗死、动脉瘤、颅内出血、结膜出血和Janeway损害。
  4、免疫现象:肾小球肾炎、Osler结节、Roth斑、类风湿因子阳性。
  5、微生物学证据:血培养阳性但不满足主要标准(排除单次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不会引起心内膜炎的病原体培养阳性)或活动性感染的血清学证据。
  修订的Duke诊断标准
  ——确诊的IE
  病理确诊
  临床确诊
  √ 2条主要标准
  √ 1条主要标准+3条次要标准
  √ 5条次要标准
  ——可能的IE
  √ 1条主要标准+1条次要标准
  √ 3条次要标准
  ——排除IE
  可用其它病因解释
  抗感染疗程≤4天,IE相关的症状缓解
  病理诊断非IE
  不满足可能的IE标准
  TIPS: ESR↑、CRP↑、脾脏增大、镜下血尿虽然没有纳入次要标准里,实际上也是普遍被接受的。
  常用的影像学方法
  1: 心超:TTE、TEE
  典型心超表现: 赘生物、瓣周脓肿、人造瓣膜的断裂、新发瓣膜反流。
  流程图:
  TIPS: 哪些情况下复查心超?
  A 用于诊断:第一次心超结果阴性,但仍高度怀疑IE时,3~5天后复查。
  B 治疗过程中:不能解释的进行性心衰;心脏杂音发生变化;新发的房室传导阻滞或心律失常。
  C 治疗结束时:IE患者存在复发的风险,因此需要建立新的基线;指导后期的治疗(是否需要手术?)。
  2: 头颅MRI
  √ 敏感性高
  √ 更多的发现微出血(microbleed)
  √ 无症状的缺血灶,有利于早期诊断
  √ 可影响患者的手术时机
  ?所有左侧心内膜炎的患者都应行系统性头颅MRI
  3: 18FDG PET-CT
  √ 有利于发现外周的栓塞和转移的感染灶
  不能应用于脑部及近期接受过手术的患者
  可以用于监测治疗(研究数据少,暂不做一般性推荐)
  专业级(好了,我们已经明确诊断了,下面就交给感染专科医生吧)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目标:
  清!除!感!染!
  (1)未获得病原体前先行经验性治疗
  经验性治疗三大要素
  经验性治疗需要参考流行病学特点(点击可见大图)
  (2)明确病原体后常见的治疗方案
  1)链球菌
  ——青霉素敏感的草绿色链球菌和牛链球菌
  
  ——青霉素中敏的VGS和牛链球菌(0.12  √青霉素(2400万单位/24h)治疗4w,庆大霉素治疗2w
  √如果头孢曲松敏感,可考虑使用
  √不能耐受青霉素,可选择万古霉素
  ——青霉素耐药的VGS(MIC>=0.5ug/ml)和颗粒链菌
  √青霉素(1800-3000万单位/24小时)联合庆大霉素
  √如果头孢曲松敏感,可考虑使用
  √不能耐受青霉素,可选择万古霉素
  2)葡萄球菌
  主要分为两类:金黄色葡萄球菌(SA),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CoNS)
  主要的危险因素:医疗机构相关性感染
  PVE和NVE之间,SA和CoNS有重叠
  SA在发达国家是最常见的病原体。
  高万古霉素MIC的MSSA-IE预后差。
  大部分CoNS耐甲氧西林,MRCoNS对头孢类及碳青霉希类耐药(体外实验可能并非如此)。
  不再推荐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
  ——MSSA
  √建议用奈夫西林。即使体外药敏提示青霉素敏感,不建议使用青霉素,因为体外药敏并不可靠。
  √在能耐受β内酰胺类药物时,不建议使用万古霉素,其预后不良。
  ?当金葡菌药敏结果未出时,联合万古霉素及β内酰胺类药物是否优于单用万古霉素,目前尚不肯定。
  √如无并发症,疗程6周是合理的。如出现并发症,则至少6周。
  √如青霉素过敏,可考虑使用头孢唑林。
  -MRSA
  √可以考虑使用万古霉素或达托霉素。
  √部分专家认为,在有并发症时,达托霉素的剂量可以用到8-10mg/kg(FDA未批准适应症和剂量)。
  ——里昂葡萄球菌
  √侵袭性强,易出现并发症,死亡率高,毒性更强,容易引发瓣周并发症和转移性感染。
  √通常是甲氧西林敏感的。
  √可根据体外药敏实验,予标准疗程治愈。
  ——CoNS
  √在药敏结果出来以前,需假定其是甲氧西林耐药的
  √万古霉素 利福平 庆大霉素(2周):在实验IE中效果好。
  √如果庆大霉素耐药,可换用另一种氨基糖苷类药物
  √如果所有的氨基糖苷类耐药,可以考虑换用氟喹诺酮类。
  √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利福平耐药,因此,如果出现病原学的复发,应重新做药敏试验。
  葡萄球菌的分类
  TIPS
  如合并其他部位感染,可考虑加用利福平,如骨关节、脑脊液等。
  MRSA的挽救治疗:SMZ 达托霉素,达托霉素 β内酰胺类;磷霉素 亚胺培南;β内酰胺类 利奈唑胺
  天然瓣膜治疗选择
  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药物治疗选择
  (早期PVE≤1年,以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其次是金葡菌)
  (3)肠球菌
  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最常见。
  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和万古霉素耐药较为常见,应常规行药敏。
  通常需要联合治疗。
  对于青霉素、万古霉素、氨基糖苷类敏感的肠球菌疗程和病程有关
  <3个月,4周有效
  >=3个月,6周有效
  如果是PVE,6周是合理的。
  肠球菌治疗方案
  
  如何计算疗程?
  ——从有效的抗感染起
  如果初始血培养阳性,那么疗程应该从血培养阴性的时间开始算起,建议每24-48小时采集至少2套血培养,直至血培养转阴。
  NVE术后,疗程应按NVE推荐的疗程。
  如果手术切除的组织培养阴性,从血培养转阴开始算起。
  如果手术切除的组织培养阳性,疗程从手术后算起。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手术治疗
  不同指南对于早期手术定义不同
  手术指征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个涉及多学科的疾病,治疗中需要各个科室通力协作。有些IE发热不明显,因为反复外周栓塞等症状在其它科室首诊,需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Habib G, Lancellotti P, Antunes MJ et al, The 2015 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infective endocarditis. Eur Heart J. 2015;36(44):3075-128.
  Baddour LM, Wilson WR, Bayer AS et al, Infective Endocarditis in Adults: Diagnosis, Antimicrobial Therapy, and Management of Complications: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2015;132(15):1435-86.
  Champey J, Pavese P, Bouvaist H, et al, Value of brain MRI in infective endocarditis: a narrative literature review. Eur J Clin Microbiol Infect Dis. 2016;35(2):159-68.
  Selton-Suty C, Célard M, Le Moing V, et al, Preeminence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 infective endocarditis: a 1-year population-based survey. Clin Infect Dis.2012;54(9):1230-9.
  Becker K, Heilmann C, Peters G, et al,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 Clin Microbiol Rev. 2014;27(4):870-926.
  华山感染
  一旦关注 长期感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