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至开启『烧烤天』,借火力养足阳气

 刘见毛 2016-06-21



今天,我们迎来一年白昼最长的一个节气——夏至。夏至期间,意味着炎热天气的正式开始,之后天气越来越热,而且是闷热,全国即将开启“烧烤模式”。


随着降雨停歇,江南、华南等地的暑气渐盛,炎热将进一步升级,南方地区将迎今年以来最大范围、同时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高温天气,部分地区高温天数可能达10天以上。



夏至,夏为大,至为极,万物到此时壮大繁茂到极点、阳气也达到极致,所以是一年中夜最短、昼最长的一天


阳气达到鼎盛的夏至,养护阳气的工作必不可少。


春夏养阳,越是到夏至,越要重视养阳。养阳的本意是养内虚之阳,因此,既可饮食温补阳气,亦可用汤药,或者艾灸,都可扶助内阳。趁阳排寒,顺势祛邪,“使气得泄”,今起慎饮寒凉,多用艾灸(关元、中脘、足三里),食可温补(夏吃姜);阳虚者亦可于夏至前后施灸,能改善体质。


这个节气养生,需注意以下要点:


一、夏吃生姜可养阳



夏天吃姜,是因为外表热而体内寒,吃姜可以温补体内的阳气。


古人说:夏天阳气升发,体内阳气反是空虚的,是最弱的。


如果夏季贪吃冰冷食物,往往会损伤脾胃。一损俱损,也会损伤到肾阳。很多人夏季不爱进食,身倦乏力,短气懒言,容易腹泻等,这些都是阳气受损的表现啊。


再则,现在的空调环境,改变了夏季如火的生活环境,但是,夏季,人体本应阳气最盛,而空调环境却抑制了人体勃发的阳气。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曾指出,生活在自然界中的人们必须顺应自然界四时阴阳的变化,及时调整自身阴阳以保证阴阳平衡,才能保证机体与外界和谐共处,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如果人体长期生活在空调制造的冷环境里,很容易损伤人体的“卫表之阳”和“肺阳”。


夏日损阳,阳气消耗过度,最终损伤的是肾阳。


而肾阳虚,让人阳气不足,全身机能衰退,体质下降,抵抗力下降,故易患夏令感冒、咳嗽、哮喘,或一入空调房就过敏——鼻痒,打喷嚏,流清涕等。


更多的人是阳虚了,现在却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但肾阳虚的机体肯定会“秋后算账”,“冬病发作”,其中包括过敏性疾病!


夏至后,气温逐渐升高,人体出汗量也会随之增加,因此人体需水量大。


对此,还可以在饮食上加以调节,如喝些绿豆汤、淡盐水等。需注意的是,绿豆汤不要多喝,更不能当水喝。寒凉体质和体质虚弱之人也不适宜饮用绿豆汤。



暑热来袭,寒凉体质有更好的选择——吃姜。


姜具有温补作用,夏季可以多吃点姜,补补阳气。生姜性辛温,有散寒发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呕等功效。三伏天应喝姜茶。



夏季吃生姜可防病,尤其这两类人:


腹痛、吐泻

如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系统疾病,适当吃些生姜或喝些姜汤,能起到防治作用,因为生姜能起到某些抗菌素的作用。


伤风感冒

经常处在空调环境中,由于室内外温差大,很容易外感风寒,及时吃上几片生姜或喝上一碗红糖姜汤,有助于驱寒解表。


夏日“护阳”“养阳”,生姜不能少!



二、夏至请吃面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 夏至吃面是有说法的


夏至虽不是夏天最热的时候,但表示炎热的夏天即将到来。人们从夏至开始改变饮食,以热量低、便于制作、清凉的食品为主要饮食,面条通常为一般家庭的首选。所以,夏至面也叫做“入伏面”。


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夏至前后是麦子丰收、新面粉上市的时候,新鲜面粉里的营养成分较高。


过去人们在这个时候多吃面,一方面是庆祝丰收,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新面粉做成口感很好的面条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成分。



  • 夏至面,营养多


小麦味甘、性凉,入心、脾、肾经。


《本草拾遗》说“小麦面,补虚,实人肤体,厚肠胃,强气力”;《医林纂要》说它“除烦,止血,利小便,润肺燥”。还有人爱在酷热的夏天吃热面,多出汗以祛除人体内滞留的湿气和暑气。


此外,夏季受凉后往往会出现鼻塞恶寒、头痛身重等症状,煮一碗热面,加些葱白及胡椒,趁热品尝,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



还有一个细节需要注意:面要吃,汤的营养更不要忘记。


因为面在水煮过程中有很多B族维生素溶解在汤里,所以大家吃面的时候别忘多喝些汤。


吃面加点生姜丝,尤其是凉面大受欢迎的夏至。生熟均可。


此时也是鲜姜上市的季节。夏至面因风俗不一,品种也很多,但无论凉热,都可以加入些生姜丝,一可以刺激胃液增加食欲,二则能平衡寒凉食物,消灭细菌。


所以,夏至吃面,一是为了取一个好彩头,也有提醒大家注意防暑降温的含义。



三、夏至宜“清”



1、饮食宜清补

夏季阳气盛于外。从夏至开始,阳极阴生,阴气居于内。所以,在夏至后,饮食要以清泄暑热、增进食欲为目的,因此要多吃苦味食物,宜清补。


2、精神要清净

夏至后重在养心。夏日炎炎往往让人心烦意乱,而烦则更热,可影响人体的功能活动,从而产生许多精神方面的不良影响。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因此,要善于调节,多静坐,排除心中杂念。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特别有诗意的一天。


阳气正好,保护好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