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上最有品味的男人

 华书馆 2016-06-27




宋徽宗,名赵佶,生于公元1082年,即北宋元丰五年阴历十月十日,是神宗的第十一子。“靖康之变“之变后,北宋灭亡,徽宗与他的儿子钦宗被金人俘虏北上,后来死于黑龙江省的五国城,终年五十四岁,在位时间二十五年。


据说赵佶降生之前,他的父亲宋神宗曾经来到秘书省,观看过收藏在那里的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并对这位亡国之君的儒雅风度极为心仪,随后,宋徽宗就降生了。史书还很认真地记载说,在他出生时,宋神宗梦见李煜前来谒见。这种李煜托生的传说固然不足为信,但在宋徽宗身上,确实有李煜的影子。


从现有史料判断,赵佶在当上皇帝之前,是一个多才多艺、好学上进,相当讨人喜欢的好青年。当时的皇家贵戚子弟大多喜欢追逐声色犬马,唯独宋徽宗每日沉浸在笔墨纸砚之中,这显然是一些相当正派健康的嗜好。等他长到十六七岁时,就已经成为朝野知名的画家了,史书的说法是:“能书擅画,名重当朝。”

北宋元符三年正月,年仅二十五岁的哲宗皇帝驾崩,没留下子嗣。按照兄终弟极的宗法制度,下一任皇帝只能从哲宗的兄弟中选择。神宗皇帝共有十四个儿子,当时在世的有包括端王赵佶在内的五人,相比其他诸位皇子,赵佶并不占优势。他虽为神宗之子,却非嫡出。按照宗法的立嫡立长制度,他并无资格继承皇位,但是事在人为!


在哲宗去世当天,哲宗的向太后垂帘,哭着对执政大臣们说:“国家不幸,哲宗皇帝无子,天下事须早定。”宰相章惇当即提出,按照嫡庶礼法,当立哲宗的同母弟简王赵似。章惇的这个意见可以说合情合理,但向太后马上表示异议,并借神宗生前之语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先帝尝言:端王有福寿,且仁孝,当立。”众人无语!


神宗已到了另外一个世界,谁也没本事把他请回来对证。章惇只好改口说若论长幼,当立年长的申王赵佖。章惇的这两个建议都排除了端王赵佶。然而,向太后看中的恰恰是赵佶。赵佶并非向太后所生,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向太后坚持立赵佶为帝,目前学术界尚无定论,可能与赵佶在向太后心目中良好的印象有关。


其实,早在哲宗病重期间,向太后对哪位皇子继承皇位,早已胸有成竹。因此,当章惇提出不同的意见时,她马上给予反驳,并语气坚决地说:“老身无子,所有的皇子都是神宗的庶子,不应再有区别,简王排行十三,不可排在诸兄之前,而申王眼有疾病,不便为君,所以还是立端王为好!”


表面上看,向太后办事公平,但在这些冠冕堂皇的言辞背后,显然是在偏袒赵佶,为其继承皇位找到合情合理的借口。章惇此时,不得不提出他反对赵佶即位的实质性理由: “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这将矛头直接转向了赵佶的人品,而向太后却不以为然。双方为此僵持不下,互不相让。


关键时刻,知枢密院曾布首先附和太后之议,尚书左丞蔡卞、中书门下侍郎许将也相继表示赞同,章惇势单力薄,不再争辩。赵佶就这样被向太后、曾布、蔡卞等人推上了皇帝宝座,成了宋徽宗。章惇在后世,多被视为奸臣,从后来北宋亡国的结果来看,他的确是有识人之明。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赵佶是一个文人气很浓的皇帝。


他对文人的七件事:琴棋书画诗酒花,无所不通。尤其绘画成就,不只独步当代,而且雄视后代;但从治国的能力来看,他可能比他的前辈李后主还要逊色。因为,李后主统治的毕竟只是一个偏安小国,相比强大的赵宋王朝,力量明显相差悬殊,而赵佶拥有的是一个统一的、强盛的整个北宋王朝。



               宋徽宗 赵佶 听琴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徽宗对绘画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他自己曾言:“朕万几馀暇,别无他好,惟好画耳。” 他在一首名为《腊梅山禽图》的诗中这样写到:


山禽矜逸态,梅粉弄轻柔。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


此诗与其说是为山禽正名,倒不如说是道出了他自己的心中真言:他只愿意和丹青联姻缔结海誓山盟,千年万年,直到白头。



                                    宋徽宗 赵佶 腊梅双禽图页


在徽宗在位期间,将画家的地位提到了中国历史上最高的地位。由他首倡,成立了翰林书画院,即当时的宫廷画院,并且以画作为科举升官的一种考试方法。种选择官员的方式在历史上也是首创,后代也没有人效仿,可称得上是空前绝后的创举。


徽宗每年都以诗词为题目考试诸生,这些试题都是他自己亲自设计,曾刺激出许多创意佳话。如有一年的考试题目为“山中藏古寺”,许多人画的都是深山寺院、庙宇飞檐,赵佶取的第一名画作却是没有画任何房屋,只画了一个和尚在山溪挑水,其深山古寺之意自在不言之中,很符合传统美学言有尽意无穷的含蓄风格。


徽宗还有另一题为“踏花归去马蹄香”画作试题,考生们几乎都在画马、花、达官显贵、文人仕女等上面下功夫,赵佶看后很不满意。最后有一幅画吸引了他,画中一匹骏马缓步走来,几只蜜蜂追逐着马蹄。此画构思巧妙,理所当然地被评为第一。



                     宋徽宗 赵佶 文会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从以上两则佳话,可以看出徽宗的审美品味。他的这些创意,也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画意境的发展,所以宋代画也被称作“文人画”,是宋代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传统绘画影响深远。


流传至今的鼎鼎大名的由徽宗主持编纂《宣和画谱》则更是声名远播。徽宗虽然主持《宣和画谱》的各项工作,但他对自己的作品一概不收,表现了作为一代帝王的谦虚与气度。


其实,徽宗是宋代,及至中国绘画史上最优秀的画家之一。他精于工笔花鸟画,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徽宗于北宋政和初年所作的《筠庄纵鹤图》,画上各种有仙禽二十人,它们“或戏上林,或饮太液。翔凤跃龙之形,警露舞风之态。并立而不争,独行而不倚,各极其妙,而莫有同者焉。”这些画上仙禽,形神毕肖,栩栩如生。


徽宗还有一幅《奇峰散绮图》,能给人“咫尺千里”的感觉,使观览者“飘飘焉,峣峣焉”,分不清自己是人还是仙了。如同李后主的词首首皆佳作一样,宋徽宗的画也是幅幅皆上品,可惜今天流传下来的已不多了。


徽宗的书法也是一流的。



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


他的草书,信笔挥洒,一气呵成,狂放酣畅,可以看出张旭和怀素的门径。对于前辈和当代书家,他总是师其神髓而变其法度,自出新意,自成一家。



宋徽宗赵佶《题李白上阳台帖》(楷书-纸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据说,他当时极喜欢米芾的字,不由自主地想模仿。宰相蔡京婉言提醒说,一代帝王学臣下的字似有不妥。徽宗才自出机杼,创立了“瘦金体”。


八百多年来,迄今没有人能够达到他的高度,可称为古今书法第一人。人们甚至认为,徽宗的书法水平已超过盛唐时期的草书书圣张旭与怀素。



做为艺术天才,徽宗一辈子最喜汝瓷,是汝瓷发展的最大的开拓者、推动者。他喜欢“雨过天晴云破处”那份内敛优雅的青,从此让宋代瓷器有了超越任何其他瓷器的独特艺术魅力。


这里,随便提及徽宗的第九子,南宋第一位皇帝高宗赵构,在治国理政上也没有多少令人称道之处,但也许是受他父亲的影响,赵构从小便酷爱书法,最终也成为宋代重要的书法家之一。像赵佶、赵构这样的父子皆为皇帝、大书法家的,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恐怕也是寥若晨星。


可以说,徽宗治国不得要领,甚至一无是处,但从文化史的角度来说,他在中国书法和绘画史上都享有无可争辩的崇高地位。用王国维的一句诗总结,就是:做人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