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传统太极拳的继承与发展

 tjboyue 2016-06-27


 


  美国奥巴马总统曾号召全美国人民学练太极拳,以提高其国民素质;还有许多国际友人,不惜花重金到中国学习传统太极拳,更有甚者,将颇有造诣的太极拳明师像宝贝一样引请到他们的国家,以利学练。
  太极拳源于中国,属于世界,被外国人视为中国人的荣耀。外国人都尚且如此重视我们中国的太极拳,我们又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国宝呢?如何使我们的太极拳能在文化和武术两个层面上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是摆在我们太极拳传承人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
  中国作为太极拳的发源地,我们的国人又是怎样对其继承与发展的。我国各地的街道、公园等运动场所,练太极拳的人有几千万之多,但居然多以“太极操”、“太极舞”为主流,没有多少人把太极拳当成国宝在追求、修炼,真正能做到位、能体现出太极拳内涵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这众多的太极拳练习者以中老年为主体,长期以来引发了许多“认识误区”,严重制约了太极拳在青少年中的推广,影响了太极拳的发展。误区一:太极拳是老年人练的—即“老人拳”,导致许多人认为退休后再练太极拳也不迟;误区二:太极拳只能健身,不能用于技击、防身。由于到处练太极拳的都是中老年人在练,甚至电视广告片的片段,也是白发苍苍的耄耋老者的镜头,由此导致青少年对太极拳没兴趣,宁可去学韩国的跆拳道,也不愿练中国的太极拳;误区三:一是认为太极拳“易学难精、望而却步”,二是认为太极拳 “一学就成”。这两种类型的人,一种是急于求成,还没学完基本动作,就想生发健身和防身的效果,心浮气躁,知难而退;另一种是刚学了几个套路,拳架略微有点模样,就觉得自己练成了,目空一切,甚至连师父都不放在眼里了,踌躇满志,自以为是的改拳、创拳、编花样,有的还教拳当了教练等等。目前这种现状,使我们的国宝太极拳的在继承上产生了严重问题。靠谁来继承?这是个首当其冲的问题,没有继承,发展、也就无从谈起,思虑至此,不免令人痛心!
  我们应该知道,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中内家拳的一种,它首先是一种拳术,注重的是“以慢求快”、“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技击艺术,它是研究人与人在搏斗中的“攻防”方法的,因此只有认清了太极拳的本质,才有利于其不断发展,只有在认真研究太极拳的“攻防”含义中,才能领悟并掌握太极拳的动作要领及练拳正确与否的“标准”,才能真正练好太极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太极拳的习练,一定要“体用结合”,拳架是体,推手是用。练“太极操”固然能锻炼身体,但因其没有经过太极推手的实际应用来检验其正确性,往往步入歧途却在不知不觉之中。社会上流行的太极拳常见病——“膝关节疼”,正是因不懂太极拳动作内涵的原因所造成的。


  传统太极拳的继承与发展问题,目前的当务之急,首先是政府重视,呼吁全社会行动起来,在“观念”上转变,必须让人们尽快走出太极拳的误区。各企事业部门能够利用工间操时间,组织学练传统太极拳,形成一种制度。这样,一方面可以让这部分人先体验到习练传统太极拳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另一方面,领导干部提高了对太极拳的认识,会产生更深刻的影响力和更广泛地号召力。
  针对误区一:“太极拳是老年人练的‘老人拳”这一点,太极拳必须从青少年抓起,让青少年以练太极拳为时尚。在学校范围内,深入学习传统太极拳理念,争取让太极拳运动进入中小学的课程安排。首先从教材上增加关于传统太极拳的内容,一方面从理论上强化;或从太极拳的一些名人轶事的故事情节上,展示传统太极拳的风采;另一方面力求在中小学生的课程表里安排上习练太极拳的具体时间。习练太极拳不仅有利于中小学生的大脑发育、身体成长,而且对学习成绩的提高带来很多的好处。太极拳本属于道家修炼范畴,练的是“返璞归真”,十几岁就开始练与五六十岁才开始学,其效果是大相径庭。太极拳这一博大精深的技击、健身术,如果缺乏年轻人的热情参与及坚持不懈地刻苦练习,太极拳的继承与发展就缺乏了坚实的根基。记得有一篇文章《少年中国》,主要反应了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同样青少年也是“传统太极拳得以继承和发展的希望”。
  针对误区二:“太极拳只能用于健身,不能用于技击、防身”。目前有不少的人,一说起太极拳都公认养生效果不错,但要说起太极拳能“技击、防身”,多数人持怀疑态度。太极拳慢与绵的练功形式,就是现在正在练太极拳的,有些人恐怕也不能完全理解,不能真正把心放下,,出手动作完全达到没有丝毫拘滞之力,更不用说那些还没开始练上太极拳的人,更不会懂得太极拳“用意不用力”及“道法自然”的奥妙所在。这也就是“太极拳要真正练好,只是‘凤毛麟角’”的根本原因。导致这一错误观念产生的原因在于社会上大多数人对太极拳的本质和科学性认识不清,甚至可以说“太极拳的本质”几乎到了被彻底否定的可悲境地。


  古人习练太极拳以防身护卫为主,随着时代的进步,火兵器已被人们掌握并使用,太极拳的武术价值已被人们所淡化,并以其温和舒缓的特性以及广泛的适应性为人们所喜爱,作为一种文化使习练的人精神充沛、肢体强健、怯病延年。但要练好太极拳,真正体现太极拳健身的价值和技击、防身的作用,这就要从根本上理解太极拳的本质内涵,明白每一动作要干什么,也就是通常所说的 “意”,正是有了“意”,才有了 “气”和“力” 的出现, 这样长期习练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为扭转目前人们对太极拳的偏见,我在每一次太极拳培训班开始的前几节课,首先是围绕传统太极拳练功宗旨,对学员剖析太极拳的本质,把太极拳的理论与动作相结合,给大家讲明白,究竟怎么练的才是太极拳,怎么样练才能练好太极拳,这样才能将太极拳的内涵体现出来,指导学员区别开太极拳与“太极操”、“太极舞”的不同。作为我个人只能用我自己的行动,为传统太极拳的继承和发展以及保持其“传统的纯正本色”不变,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要扭转人们对太极拳本质的认识误区,还要靠全体传统太极拳传承人的共同努力。
  针对误区三:一是认为太极拳 “易学难精、望而却步”;二是认为太极拳“一学就成”。这两种情形的人,一种是缺乏自信,另一种则是自信过度。第一种人是还没出手就打了退堂鼓,提不起兴趣来;第二种人是,自作聪明,学了点皮毛,就自命不凡,他没看到太极拳的博大精深,还以为别人故弄还玄虚呢;还有的看看光盘,买几本书,就以为得了太极拳秘籍,就根据自己理解的出门授徒了。殊不知,太极拳非口授身传,难得其要旨。太极拳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也正是因为有这一批人,在以讹传讹造成的。更有甚者,有些文艺节目不是在宣传太极拳,而是在丑化太极拳,如“一个西瓜割两半,你一半,我一半……”其意何在?只能加剧人们对太极拳的负面影响。
  要屏除上面的误区,我认为应加强新闻媒体的宣传力度。一方面,电视广告尽量采取一些青少年练太极拳的人物镜头,从日常生活中的小节着手,以扭转太极拳是“老人拳”的偏见;另一方面电影、电视剧应多拍一些关于太极拳方面的内容,通过故事情节展示我们的先人是如何练太极拳的,是通过怎样的努力,达到了如何的境界,让人们了解太极拳的修炼过程,让大家知道,一些好的品行是经过自身努力修炼出来的,而不是与生俱来的,没有生而知之。八十年代的《少林寺》、《霍元甲》等电影、电视剧在祖国大地掀起了一股习武热潮。通过各个方面、各种渠道的宣传,最终而使太极拳达到人人皆知、人人喜爱、人人追求、人人都想练、人人都以练太极拳为时尚的时候,我们的“国宝”太极拳就不愁后继无人了,中华传统太极拳的继承和发展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剩下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在大家都想学,都想往深处追求时,将是由什么样的师资力量来配合完成,这也是一个极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拳谚道:“入门引路须口授”。要想学好、练好太极拳,除了有恒心,有理论做基础,还要有“明师”作指导,先从思想上理解,达到“心知”;再通过不断地努力、苦练,达到“身知”。做到表里一致、内外合一,这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修”与“练”。因此,我们作为传统太极拳的传承人,肩负着太极拳的将来发展方向。
  我们应以“尊师重道”为基础,以修得太极拳真谛为目标,从修炼自身开始,潜心钻研、刻苦拼搏。在教学授徒方面,首先从我做起,再对弟子进行道德思想教育,用太极拳所体现的哲理内涵深入浅出的教他们如何先做人、后做事,结合实际,用太极思想理论去指导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一个人若有良好的品德修行做基础,方可有超乎常人的造就。尤其是练太极拳,必须有博大的胸怀,高尚的武德。太极拳属道家修炼中的动功,道是“零”,德是“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没有坦荡高尚的武德,没有与天地共融的恢弘气魄,难以去集天地之灵气,聚日月之精华,以成就博大精深之太极拳事业!
  在拳术教授方面,应对学员的每一个动作严格要求,以体现太极拳理为宗旨,因人施教,既要继承,又不死板教条、墨守成规。让学员明白所练的太极拳套路中的每一动作的含义,这样他们在演练中才可能做到“无人若有人”,以意贯穿, 达到“劲断意不断,意断神相连”的要求, 逐渐朝着太极拳的“阶及神明”的方向努力。彻底让“太极操”、“太极舞”从我们身边逐渐消失,使传统太极拳在中华之沃土根深蒂固、千古流芳。传统太极拳能得以继承和发展,我们才不负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作为传统太极拳的传承人,我们任重而道远!
 衷心的祝愿中华传统太极拳源远流长,福祉万代子孙!太极拳永远属于我们中华民族!

(作者:张天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