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阮莉萍:谢安的无为

 华教数媒一小兵 2020-11-02


谢安的无为

千古江山,大浪淘沙,英雄无数,悲恨相续。于时光渺无涯际中,我最欣赏的两个人就是谢安和苏轼。苏轼之旷达天真,谢安之淡定风雅,都是天地间之大美。

谢安曾经隐居东山三十年,年逾四十始为征西大将军桓温司马,以致他到桓温幕下时,有人借中药“远志”含沙射影地讽刺他“在山为远志,出山为小草”。但谢安毕竟不是殷浩,“清谈误国”用在谢安身上显然是没有说服力的,他建立的不世奇功延长了晋祚,而他身后的继任者基本上望尘莫及。



谢安善清谈,好音乐,喜宴游,著名的兰亭集会中就有他的身影。李白曾这样评价过他:“安石在东山,无心济天下。一起振横流,功成复潇洒。”可是“无心济天下”的人怎么可能建功立业呢?他真是无为吗?

《世说新语》里有一则故事:谢公因子弟集聚,问:“ 《毛诗》何句最佳?” 遏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公曰:“‘訏谟定命,远猷辰告。', 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訏谟定命,远猷辰告”,即以伟大的谋略来制定国家的政令,把宏大的计划适时地布告天下。 可见谢安是身处江湖之远,心系庙堂之上,只是不汲汲以功名为念。

历史长河浩浩汤汤,有多少人渴望功名富贵,又有多少人梦想青史留名。可是谢安的淡定在于,他明白,个人是渺小的,朝廷也不是非他不可的。在他隐居的年代里,王导王敦渐渐隐没,庾亮庾翼庾冰逐次登场。如果不是他的弟弟谢万玩忽职守,酿成大祸,危及整个谢氏家族的声望,也许,他还不会走上与强势的桓温互相抗衡的政治舞台。



我始终认为,谢安是一个能够担荷众生命运的人

首先,他能够主宰自我的人生选择,与其去做一个区区的俯仰听命的政治马前卒,不如逍遥东山,适心任性。

其次,他在隐居的日子里,并非无为,他担负起了整个家族的教育责任,培养了谢氏家族的芝兰玉树。当然最后,在历史与家族命运的双重推动下,他担荷了一个王朝的存亡续绝的重任。

谢安最终走上了晋朝的政治舞台。但迎接他的并非歌舞升平,而是惊涛骇浪。《世说新语》第六卷雅量篇,记叙了他政治生涯中的一个危急时刻。简文帝驾崩,没有禅位给桓温,而是立了太子司马曜。桓温借祭陵之名,陈兵建康郊外,设了鸿门宴,请谢安、王坦之赴宴。“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 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 晋祚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淝水之战,苻坚号称百万雄师,出征队伍绵延千里,投鞭断流,而东晋只有区区八万兵马。苻坚游魂近境,谢太傅谓子敬曰:“ 可将当轴,了其此处。”( 苻坚的军队已经靠近东晋的边境,谢太傅(谢安)对子敬(王献之)说:“ 我要率领国家的栋梁,在这里了断他。”) 是何等英雄气魄!在谢安的运筹帷幄和谢玄的指挥若定下,苻坚一溃千里,败退途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以至一战亡国,解除了东晋王朝的外患。

镇定来自于强大的内心,来自于浩然的正气,来自于大仁大勇者的无忧无惧。故桓温说:“安石居然不可陵践,其处故乃胜也。”(谢安显然是不可欺凌的,他的处身之道的确高于别人啊。)作为一个晋室忠臣,他的无为就在于他没有桓温的野心。至人无己,无欲则刚,所以他的无为才是他有所作为的根本。他在家族、朝廷迫切需要他的时候勇敢承担了他的使命,而且显示出非凡的影响力。而在朝廷的猜忌下,决然隐退,交出朝廷大权。

谢安的雅量在于他不为物役、体任自然的生命哲学,也在于他有为养志、无为养心的人生态度,更在于他外圆内方、内圣外王的处世之道。面对险象,他能藏能敛,情感深蕴;面对危局,他脱略荣辱,善于忍耐;面对生死,他无忧无惧,处之泰然。

孔子曾说:“君子之道,我不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谢安就是这样一个大仁大智大勇者,无为而无不为,处山林与处庙堂同样潇洒,风宇条畅,笑傲江湖!

更多《世说新语》的精彩内容,尽在本周四晚,一堂作文课微信公益讲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