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因一次在外地出差没能吃到重庆小面,原本做广告的潘登拉起另外4个吃货同事,改行做起了网上卖面的生意。不到半年,他们研发的“挑挑小面”在淘宝上创造了卖出逾40000盒的佳绩,身在外地钟情重庆小面的重庆人和在重庆的外地人,成为其拥泵。 据悉,安信诚基金公司将在今年底、明年初陆续为“挑挑小面”注资1000万元。 重庆晚报记者 董亿 摄影报道 五个吃货 网上开卖重庆小面 因为特别喜欢吃,平均年龄30岁、同在一家广告公司的3男2女5个同事,工作之余经常相约品尝重庆美食。去年初,潘登在上海出差,特想吃重庆口味的小面未能如愿,网上卖重庆小面的创意因此诞生。 他回到重庆一号召,获得其他4个吃货响应。经历1年准备后,“挑挑小面”网上开卖。 每个成功者背后,都有或多或少难以名状的艰辛,“挑挑小面”也不例外。 “挑挑小面”的运营总监刘宇丹称,潘登提出网上卖面的主意后,参与主创的5个人就在亲友中调查。 得知他们要卖的是干面,大多数人给予了否定的答案,原因有三:一是重庆传统就是出门在路边吃面,不用刷锅洗碗;二是本地人喜欢吃的是水面;三是本地人喜欢现加蔬菜、葱葱。他们却是销售干面和作料,买家需要回家下锅煮熟,还要备蔬菜、葱葱。 花费万元 试吃重庆名特小面 调查结果让5个人陷入徘徊中,潘登不愿就此罢休,决定调整产品定位和营销思路。深思熟虑后,他提出干面做出水面口感,以身在异乡的重庆人和留在重庆的外地人为主要客源,再次获得团队支持。 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随后拉开,原创团队分工明确:两位女性1人负责财务、1人专事宣传,3名男性1人负责制定发展方向和整体策划、1人负责生产和质量、1人负责市场营销。 决定网上卖面后,潘登等5人开始了名小面试吃之旅。“我们基本吃遍了主城区所能找到的名小面。”刘宇丹称,当时,每天5个人都会一起外出,寻找1家名小面店,尝遍店里的各种面食。“麻辣的、清汤的小面,红烧牛肉面,酸菜肉丝面……吃完回来就开会谈自己的认知、建议等。” 刘宇丹初步估算,仅试吃本地的知名、特色面,5人花费就达万余元。万事俱备后,“挑挑小面”开始网上售卖。 网上售面如何赢得人缘?刘宇丹揭秘,除保持重庆小面风味外,原因有三:“一是我们的面外形为干面,煮熟后却是水面的口感;二是我们的面粉中加入了银杏果粉却没有苦涩感;三是在红烧肉面、红烧牛肉面和炸酱面中,我们配备了肉罐头,让买家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看到这些坨坨肉、颗颗肉。” 获得风投 网上小面将有新品 目前“挑挑小面”网上售卖4个品种:麻辣小面、豌豆炸酱面、红烧牛肉面和红烧肉面。按盒销售,每盒按两人份进行包装,售价均高于本地实体面店。以其麻辣小面为例,售价为19.8元/盒,比实体店2人份者高约9元。 尽管价格略高于实体店,“挑挑小面”网上销量却不断上涨。在赢得消费者的同时,它获得了安信诚基金的关注和青睐,获得高达1000万元风投注资。 刘宇丹透露,天猫、京东、一号店等将销售“挑挑小面”。“我们正在研发新产品,未来将在现有干面、调料、罐头等基础上,配置脱水蔬菜,新增酸菜肉丝面、鸡汁米线等产品。” 潘登和他们的“挑挑小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