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臼发育不良在我国很常见,病人主要见于青年女性,男女比约为1:10。有些患者毫无症状,仅在拍X线片时偶然发现。大部分患者往往在小儿时代无任何症状,达到青年或成年后才开始出现髋关节的疼痛。 X线片:是目前诊断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最主要的检查方法。掌握髋臼发育不良的各X射线参数,对于诊断非常重要。 可表现为Shenton线不连续,臼头指数(AHI)明显低于正常,髋臼指数增大等 由于髋臼对股骨头覆盖率降低,髋臼和股骨关节面对合关系不正常,导致关节面接触应力增高,逐渐出现股骨头半脱位、负重区软骨退变、股骨头局灶性坏死及严重骨关节炎。随着年龄的增加病变日益严重,出现严重的疼痛和功能障碍而影响工作、生活。?
髋臼发育不良导致的骨关节病与股骨头坏死不同: 由于髋臼发育不良,使股骨头臼同心圆的协调关系丧失,头臼之间长时间不相适应的机械性磨损,导致股骨头和髋臼关节软骨面发生退行性改变,股骨头关节软骨下硬化、增生、骨赘形成,关节间隙狭窄等。但这些并不是由股骨头血运障碍引起的,是非血管源性的,也就是说不是由股骨头的缺血引起的,其股骨头软骨下血运良好。两病之间的病理X线表现均不同,所以,不能把继发于髋臼发育不良引起的髋关节病当作股骨头坏死,两者绝对不同。
X线测量 1.CE角:也叫中心边缘角,通过股骨头中心画一垂线,由股骨头中心点到髋臼外上缘画一线,两线交角为CE角,正常为20°-40°,平均36°角。它反映股骨头被髋臼的包容情况,即负重范围。
传统的髋关节平片诊断成人髋臼发育不良虽然简单,但往往只能观察髋臼顶的发育情况,在了解髋臼其它部分发育情况及评价发育不良程度发面远不及CT。 CT可显示髋臼顶唇、前后唇及髋臼的全貌,能对髋臼骨进行直接测量,从而反映髋臼整体及各部分的发育情况;显示关节骨性间隙增宽情况更为清晰明了;通过测量股骨头覆盖率可进一步提供股骨头与髋臼的确切量化关系,比髋关节平片上的股骨头覆盖指数要准确的多。 CT图像上正常股骨头深陷于杯口状的髋臼内,关节面接触紧密。在股骨头顶部层面,臼顶外侧唇、前后唇环绕于股骨头周围形成完整的“帽状覆盖”,称之为“头顶罩帽征”。
当髋臼发育不良时,因为前后唇包绕股骨头小于一半(前后唇尖连线位于股骨头中心之内侧),髋臼浅平,称之为双唇“托球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