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楼】格致书院藏书楼:西学为主,藏书多样(上)

 江河行地劲草庐 2016-07-20

同治十三年,由英国驻上海领事麦华陀提议,准备在上海捐建格致书院。此院的发起人主要有徐寿和傅兰雅。几个月后,得到了淮南北洋大臣的批准,由此成立了董事会。其创始董事有:麦华陀、傅兰雅、福弼士、伟烈亚力、徐寿、徐建寅、唐廷枢、王荣和,计八人。两年之后,书院落成,此后随着发展成为中国著名的西式教育学校。

 

八位书院的原创董事


格致书院能够建成,促成此事的核心人物计有两位,一位就是傅兰雅。他本是英国圣公会的传教士,到中国之后,曾在北京同文馆当过老师,后来又到了上海,曾当过樱花学堂的校长。傅兰雅的父亲本是苏格兰的牧师,他在跟父亲的传教过程中,听到过一些从中国回来的商人及传教士举办的报告会,会上那些人讲述了来到中国的所见所闻,这些让傅对中国产生了强烈的好奇,于是他就想办法找到跟中国有关之书,然后阅读书中他感兴趣的部分,这使得他在年岁尚小的时候,就对中国很是神往。22岁时,他来到了香港,在当地学会了汉语和广东话。北京任职之后,他又转到了上海江南制造局,在此开始翻译西方的科学著作。

三品顶戴的傅兰雅


那个时候,江南制造局专设有翻译馆,馆内有徐寿、华衡芳、徐建寅。当时翻译馆聘请了一些外国翻译人员,有金楷理、林乐知。他们的翻译方式是由外国人看着西方著作,以口授的方式说出中文的意思,然后以中文的方式,再把它写成文言文,傅兰雅的翻译方式也是如此。从数量上说,傅兰雅单独翻译和与人合译的著作最多。我在一份资料上看到,他总计翻译了129部西方著作,这些著作大多由江南制造局刊刻了出来,还有一些因为翻译馆工作的停止,仅以稿本流传,我的手中就有一些他的翻译原稿。

格致书院中方创始董事


因为他在西方学术方面对中国做出的贡献,故清政府曾授予他三品官衔。建立格致书院,就是傅兰雅的提议,是他在同治十三年找到了麦华陀,向麦讲述了自己的构思,麦觉得这个建议很好,于是他们二人就在同治十三年三月十二号,在上海的《北华捷报》上以麦个人名义,刊登出倡议书。两个月后,傅兰雅召开了筹备会议,会上提出格致书院就是要培养中国人的科学态度,这个书院不宣传宗教。这种提议受到了中国相关学者的支持,才有了上述讲到的那些中国董事。

 

徐寿在江南制造总局翻译处的老照片


对于格致书院,起到很大作用的第二位人物,就是徐寿。徐寿本在江南制造局任襄办,在前往格致书院任职之前就已经有了很大名气,中国近代洋务跟他有较大的关联。比如安庆军械所、江南机器局、江南制造局等等,他都是初期创办人,尤其他在江南制造局翻译的那些西方著作,使得他早早地就名气在外。徐寿本是无锡人,不知道什么原因,他对西方的科学很感兴趣,从小就看数学和物理学方面的书籍。

徐寿的学术成绩介绍展板


看来他是这方面的一个天才。后来他遇到了华衡芳,咸丰三年,二人共同来到上海,进入伦敦会传教士所办的墨海书馆,而此时,在数学上很有名气的李善兰已经在这里工作。与李善兰的相识,对徐寿和华衡芳很重要,因为他们从李那里知道学习西方要读哪些书,后来徐寿回到无锡后,又对物理学的光学大感兴趣,当地买不到物理仪器他就自己制造。如此说来,一个人的成才,兴趣是一个先决条件。徐寿确实是天才。

 

徐寿墓照片


同治元年,徐寿和华衡芳进入了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军械所。那个时候,中国制造不了蒸汽机,使得中国的船都是手动,于是他也想制造蒸汽机船,但是他既没图纸也无资料,仅是在一个科普读物上看到了蒸汽机的示意图,后来他又在安庆的江边登上了一艘外国小轮船,在上面观察了一天,回来之后,就能搞设计。他花了三个月时间,真的制造出了我国第一台蒸汽机。后来军械所迁到南京之后,改名为南京金陵机器制造局,也就是大报恩寺遗址上建造起的今天的晨光机械厂,徐寿在此制造出了中国第一艘蒸汽动力的军舰,这艘军舰后来被命名为“黄鸹号”。“黄鸹号”虽然很小,排水量只有45吨,跟今天几万吨位的航空母舰相比,那区别是天上到地下,但毕竟这是中国的第一艘机械化战舰,这让当时的领导也大为兴奋,曾国藩和其子曾纪泽专门出席了开航仪式。可见,这在当年是令中国人何等自豪的一件事情。

 

格致中学正门


不仅如此,徐寿对中国的物理化学名词的命名,也起过很重要的作用。如上所说,他在江南制造局从事翻译工作达十七年之久,比如他在跟傅兰雅合作共同翻译《化学鉴原》一书时,碰到的主要问题就是化学元素中所用的字,在中国字中没有相对应者,于是徐寿发明了一种对化学元素的中文命名方式,那就是把化学元素中英文读音中的第一个音节译成汉字,这使得每个化学元素都有唯一的汉字相对应。为了能够表明这个化学元素的属性,以及能够一眼区分出这个字表明的是化学元素,于是徐寿就把译成的这个汉字再加偏旁。例如是金属属性者,就在那个汉字前加上金属旁,于是就制造出来了我们今天常用的一些独特专用字,比如“锌”、“锰”、“镁”。这些字都是徐寿发明者,并且他的这个发明方式一直到今天仍然遵循。

 

校徽上写着1874


格致书院八位董事中,还有一位徐建寅。其实他是徐寿的儿子,因为从小跟着父亲搞科学实验,使得他对西方科学也很感兴趣。徐建寅曾经任过清初驻德国的二等参赞,他在任职期间考察了德、英、法、俄、比利时等国100多个公矿企业,因此他在到格致书院任职之前,已经是国内很有名的科学家。张之洞曾把徐建寅请到湖南汉阳去研究炸药,徐用几个月的时间就制造出了无烟火药,可惜的是,一年之后,因火药意外爆炸而让这位聪明的科学家离世。不知道能不能说他是中国第一位殉职的科学家。徐建寅在格致书院任职时,也起到了很好的协调作用。

 

今天的名字是”校史楼“


书院筹备工作展开之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经费,因为这个书院不是官办,所有的办院经费全靠自筹,而这个艰巨的任务全部压在了徐寿身上。傅兰雅曾经写过一篇《父子研究》,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在创办书院的首次发起书中所表示的原有意图是,当书院完好建立后,一般应逐渐地由董事会内的中国董事和赞助人来掌管。朝此方向走出的第一步是徐先生定为司库,十分之九的捐款是在徐先生的努力下获得的。”

一楼房间内情形


在这里,傅兰雅明确地说,从社会上拉赞助所得的捐款有十分之九都是靠徐寿一人促成。我在另外一篇文章中看到,给书院捐款者,仅徐寿一人就捐了5000银元。在格致书院营运之初,也有其他人的一些相应捐款,但加起来的数额都不大,比如傅兰雅仅捐了50块银元。格致书院的发起人傅兰雅是主要人物之一,并且书院的初始构思就是由他首先提出者,然而他却捐这么一点的钱,可能外国人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意思,有意思。

 

李鸿章题写的书院名


但是这可能让徐寿感觉到,要把这个书院经营下去必须另想他法。徐寿也从政府拉到了资金赞助,李鸿章就给了1000两白银,但李在给捐款的同时,他说了这样的话:“据禀邀中外官商在上海捐建格致书院,所拟章程六条尚属妥协。其起造房屋,购备书器,经费不敷,侯饬津海关道于洋药加增捐款内,拨银一千两,以资应用。该员等务须实力参稽,多方招致,使中土艺学日兴,人才日多,有裨实用,是为切盼。”

二楼大堂


李鸿章虽然从海关拨了1000两给格致书院,但他仍然要求书院的工作人员要多方努力,继续想其他的办法,因此他给的这1000两其实根本不够用,书院在经费上仍然是入不敷出,最后欠下了较大的债务,于是徐寿到处找钱,最终不但还完了学校的欠款,并且还产生了盈余。可见,徐寿不但在科学方面有很大的成就,竟然在理财经营方面也有过人之处,但我觉得这种局面并非他所愿,这过多的消耗了他的精力,使得他年仅67岁就病逝在了格致书院内。这样的结果,真让人觉得惋惜。

 

二楼厅堂


格致书院内建有藏书楼,我从资料上查得,虽然书院早已进行了彻底的改造,但那座藏书楼却完好地保留到了今天,并且成为该校唯一的古建筑。这里所说的“该校”,是格致书院几经转换,最终变成了今日上海很有名的格致中学。虽然这种结果有了历史的延续,也值得可喜可贺,但这给我的寻访带来了较大的麻烦。以我多年的经验,只要寻访地点在学校之内,想要进内拍照,是十分困难之事。虽然格致中学就在上海的福州路边上,而30年来,福州路是我在上海最熟悉的街道,我却没能进此书院一看,这当然是一个大遗憾。 

 

 

微信号:zhilanzhaiweili

藏书家韦力的古书之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