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潮祖医案精解》——厌食

 陈潮祖医学论坛 2021-02-21

张某,男,62岁,1981225日应友人之邀,前往成都木棕厂出诊。

自述:余无他病,惟不饥不食近1年。虽经数医调治,仍未见效。舌质微红,苔薄微黄不腻,脉象弦数。

因思此证病位在脾却又不似脾为湿困,遂书三香汤原方付之,嘱其试服,亦未期其必效。

处方:

淡豆豉   6g      降香 10g     郁金 6g

瓜萎皮 10g      桔梗 10g     枳壳 6g

焦栀子 10g

      5剂,水煎服,11

时隔1个月,患者邀陈老至人民公园品茗,述服本方起,即觉有饥饿感,服本10剂以后,食量大增,每日可食大米饭6碗,肥鸡1只,月来一切正常。

【侍诊心得】 机窍不灵,不饥不食,是本案主证;湿热客于膜原,气机被阻,是此案病机。膜原系指联缀内脏与躯体间之筋膜,属半表半里。肝主身之筋膜,胆与三焦同属少阳,故膜原属于肝系。邪从口鼻而入,导致上焦肺气不宣,下焦肝气不疏,胆流受阻,不能输注于肠,肠道湿浊不化,阻于中道,遂呈不饥不食。

湿热秽浊,客于膜原,津气运行之机被阻而不饥不食,机窍不灵,法当清热涤痰,去其秽浊;疏畅气机,利其升降。故方用枳壳、桔梗开其气郁,郁金、降香通降气机,瓜蒌皮涤痰泄浊,栀子、豆豉宣其郁热。俾气机调畅,湿浊得除,升降复常而机窍不灵之证可愈。古人制方之精湛,令人叹服。

【按语】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谓:“时令湿热之气,触自口鼻,由募原以走中道,遂致清肃不行,不饥不食。但温乃化热之渐,致机窍不为灵动,与形质滞浊有别,此清热开郁,必佐芳香以逐秽为法。”吴鞠通《温病条辨》谓:“湿热受自口鼻,由募原直走中道,不饥不食,机窍不灵,三香汤主之。”由此可知,《温病条辨》三香汤实本乎此。然叶、吴二氏并未论述能治不饥不食之理,何以陈老用治厌食之不饥不食?

不饥不食机制,因脾不运湿,湿困脾阳者固为常见,然因胆流不畅者偶亦有之。三香汤所治不饥不食,即因胆流不畅使然。方中枳壳能疏畅气机,郁金能通调气血,二药通调气血之功,在于能够促进经脉蠕动,达到通调气血目的。现代治疗胆道疾病,多用枳壳、木香、郁金畅通胆流,实受三者能够通调气血启示而来。此方配伍枳壳、郁金,能促进胆管蠕动而使胆液、胰液输注于肠,参与消化,故对胆气郁结,胆液流通受阻之不饥不食,投之可以获效。

——本文摘自《陈潮祖医案精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