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年,我们曾干过的“双抢”!给南陵农村长大的孩子…

 北斗书斋 2016-07-27

????


什么是“双抢”

   水稻在我们南陵一般种两季,七月中旬早稻成熟,收割后,得立即耕田插秧,务必在立秋左右将晚稻秧苗插下。因水稻插下后得六十多天才能成熟,八月插下十月收割。如果晚了季节,收成将大减,甚至绝收。

   只有不到半个月工夫,收割,犁田,插秧十分忙,所以叫“双抢”。

    “双抢”基本会持续整个暑假,先是杀禾打稻,紧接着就是晒稻、栽秧。一个夏天下来,整个腰都要脱层皮,整个人要黒上几圈。手臂、小腿、手脚上的各种伤,也要养上大半月才会完全恢复。

    但是现在都变了,心态变了,双抢也变了。


  以前天气不似现在这般热  

  天气似乎是一年比一年热。以前为了抢收抢种,中午将近1点才回,下午2点又到田里干活去了。带上水壶,用稻草挡住太阳,其实喝到最后,凉水也变热茶了。有时候,会带上一个大陶瓷茶壶,放到太阳照不到的小水渠里,喝的时候会更清凉。


  以前带到田里的干粮主要作用不是吃  

   夏天,很多瓜果都熟了,香瓜、西瓜、黄瓜等等,有时候妈妈还会煮上一锅绿豆粥,只是经常是米多绿豆少。瓜类一般是带到田间吃,或者爸爸送谷子回家时,顺带从菜园里摘几个过来。那时的双抢真是需要太多体力,瓜果就是用来补充体力的,但是我们小孩子,只是想趁吃东西的时间,打谷机能够消停一会儿,我们能够坐在田埂上偷一会懒。遇上能回家喝粥的时候,就更兴奋了,至少家里是没有太阳晒的。如果碰上到田间叫卖冰棒的,我们便眼巴巴望着爸妈,当然,多数时候,还是能够如愿舔上一根绿豆冰棒的。那叫一个幸福和满足啊!还有水果罐头也十分诱人!有时候会带一些炒米和白糖,休息的时候用开水一泡,那味道简直就是人间美味!


以前双抢的标配是这些  

镰刀、打稻机、箩筐、策箕、扁担

镰刀,是对用于割禾苗的齿弯刀的专用名词。

每人一把,并且会有自己的专属记号,小时候都喜欢号称自己的镰刀是最锋利的,当然,想偷懒的时候,就会嚷嚷着说是镰刀钝了缘故。割稻的时候,是一排一排来的,一般就是七八蔸一排,抓一手,然后放在边上,割上四五排,就能堆成“一铺子”了。那时候,我们力争让每一个“稻铺子”都差不多大小,显得自己水平很高。




南陵人对“打稻机”以前的叫法为“稻桶”

最开始没有机械化的时候,真的就是一个木桶,后面加了机械,就演变成打稻机了,有时候也用“稻桶”这个老称呼。稻桶有4只“耳朵”,用来“拖桶”的,大人在前面拉着前面的耳朵,小孩子在后面推。有时候,大人们“使坏”,飞快往前拖,小孩子就“噗通”一下趴在田里了。

       打稻机也经过几次更新换代,从人工脚踩带动带齿的铁滚,到电动机,再到柴油机,也是越来越方便。用电带动打稻机时代,确实是不安全的,发生过电死人的情况,那时家家户户都要准备一根长长的带叉的竹竿,用来挂电线。




箩筐,就是装谷子的箩筐。

田埂很窄,路也不宽,将稻子从稻桶里扒到稻箩里,要一担一担挑回家,这事一般就是家里的主要男性劳动力来承担。

稻谷收完后,经过机械碾压等一系列工序,又要插上秧苗。

每次去扯秧前,有个重要的动作就是找一小捆好稻草,既不能太湿也不能太干,这样的稻草才有韧性,可以绑牢秧苗。小时候,我们经常是数好秧草的根数,在限定的时间内比如说一上午,将秧草用完,一般大姐是扯120个,二姐是100个,我是80个,一次只能用一根,不能耍赖。


秧田一般是集中在一邱田里,但需要插秧的田又分布在各个不同的地方,因此,就需要大人装上一担秧,用扁担担到相应的田里去。小孩子就一手提两个。小时候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担的秧越重,大人们反而走得越快,后面初中上了物理课后,终于明白了。



以前晒谷子的程序之多超乎你的想象  

   从田里挑回家里场基上的稻子,叫湿稻,离入辗米机的谷,还差n道工序。

   首先要用竹筢子耙掉较大的稻草(被滚子打碎的稻草),然后用粗孔的筛子筛第二道“细碎稻草”。再将稻子铺平,用竹扫把(竹枝条做的扫把)扫两遍,这些程序都弄完后,才能用稻耙子将稻子拉成一条条,隔上个把小时,就翻一次。晒上几天太阳,再用手摇风车将瘪壳稻(未长成的谷子)吹掉,剩下的壮谷才入仓。



后来,都渐渐变了  

先是抛秧出现了,不用那么费劲的扯秧、插秧。以前扯一天秧,拿筷子吃饭时手都是抖的。只是抛的秧不再是有规律的一排排,到割稻谷的时候,效率就会有所减退。


   再是开始用摩托车、拖拉机拉稻子回家,不用一担一担的挑了。小孩子们最喜欢牵蛇皮袋的活,这样的话,至少可以站着休息一下。


  接着就是收割机来了,最早出现在村里的收割机是小型的,宽度大概是1米五,真是供不应求。再后来就是中型,再再后来就是大型。以前还要自己提供蛇皮袋子,装好后用拖拉机拉回家,去年起就直接有出谷口倒到拖拉机上,还给送到家。从挑回湿稻至入风车之间的那些程序全不要了。


  更重要的一个现象是,现在留在农村的劳动力都已经渐渐步入中老年,体力不如年轻的时候,人数也没以前多了。现在我们回家,爸妈也不要我们下田,在家里翻翻谷,傍晚帮忙收收稻,再搞几餐饭菜就行了。




关于儿时的“双抢”,你又有着什么样的记忆?欢迎下方“写留言”里与大家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