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亚里士多德一起思考何为美好生活(附古希腊哲学入门必读书目[5种])

 孟溪ProbeT连山 2016-08-02
《尼各马可伦理学》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重要代表作,凝结了他对于什么是幸福和美好生活的全部思考。这部作品的经典地位还体现在它超越时代的影响力,后世的道德哲学研究者都是在回应或者反对他的论点的基础上进行思考与写作的。

本期微信节选自《布莱克维尔<尼各马可伦理学>指南》的导论,让我们跟随这篇文字来了解什么是亚里士多德定义的幸福生活。

ps.随文附有古希腊哲学入门必读书目的介绍哦~


(封面图片为亚里士多德与其学生亚历山大大帝)
 与亚里士多德一起思考何为美好生活

亚里士多德目前在道德哲学研究中占据着显赫的地位。与屈指可数的另外几位历史人物(休谟、康德、密尔,或许还有其他几个)一起,亚里士多德对伦理学的哲学研究进路被当作这个领域的严肃学者必须要学习的内容(虽然并不必然要接受)。与古代和中世纪的很多哲学家不同,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框架被认为或许依然有效,至少可以被吸收或转化进一个更大的架构,从而将他的洞见与其他人的结合起来。但是如果认为亚里士多德在他讨论的任何主题上都是最终的权威,或者认为他没有任何盲点或局限,或者认为他可以在伦理研究的任何方面提供帮助,则是愚蠢的。但是不管怎样,在道德哲学中,他是一个谁都绕不过去的人物,即便你决定要变成一个反亚里士多德主义者。
 
1
  作者:[英]伯纳德·威廉斯,20世纪最杰出的哲学家之一。
   威廉斯以其特有的敏锐和深邃重回荷马史诗与希腊悲剧和其他希腊作品,在其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展示其中有关人类行动和经验的洞见,澄清基于进步主义历史观的种种误解。

对实践问题的哲学讨论在柏拉图的学园中处于核心位置。柏拉图在公元前4世纪早期在雅典创立了学园,亚里士多德(他生于斯塔吉拉,因此从来不是雅典公民)在公元前367年17岁的时候来到学园,并作为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在那里待了二十年,直到柏拉图去世。之后他离开了雅典,在希腊世界的其他地方继续他的哲学和科学研究。学者们大体上同意,亚里士多德在道德哲学领域最有名的著作《尼各马可伦理学》不是写于这些较早的阶段,而是在公元前334年他返回雅典,在雅典城外的吕克昂建立起自己的研究中心之后。
 

在那里他写作和教学直到公元前323年,他去世的前一年。人们经常假设,他哲学论著中的一些,或许很多,都是供讲课之用,至少那些讲稿取自他撰写的作品。亚里士多德本人大概没有给这部伦理学著作命名为“尼各马可”。尼各马科斯(Nicomachus)是他父亲和儿子的名字;或许他的儿子与编辑这部以他命名的作品有关,但这只能是我们的猜测。在汇集成《政治学》的那些政治论文中,当亚里士多德提到那些已经讨论过的伦理问题时,他将这些作品称作ta ēthika,意思是与品格(ēthos)有关的作品。他没有称之为“尼各马可”或“欧德谟”(他另一部处理伦理问题的主要作品),而只是ta ēthika,“伦理事物”。当然,我们现在用“伦理的”指任何与对与错、好与坏、责任与义务、应该做什么有关的事物。但是当亚里士多德提到ta ēthika时,他和他的读者听到的是词根ēthos,因此他们会认为这些作品主要关注品格。我们很容易看到《欧德谟伦理学》(欧德谟是亚里士多德的一个学生,可能是这部作品的编者)和《尼各马可伦理学》为什么应该被称作关于品格的研究:它们主要处理的问题是我们应该培养和赞赏,或者避免和指责哪些灵魂的品质。

2
主编:[美]理查德·克劳特,美国西北大学哲学教授。
这本《指南》收录了16位一流古典哲学家撰写的文章,深入浅出地讨论了《尼各马可伦理学》的方方面面,堪称目前最理想的《尼各马可伦理学》导论。
 

 现在人们广泛地接受了“伦理学”(或者有时候被称作“道德哲学”)是哲学的一个特殊分支,我们需要记得这种划分主题的方式是被发明出来的,而亚里士多德就是发明者之一。柏拉图并没有将哲学划分为伦理学、政治学、知识论等等。相反,我们有理由认为他相信哲学是单一和统一的主题,任何部分的研究都不能孤立于其他部分,比如《蒂迈欧》(Timaeus)中对可见宇宙的研究必须与《斐莱布》(Philebus)中关于快乐的研究、《礼法》(Laws)中对立法的研究、《泰阿泰德》(Theaetetus)中关于知识的研究等等结合起来。而与此相对,亚里士多德在撰写他的伦理作品时认为这个主题有着独特的研究对象,要运用某种适于该对象的方法论,而且学生们不需要探究那些在伦理学领域之外的哲学问题。在《尼各马可伦理学》开篇,他称这种研究为“政治学”,表明他并没有将政治学与伦理学当作哲学的两个相互分离和自主的部分(不像我们当代的很多哲学家那样)。《尼各马可伦理学》被看作是两卷本研究中的第一卷。如果亚里士多德给全部两卷本著作一个统一的标题,那么就会是politikē(政治学),也就是对政治事物的研究,虽然(借用他在X.9.1181b15中的一个说法)“人事的哲学”或许更能表达这一研究的范围。但是他显然认为politikē可以很恰当地作为第二卷的标题,而ta ēthika则是第一卷的恰当标题。

3
作者:[德]多罗西娅·弗雷德为汉堡大学教授,曾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教授。
本书以柏拉图的《蒂迈欧》为中心,探讨柏拉图哲学中宇宙论、《蒂迈欧》对《理想国》教育计划的修正、创世神话、世界-灵魂的理性结构等问题。



多罗西娅·弗雷德在人大哲学院讲授《蒂迈欧》现场。


虽然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称这里的研究为ta ēthika,因为很大一部分内容都是在考察品格的问题,但是他并没有在《尼各马可伦理学》的开篇宣布这是他讨论的主要论题,甚至是主要论题之一。相反,他朝着这个论题前进。在第一卷开始很久之后,我们才知道对品格的研究将要在接下来的作品中占据重要位置。亚里士多德的讨论始于人类有所追求的现象,以及所有那些追求的对象:“每种技艺和探究,以及与此相似,每种行动和决定,似乎都指向某种好”(NE I.1.1094a1-2)。这个最初的观察在之后被用来表明“好”应该是我们研究的终极论题:它是我们所有行动指向的目标,因此对它的更好理解会让我们受益。我们被引向对品格状态的研究只是因为亚里士多德试图在终极的好与某种品格状态之间建立联系。培养和实践某些品格状态,也就是那些被广泛认为是德性的状态,是值得赞赏的;而另一些,也就是被广泛认为是缺陷或恶性的状态,则是必须予以避免和指责的。

4
 [加] 托马斯·罗宾逊,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荣休教授。
本书收录了作者就柏拉图的《礼法》所做讲座的讲稿,与他撰写的三部哲学戏剧。
在将好置于伦理理论的中心这一点上,亚里士多德遵循着柏拉图的思路,后者在《理想国》第六卷中让苏格拉底宣称我们做的每件事都是为了好,因此好必然是哲学研究的最高对象。亚里士多德的思考虽然在这方面极大地受惠于柏拉图,但是却有一个显著的差别,他在《尼各马可伦理学》I.6中极力强调这个差别。他认为柏拉图和他的追随者主张用一种完全普遍的方式研究好,以至于可以平等地应用到宇宙中的任何事物。柏拉图主义者想要知道当一个对象X被称为好的,或者对某人好,或者是一个好东西时,到底是什么意思。亚里士多德认为这是一种伪研究(pseudo study),因为它将那些本该被分开的东西合到一起。在他看来,有一种对人类好(human good)的单一研究。如果某人不关注人之为人的特征,而是在一个更抽象的层面上进行思辨,从而让自己的研究可以同样应用到植物、动物、神、好的时间、好的地点等等,那么也就没有什么值得我们去发现了。但是当我们关注人类的心理学,尤其是关注我们能够推理,以及在情感生活中可以回应道理的能力,我们就能够很好地利用对好的研究。
5
作者:[美] 安东尼·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古典学教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