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书】0763 《尼各马可伦理学》:亚里士多德如何看待幸福?

 长沙7喜 2023-10-31 发布于湖南

 关于作者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年),西方哲学史上代表人物,西方思想史上第一个真正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在当时几乎所有的知识门类都取得了很高成就。

关于本书

《尼各马可伦理学》是西方历史上著名伦理学著作,“幸福主义伦理学”的巅峰之作,讨论人应该如何生活才是幸福的,给出了幸福经典定义:幸福就是灵魂合乎德性的活动。

核心内容

第一,亚里士多德为什么将幸福界定成为“灵魂合乎德性的活动”;

第二,构成幸福的第一种德性——品格德性;

第三,构成幸福的第二种德性——理智德性。

图片

前言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这期为你解读的是亚里士多德系列作品中的《尼各马可伦理学》,如果你对亚里士多德这个人、他的著作和影响有兴趣,可以直接拖动音频到27:12的位置,我们在那里对这些背景信息做了详细介绍。在之前的每天听本书里面,我们解读过亚里士多德“理论哲学”里面最有名的著作《形而上学》,而这期音频要讲的《尼各马可伦理学》,是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里面最有名、影响力最大的著作。
这部作品的标题和亚里士多德的大多数作品有点不一样,大多数的标题,都是直接划定了一个学科,比如《形而上学》、《物理学》、《论灵魂》、《政治学》、《修辞学》等等,而这部作品却在“伦理学”前面多了一个“尼各马可”,这是因为从古代开始,至少有三部伦理学著作归到了亚里士多德名下,分别是《尼各马可伦理学》、《欧德谟伦理学》和《大伦理学》。
这部《尼各马可伦理学》的名字很可能来自亚里士多德的儿子,他就叫尼各马可,这部著作可能是亚里士多德为他的这个儿子而写的,也可能是他的儿子编辑的,因此就有了这个名字。在这几部伦理学著作里,《尼各马可伦理学》是最有名、最完整,也是影响最大的,在西方哲学史上,它通常就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代名词。说起亚里士多德对西方哲学的影响,这部《尼各马可伦理学》丝毫不逊于《形而上学》。在拉斐尔的名画《雅典学园》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站在画面的正中间,柏拉图的手里拿的是他讲宇宙创造的作品《蒂迈欧》,而亚里士多德手里拿的就是这部《伦理学》。
在这期音频附属的文稿里,有这幅名画和亚里士多德手里拿的那本书的细部,上面写的是拉丁文的书名《伦理学》,就是指的《尼各马可伦理学》。由此可见,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眼里,亚里士多德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还真不是《形而上学》,而是我们这期要解读的这部《尼各马可伦理学》。
其实,不仅是对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就是对我们今天的人们来讲,认真阅读亚里士多德的这部作品,也能够从里面学到不少人生哲理。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这部作品的核心内容就是:我们应该如何生活,才算是幸福的?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也因此被称为“幸福主义伦理学”。
这期音频我来为你解读《尼各马可伦理学》的三个核心内容:第一,亚里士多德为什么将幸福界定成为“灵魂合乎德性的活动”;第二,构成幸福的第一种德性——品格德性;第三,构成幸福的第二种德性——理智德性。
图片
拉斐尔的《雅典学园》
图片
亚里士多德手里的《伦理学》

第一部分
好,我们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幸福与德性的关系。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以及普遍而言的古代伦理学,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我应该如何生活?”或者说“什么样的人生才是好的?”这和现代伦理学关注“什么行动是正确的?”非常不同。也就是说,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的核心关注,不是一时一地的得失,而是如何过好完整的一生;不是要做对一两件具体的事,而是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么说当然不是说亚里士多德不关心具体行动,因为你是什么样的人也是通过行动体现出来的;而是说,现代伦理学,尤其是功利主义和康德主义,都会将判断一个具体行动的对错当作伦理判断的核心;而在亚里士多德这里,伦理判断的核心要素是一个完整的人是好是坏,一个完整的人生是不是幸福。


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读的第一个内容,亚里士多德如何看待幸福,又如何把幸福和德性联系起来。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追求幸福是所有人的生活目的,但是幸福到底是什么,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亚里士多德并不是一个相对主义者,不认为只要你觉得好就应该追求,他主张有一种客观的价值,是我们作为人都应该追求的,那就是将我们人特有的理性能力充分发挥出来,这种充分发挥就是德性,因此“幸福就是合乎德性的活动”。根据灵魂有理性的两种方式,德性也相应地分为两种,一种是品格德性,另一种是理智德性。我们在后面两个部分就分别来谈这两种德性。

第二部分
亚里士多德给出的这个幸福的定义,听起来好像很狭窄,也很具体,但其实相当宽泛,而且很符合我们的日常直觉。它说的不过是我们作为人,要过真正配得上“人”的生活,而不是更低的生活,人不要沦落到和其他动物相同的境地。


在这一部分里面,我们看到了亚里士多德如何看待灵魂中的第一种德性,品格德性。这种德性是灵魂中的情感和欲求服从理性的状态,它是一种中道,是一个人在知道什么是德性的前提下,为了德性本身的缘故选择德性的行动,并且一如既往地这样选择。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品格德性里面理性的要求如何体现?以及灵魂拥有理性的部分有哪些德性?

第三部分
这就是我们这期音频接下来要讨论的:理智德性。
理智德性就是灵魂中纯粹理性的那个部分的卓越品质。灵魂中纯粹理性的部分又可以进一步区分为两种,一种是认识不变的客观世界的部分,亚里士多德称它为“科学的部分”;另一种是针对可变的人类事务进行“理性计算的部分”。灵魂科学的部分有三种德性,一种是把握科学大前提的“理智”;一种是进行科学演绎推理的狭义的“科学”;第三种是关于最高的科学对象的“智慧”,这些对象主要就是我们在《形而上学》这本书里看到的存在本身和神。


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三点,亚里士多德如何看待理智德性。我们特别解读了五种理智德性里面最重要的两种,一个是明智,它是我们行动领域最重要的理智德性,正是它提供了品格德性里面理性的要素;另一个是智慧,它是纯粹科学认知领域最重要的德性,这种德性的实现就是哲学沉思的活动,这种活动就是人能够实现的最高的幸福。

总结
到这里我们就解读完了《尼各马可伦理学》从幸福到德性的核心内容,我们再来简单回顾一下。
亚里士多德认为,追求幸福是所有人生活的目的,但是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大不相同。亚里士多德用著名的“功能论证”给出了他对幸福的理解:幸福就是把人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有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这就是我们的理性能力。人类的理性能力又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情感和欲求能够服从理性,这就是我们的品格德性,比如勇敢、节制,它们是灵魂的一些中道状态。另一个是灵魂中纯粹理性部分的德性,这个就是我们的理智德性,在五种理智德性里面,明智和智慧是最重要的,明智是实践理性的最高德性,是贯穿品格德性的理性要求;另一个是理论理性的最高德性,实现哲学沉思就是人最大的幸福所在。
我们这期音频解读的幸福和德性的问题,只是《尼各马可伦理学》最核心的内容,这部作品还有很多非常精彩的论述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比如亚里士多德对“责任”的理解直接影响了当代法学家认定当事人的责任;比如,亚里士多德对“快乐”的问题做出了非常细致入微的讨论,他既赋予快乐在幸福生活中重要的作用,又拒绝一种简单的享乐主义;比如,亚里士多德很深刻地解释了,我们为什么有时候明明知道一个事情是错误的,但还是会控制不了自己去做错的事情;再比如,亚里士多德给出了西方哲学史上对“友爱”问题最透彻的分析,解释了朋友对一个人的幸福来讲到底有多么重要。
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虽然在两千四百多年前写就,但是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依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至少有三个方面特别值得强调。
首先,亚里士多德像他的老师柏拉图一样,强调人要发挥理性的能力,实现各种德性,这看起来非常符合我们的直觉,因为我们会很自然地认为,如果我们一辈子都没有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出来,这辈子基本上也就算是白活了;但与此同时,亚里士多德并不像柏拉图在《理想国》里那样,给每个人设定一个最适合的位置,要求每个人只能做一件最适合的事情,他所主张的理性是更加多元化的理性,每个人可以发挥适合自己的理性能力。
第二,亚里士多德给出了一种在情感欲求和理性之间更加平衡的道德心理学,他承认情感和欲求是灵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道德生活中意义重大,同时也强调道德判断中理性的核心地位,强调审时度势地进行具体的分析,他不像柏拉图那样过分重视理性,甚至要压制欲望,他也反对柏拉图主张认识了“好的理念”就能够实现幸福,他对柏拉图的批评甚至成了“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这句名言的源头。
第三,亚里士多德关注人生的整体问题,他想要回答“我们应该如何生活?”、“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样的问题,而不是着眼于评判某个具体的行动是对是错。这第三个方面尤其激发了当代“德性伦理学”的复兴。在1958年,维特根斯坦最得意的学生伊丽莎白·安斯科姆发表了一篇非常著名的论文,叫作“现代道德哲学”,在这篇论文里,她对各种现代道德哲学理论,尤其是功利主义和康德主义,做了深刻的批判,号召道德哲学家回归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典传统,学习他们追求幸福的人生目标,着眼于德性的分析思路,以及高度现实的道德心理学。这篇论文直接催生了当代的德性伦理学运动,一大批学者走上了重新理解西方伦理学传统,重新思考伦理道德问题的道路,而在探讨德性伦理学的这条道路上,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始终是学者们最重要的指路明灯和灵感源泉!
以上就是关于这本书的全部内容,下面我们再为你做一个延伸阅读,介绍一下亚里士多德这个人、他的著作和他的影响,理解了这些对于理解亚里士多德的作品会有很大帮助。

延伸阅读
要论西方哲学史上影响力最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无人能出其右。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的名字就是哲学家的代名词,要说亚里士多德根本不用提到他的名字,只要说那位哲学家,the philosopher,大家就都知道说的是谁了。在这个背景音频里,我来为你介绍三方面的内容,第一,亚里士多德的生平概要;第二,亚里士多德的主要作品;第三,亚里士多德对哲学的贡献。
我们先来看看亚里士多德的生平概要。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出生在马其顿的斯塔吉拉,父亲是马其顿国王菲利普的宫廷御医。亚里士多德17岁的时候被送到雅典,跟随柏拉图学习哲学。他比柏拉图小了44岁,来到柏拉图学园的时候,柏拉图已经60岁了。亚里士多德在柏拉图的学园里待了20年,开始只是学生,后来也讲授一些课程,直到柏拉图去世。他是柏拉图学园里最出色的学生之一,据说很喜欢和柏拉图论辩,柏拉图去世之后,亚里士多德离开了学园,离开了雅典,部分原因可能是他不满柏拉图没有把学园掌门的位置传给自己,而是传给了柏拉图的外甥斯彪西普。
在离开雅典之后,亚里士多德在希腊世界的几个地方游历了几年,这期间很可能做了一些自然科学的研究,尤其是观察动植物。后来他受到当时马其顿国王菲利普的邀请,来到马其顿宫廷,给王子们上课,就是在这个时候,他遇到了后来成为马其顿国王的亚历山大。
喜欢浪漫遐想的人们很喜欢拿这段经历做文章,说这是“最伟大的哲学家遇到了最伟大的政治家”,甚至还有故事说,亚历山大南征北战,总不忘了给老师亚里士多德带来各地的动植物标本,供亚里士多德进行科学研究。但是这些故事基本上可以确定是后人一厢情愿的杜撰,亚里士多德遇到亚历山大的时候,这个王子才不过十三岁,而且是众多王子中的一个,根本不知道日后是不是会由他继承王位。而且亚里士多德在菲利普的宫廷里一共只待了两年多的时间,这些王子要学的东西也很多,亚里士多德对亚历山大的影响应该非常有限。
离开马其顿宫廷之后,亚里士多德回到了雅典,在一个叫吕克昂的运动场,建立自己的学园,成为了柏拉图学园的对手。吕克昂学园的遗址就在现在雅典城里的拜占庭博物馆旁边。在本期音频的文稿里,有一张亚里士多德吕克昂学园今天的照片。据说亚里士多德喜欢一边散步一边给学生讲授和讨论哲学,因此他的这个学派也被叫作“漫步学派”。
亚里士多德在雅典享受了大约12年平静的教学和研究生涯。后来亚历山大大帝突然去世,雅典反对马其顿的呼声甚嚣尘上,据说又有人用当年起诉苏格拉底的那个“不敬神”的罪名起诉亚里士多德,因为亚里士多德本身就是马其顿人,并且和马其顿宫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亚里士多德并没有像苏格拉底一样在雅典坐以待毙,而是逃离了雅典,有记载说,他在为自己的行为辩护时说:“我这么做是为了避免雅典第二次对哲学犯罪。”但是仅仅过了一年,他就因为胃病去世了,去世时只有62岁。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亚里士多德的主要作品。
亚里士多德是古代世界里最高产的哲学家,据记载,他的作品有多达156部,550卷,大约45万行。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规模庞大的《亚里士多德全集》也就是他全部作品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有传闻说,亚里士多德是个工作狂,他会在睡觉的时候手里握着一个金属球,金属球下面放一个碗,一旦睡着了,手一松,金属球落入碗中,他惊醒之后就继续工作。这个轶事肯定不足为信,但是我们也能从这里看到,在古代人眼中,亚里士多德的产量有多么惊人。亚里士多德不仅作品的数量惊人,质量更加惊人,亚里士多德是一个真正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在当时几乎所有的知识门类里面都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我们在下一部分内容里再来谈他的这些贡献。
亚里士多德作品的流传史是一个非常曲折的故事,几乎到了可以写一部小说的程度。据说亚里士多德去世前把自己的作品交给了自己的学生,漫步学派的第二任掌门特奥弗拉斯托斯手里,而在特奥弗拉斯托斯去世之前,他将这些作品留给了自己的侄子,他这个侄子不知道为什么把这些手稿都藏了起来,直到大约两个世纪之后的公元前一世纪,这些被藏起来的手稿才被再次发现,这些手稿经过一番辗转,最终被送到了在罗马的漫步学派第十一代掌门安德罗尼科手里,由他把这些手稿分门别类,编辑整理,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亚里士多德作品的基本形态。
但是这些手稿交到安德罗尼科手里的时候,很多早已经残破不堪,因此,他的编辑整理工作也并不完美。我们今天看到的一些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最开始并不是被当作完整的著作来写的,而是由安德罗尼科把它们编到一起的,这里面最著名的就是《形而上学》了。这之后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产生了一大批对亚里士多德著作的注疏。
但是好景不长,在古代晚期,亚里士多德的大多数著作又一次在西方销声匿迹,只有逻辑学著作还被人们广泛阅读和研究。与此同时,他的著作却经由叙利亚,传到了阿拉伯世界和希伯来世界,从公元八世纪开始强烈地影响了那里的哲学家和神学家,亚里士多德被伊斯兰和犹太的神学家和哲学家奉为圭臬,他的著作享受着仅次于宗教圣典的地位。
从十二世纪开始,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又从阿拉伯世界传回了西方,被翻译成拉丁语,西方的学者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先人里面居然有如此博学之士,这直接导致了亚里士多德哲学在西方的强劲复兴,哲学家和神学家广泛讨论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术语和思想,他的思想甚至成为一些中世纪大学中唯一可以教授的哲学思想。
在这种背景之中,最终出现了托马斯·阿奎那这种试图将亚里士多德哲学与基督教信仰完全融合的伟大尝试。这种带有一统天下地位的影响一直持续到十五世纪,这之后,哥白尼、伽利略、布鲁诺、霍布斯、笛卡尔等一大批科学家和哲学家开始集中火力反对亚里士多德。但是成为几乎所有现代哲学家共同的靶子,难道不也是一种巨大的殊荣吗?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亚里士多德对哲学史的影响。
在前面我们提到,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哲学史上影响力最大的哲学家。他百科全书般的思考和写作能力,让他在各个哲学门类里都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他的作品涉及逻辑学、知识论、形而上学、物理学、灵魂学说、生物学、伦理学、政治学、修辞学、诗学,所有这些都是当时最顶尖的水平。在这些贡献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亚里士多德被誉为“逻辑学之父”和“生物学之父”。他凭着一己之力发明了演绎逻辑,订立了推理的规则,我们今天学的各种“三段论”的形式,就是亚里士多德从无到有发明的。
这种形式逻辑主宰了哲学史两千多年,直到19世纪晚期才由哲学家弗雷格和罗素做出了突破性的推进。严格意义上的生物学研究也是从亚里士多德开始的,之前从来没有人像他那样精细地观察各种动植物的结构,并且用一种目的论的方式来解释动植物的每个部分,这种解释思路甚至直到今天都依然主导着生物学的研究。
亚里士多德对哲学和科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就是,他第一次将人类的知识划分为不同的门类,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开启了科学研究的专业化路线。
我们知道,柏拉图拥有超高的文学天赋,能够把知识的所有门类都编进一个庞大的精彩故事里;而亚里士多德更像一个今天大学里,高度专业化的学者,只是他在当时几乎所有的知识门类里都取得了最高的成就,相当于说他一个人同时是逻辑学教授、形而上学教授、伦理学教授、政治学教授、物理学教授、天文学教授、心理学教授、生物学教授、修辞学教授和文学教授。
亚里士多德将知识,或者说广义的哲学,分为三大类,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和制作性的知识。其中理论知识的特点是为了知识本身而追求,没有任何知识以外的目的,是一种纯粹的科学研究,包括了形而上学、自然哲学或者物理学以及数学,而自然哲学里又包括了灵魂学说、天文学、气象学、动物学等等;实践知识是以人的行动为研究对象的,目的是要实现良好的生活,具体来讲包括了以个人幸福为目的的伦理学、以家庭幸福为目的的家政学,和以城邦幸福为目的的政治学;制作性的知识是以生产和制作某些产品为目的的,包括了各种技艺,比如造船、医术之类,也包括了修辞学和诗学,因为修辞学就是要制作出有说服力的言辞,而诗学则是要制作出优美的文学作品。
在这三大类知识之外,还有逻辑学,亚里士多德并没有把逻辑学归入这三类知识之中,因为逻辑学是所有科学研究的“工具”,是各个学科门类都要用到的东西,因此他的逻辑学著作被统称为《工具论》。从亚里士多德开始,这种对知识进行分门别类研究的基本方式,成为了西方科学和哲学的标准模式。但是一般的哲学家也就有一两部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把他们毕生最精华的思想都融入这一两部著作,比如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集》,霍布斯的《利维坦》,只有像亚里士多德和康德这种级别的大哲学家,才能写出很多部影响力同样巨大的著作,在哲学的各个门类里面,都占据顶尖的位置。
自从现代早期,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和科学研究就成了科学家和哲学家攻击的众矢之的。他的那些科学理论基本上都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了,比如亚里士多德认为这个世界是永恒的,无始无终;比如他认为一切运动都必然是被推动的;再比如他认为心脏有三个腔。但是他的那些更纯粹的哲学思考,依然深刻地影响着今天的哲学家们,尤其是他的形而上学、科学方法论、灵魂理论、伦理学、政治学、修辞学和诗学方面的贡献。在
今天的哲学界,依然有非常多的学者认为自己的是亚里士多德的直接后裔,比如有新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形而上学理论,新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德性伦理学和德性政治学,新亚里士多德主义的修辞学等等。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更是对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从科学的角度讲,亚里士多德或许已经成为了历史;但是从哲学的角度讲,亚里士多德依然是我们的同时代人。
撰稿:刘玮
脑图:摩西
转述:张志华
图片
吕克昂学园遗址

  本文转自得到APP,更好的学习体验请下载得到APP

值得推荐
讲谈社世界史全集
怎样成为演讲的高手
开发孩子的音乐潜力
高血压医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