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正是在“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教学策略或教学技艺。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思想,也可以认为是把教学程序化,其主要的基本点是:要把教材分成具有逻辑联系的小步子;要求学生做出积极的反应;对学生的反应及时的“反馈”及强化;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定步调,学习进度不要求一致;使学生有可能每次都做出正确的反应,使错误率降低到最小限度。他还认为要完善地实施程序教学,必须借助于教学机器的帮助。于是就在普莱西教学机器的基础上,设计出一套程序教学模式。 程序教学法的基本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直线式程序教学 这种程序教学是将教材分成许多连续的步骤,制定合理的学习序列,每个学生按其程序进行严格学习。学生阅读一个单元教材之后,立即进行直观的测试,根据测试结果来决定是否进入新的单元学习。 2.分支式程序教学 分支式程序教学是把教材一份一份地分开,即分成比 直线式程序教学法有较大的步骤。学生学习一个单元的教 材后,教师用该单元的内容对他们进行测试。该单元哪个步 骤出现问题,就在出现问题的步骤进行分支或亚分支再重 新学习,最后再回到主枝上进行学习,这样有利于调动不同 水平学生的学习兴趣。 3.混合式程序教学 混合式程序教学法是将直线式程序教学和分支式程序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法。 思想基础:程序教学,的思想基础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在新行为主义者中,斯金纳对教学思想的影响和贡献最大,强调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作用,主张在观察不到任何外部刺激的环境下通过强化来控制有机体行为。通过实验的研究,斯金纳把他创立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应用于学习,突出了“强化”的意义,即通过强化个体产生的反应,提高反应的概率。从突出“强化”意义的视角来看斯金纳理论,可以认为这也是他抉择教学策略的关键所在。斯金纳重视教学的有效训练,重视分析强化效应,重视严密设计操纵训练过程的技术,终于形成程序教学理论。 历史背景、意义:行为主义理论的发展分为古典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华生的古典行为主义采用完全客观的分析行为的方法,主张把所有的行为分解为刺激一反应联结,无视有机体的内部过程,把复杂的心理现象简单化。这一理论延续到20世纪3O年代左右,此时在行为主义阵营内部崛趋新行为主义。斯金纳认为,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和华生刺激一反应,仅能解释一些非常有限的人类和动物的行为,因为大部分的行为并不是由明显的刺激引起的。因此,斯金纳认为人类的行为大多是操作行为,行为在自发过程中依照操作条件反向的原理受到强化,并在学习中获得。斯金纳是在对动物学习的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主要是研究白鼠与鸽子操作条件反射而得出一些基本学习的规律,并把这些规律推广于人类身上。斯金纳把强化看成是增强某个反应概率的手段,进而把强化看成是塑造行为和保持行为强度所不可缺少的关键。他在《学习教学的艺术》一文中明确指出:“我们在安排好一种被称为强化的特殊形式的后果,我们的技术就会容许我们几乎随意地去塑造一个有机体的行为”,“要保持行为的强度,就必须强化。”1959年美国IBM公司研制成功了第一个汁算机辅助教学(CAI)系统,从而宣告人类开始进入计算机教育应用时代。我国在这个方面虽然落后了很多,但近些年来随着教育的兴盛和电脑的普及,CAI软件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CAI这种现代教学方式,是程序教学的继承与发展,也是现代教育技术推广应用的趋势。运用多媒体技术的CAI软件以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结合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表现力,极大丰富了教学的表现形式,有利于学生多渠道,多角度接受信息,扩大知识面,增加感染力,从而增加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现实意义: 境转向个体情境,在个体学习情境中学习可以通过自己的操作行为得以强化,这就解决了在班级授课中为每一个个体提供强化的困难。斯金纳学习理论的主要不足在于他的机械主义,在于他的还原论思想。他摒弃了学习的内部过程及内部条件的探讨,简单搬用动物学习规律,从而把学生的学习引向一般化。就是说无视学生学习的智力活动,妨碍学生独立思考,严重影响学生智力技能的培养 斯金纳所倡导的程序教学仍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程序教学以及CAI软件教学并不过时,它代表的是一种革新的教学方法,代表着教学方法的发展方向,是一种现代的教学理念。利用它不仅能吸引学生的眼睛,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素质. 研究方法:斯金纳是在对动物学习的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主要是研究白鼠与鸽子操作条件反射而得出一些基本学习的规律,并把这些规律推广于人类身上,这种行为主义的理论是基于科学哲学和动物实验研究的方法产生出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