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嗳气

 负鹏载舟 2016-08-04
 
 

嗳气

 _七品郎中_新浪博客

嗳气:嗳气;打嗝儿。胃肠道的气体从口排出。常见于消化性溃疡、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吞气症等等。一一《辞海》上如是说。

嗳气,有时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临席饕餮,吃得个十相九足,嗝儿连连,以示吃的任务完成,不能再承载了。于是嘴巴一抹,走人。有时啤酒、雪碧、可乐、甘蔗吃多了,气一嗳出,人也觉得舒坦了许多。

胃在不停地蠕动中搅拌、消化着它的内容物。当胃中有了多余的气体,不能下输,只能上逆而出时,这便产生了嗳气(中医称之为“胃气上逆”)。胃的蠕动自上而下从贲门至幽门,每分钟大约三次。胃的蠕动一旦减慢,亦会产气,这气大都要经过食道后从口中排出。这中间既有胃本身的疾患,如消化性溃疡、胃炎外,还有精神因素引起的,那就是胃(肠)神经官能症了。

说其神经官能,恐怕言之过重,情绪紧张那倒是事实。一旦出现了嗳气,便忧心忡忡,疑这疑那,以致胃的正常蠕动再次受到影响,嗳气即更会频繁出现;饱胀、纳呆也随之而来,“病”就上身了。原本吃“铁块”也能消化胃,由于情绪原因让其功能失调了,嗳气是常见的一种症状。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担任过几年县看守所、拘留所的编外狱医(那里的卫生员吃不下的病,就请我去出诊)。官司缠身,郁闷、恐惧,消化怎么能良?消化不良,嗳气就常见(中医称之为“肝气郁结”、“肝气横逆犯胃”,致使胃气上逆),这不是一片“吗丁啉”、三片“食母生”所能根治的。当然那些“老进宫”者吃得下、睡不香,还要变着法子掂我斤量,装胃病,说肝不好,让我给管教作个证明,以骗取麦乳精、饼干之类(当然是自费的。没“病”,不允许吃),以让睡眠增加。一一这也反证了情绪对于人的消化功能起着很大的作用。

在临床上往往会碰到专来看嗳气的病人。没有轮到她(女性多,故用她)时,她站在旁边,常人一个。临诊了,她便一个气一个气的连着嗳给你看(她为了表示病的“重度”),让你也难受非凡。这样的病人,神经确实“官能”了。药物治疗必不可少,而且要诱导她那药方是专治此病的,且万试万灵者也。当然辅之以“安定”片也至关重要。至于对其心理疏导,反而会画蛇添足。弄不好,她还以为你说她没病装病,原本官能的神经更加官能了,嗳气只会加剧,不会减轻。为了病人早日康复,善意的骗局还是可以设的,时髦话叫做特事特办。

吞气时会把空气送入胃中,胃为了保持其蠕动时的动态平衡,故而嗳出多余的气体成了必然。空嗳(咽),是有些慢性咽喉炎病人的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的动作。这种嗳气,不应责之胃;胃也是无辜的受害者。而在临床上,这样的病人往往把屁股打在胃的身上,胃病的药吃了不少,而嗳气依然。治其咽喉炎,并嘱其千万不要频作吞咽动作,解释清楚相互之关系,嗳气一定会减少或消失。

进食过快(包括饮水),会把空气一块送入胃中,这样的嗳气,只须放慢进食速度即可。如果过快、过多、过猛地进食或饮水,特别清晨一杯水不但会导致喛气,时间一长会引发胃下垂,或十二指肠球炎和胃肠功能紊乱,必须警惕。

胃部突然受寒,正常的蠕动受到影响,痉挛而导致胃痛;蠕动减缓而胃内产气,嗳气是正常的排空。对此,热敷或吃一杯热水,抑能缓解。

豆浆、牛奶之类是容易导致胃肠胀气的食物。对于此,我一般不主张让有嗳气症状的病人喝。据说喝牛奶要讲科学(有一年上海《解放日报》上有专文介绍,我曾压在诊室的玻璃台板下,让有关病人参考),有兴趣朋友也可在狗狗、百度上去找找,科学总比不科学好;科学多总比科学少好(不但能检测出它兑了多少水,还能检出其中添加不添加了诸如三聚氰胺之类的化学物)。

当所嗳之气有酸腐味,并伴有烧心、上腹饱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时,可吃点香砂养胃丸,我的感觉那药的疗效很好。当然,药物治疗后效果不好,症状有增无减,必须要及时地作一次胃镜检查(包括活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